“小時候,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這是我中小學課本上所學習過的余光中老先生的現代詩歌作品《鄉愁》。提齊我的故鄉——江西省樂平市,17歲念大學之前的人生都在那裏度過,那壹方水土養育著我。
現在的我從念大學、出國留學、壹線城市工作超過10年,已經很少再回到家鄉,每年在家呆的時間甚至短到只有1周。當本周的命題作文是寫故鄉,本能是想寫第二故鄉—廣州,但終究還是敵不過那份家鄉的養育之恩來寫自己的故鄉,因為在某個深夜不經意間湧起詩歌裏那份鄉愁之情。
家鄉樂平市很小,小到承載不了我這種充滿野心,渴望不斷展翅高飛的姑娘,但當妳回望,那份家鄉的氣息早已烙印在妳的記憶當中,無法忘卻。
樂平市地處江西的東北部,屬於千年瓷都景德鎮代管的縣級市。地處鄱陽湖盆地邊緣與贛北丘陵接界處,氣候溫和。這裏的常駐人口是85萬左右。縣城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光和元年(178年)因其“南接樂安河,北臨平林”而命名,至今有 1800年歷史 。它靠近樂安江、鄱陽湖,物產豐富,歷史以來就是長江中下遊地區的 魚米之鄉, 全國大型蔬菜基地,號稱 江南菜鄉。
作為 江西省歷史文化名城 ,它這裏最拿得出手的幾張名片。
提齊樂平,比較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就是中國的古戲臺,這是中國古代文化所遺留下的瑰寶, 被稱為中華壹絕,古戲臺是集建築、雕刻、美術、文化於壹體的美學建築 ,故成為目前深受國家級保護的歷史古跡。
目前境內有412座古戲臺,主要是供贛劇的表演。散布於全市各鄉村,建築時間從明清至當代,跨越500余年。樂平古戲臺大致分為宅院臺、廟宇臺、會館臺、祠堂臺和萬年臺五種,其中最多見的是祠堂臺和萬年臺。不管是哪種戲臺,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格局:均為傳統的磚木結構,正面均為牌樓式,三樓五樓不等。
它們的造型精美絕倫。屋脊中央壹律插有方天畫戟,有的方天畫戟插在彩瓷寶頂上,屋脊的兩端分別飾有造型優美的鰲魚,臺上幾乎所有的木構件上都雕刻有精美浮雕:瓊花瑤草、祥禽瑞獸,遊梁、隨枋、三架梁、搶頭梁、穿插枋上及牌樓各層之間,則雕刻了許多戲文。
目前市內也啟動了非常多的資源對這些戲臺進行翻修、保護、重建。前年春節期間,我也和家人壹起去位於市中心的“古戲臺博物館”壹覽究竟,感受中國古建築的魅力。
這跟樂平人特別愛看大戲是分不開的,歷史以來都喜歡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歡樂的節奏。
作為著名的文化城市,它也出了文化歷史屆的名人。
洪皓是南宋名臣,27歲那年高中進士,在京城的殿試中廣受好評。為官清廉,曾經不惜為當地百姓而劫持皇糧,願以壹身易得十萬人命,故被稱為“洪佛子”。後被虜到金國後面對高官厚祿、威逼利誘、艱苦嚴寒環境不為所動,終於在被捕的15年後全節而歸。因此被成為“孫武第二” ,此外他還育子有方,3個兒子均中狀元、榜眼、探花。
因此市裏也有紀念他的公園,以此來銘記他那份洪公氣節。
另外壹位歷史名人就是著名的南宋史學家——馬端臨。他用50年的時間寫出壹部《文獻通考》,史稱三通之首。作為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筆下這部輝煌的歷史著作,部門廣、內容多,竟出自壹人之手,可知其學問功底的深厚。馬端臨天資聰慧、勤勉好學,家學淵源,是右丞相馬廷鸞之子。這本書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聯合起來讀,對壹代人的風土人情、典籍制度、著名人物就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歷史上不乏其他知名人士,尤其是宋代時期高中的進士居多,還有號稱駙馬村的村莊。現代時期也眾多名人如革命戰士吳日新、胡遠豪等。唐宋以來孕育了壹王二侯三駙馬四位壹品相五位狀元榜眼探花三百多位進士郎以及眾多革命先烈。
唐宋以來,江西省在中國文壇士大夫占據重要席位,唐宋八大家占據3家,宋朝時期滿朝文臣進士盡有壹半出自江西。這也證明其淵源流傳的文化底蘊。
因此,我的家鄉的莘莘學子在讀書升學也是全力以赴,整個市的211,985,北大清華名校的錄取率高於其他省內縣市。當年我的小學同桌也就是我們重點小學重點班的班長,後來是考上了清華,我的初中同班同學中的學習委員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
回憶起小學,中學時代艱苦奮鬥的求學經歷,從初三開始就上晚自習,高中三年上課從早6點40倒晚10點半,那是我們那壹代90後學生所經歷的重要記憶。
如果提起樂平特產的話,那麽壹定會提到的是“桃酥”和“樂平狗肉”
樂平桃酥樂平桃酥以其用料講究,制作精良、酥松可口、營養豐富等特點,先後榮獲省優、部優和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銀獎等8項桂冠,被海內外食品專家譽為“中國桃酥王”。尤其推薦選擇安牌桃酥。
另外壹個冷門壹些食物就是狗肉,制作歷史已經有2000年了,歷久彌新。樂平狗肉的制作工藝匠心獨運,望之黃瑩油亮,聞之香氣撲鼻,食之回味無窮。
除了這2個有名的特產外,還有諸如“炒米粉” “油條包麻子”“蘿蔔蒸餃”“塔前糊湯”等特色美食。
除了這些美食外,我腦海中深深印刻的還有小學時代,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有個1毛錢的蓮藕湯。新鮮出爐的粉蓮藕,特別入味清香。這是童年時期最喜歡的解饞之物。
還記得剛出國留學那會兒,特別懷念家鄉的從小吃到大的涼拌米粉,那是我吃了7、8年的拌粉加壹晚紫菜湯為上學時期最常見的早晚飯, 也許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家鄉味道,帶著濃郁地方特色和強烈的鄉土情緒***鳴。
如今,故鄉依然是壹輪明月,故鄉已然是回不去的。但它在自己身上明顯留下了南方文化小城養育出的文化傳承、溫婉知性沈澱下的氣質。
我亦如此,哪怕留學生活過3個國家裏4座國際大都市,走過16個不同國家,足跡遍布了3/4中國省市。
如今,我開始在壹線城市買房置業、安居樂業,可能偶爾只是每年過年去呆個幾天,看看故人和故土,也許人走到生命盡頭會落葉歸根,回到當初生養自己的地方。
曾經我少年時代的夢想就是將來有所成就後在家鄉建立希望小學,捐贈學校,幫助更多和少年時代的自己壹樣有夢想的孩子。
也許這個夢想現在看來依然還是很遙遠,但卻並不是不可能實現,因為還有至少30-50年的光陰等待著自己去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