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戒指起源於古時的中國宮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記事。戒指是壹種“禁戒”、“戒止”的標誌。當時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在後宮被皇上看上者,宦官就記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並在她右手上戴壹枚銀戒指作為記號。當後妃妊娠,告知宦官,就給戴壹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
戒指分類:
文字戒: 我國清代有文字戒,諸如“福”、“祿”、“壽”、“喜”、“發”、“吉祥”等。類似的文字戒在古代歐洲被稱為“簽名戒”(Signet
Ring),戒指面又寬又大,刻上主人的姓名字母簡寫或家族徽號。還有是在寬面的戒指上刻有如阿拉伯祈禱的禱文或贊美文字等,這類文字戒與宗教和民族信仰相關聯。
鑲嵌戒: 即以金銀等金屬為戒托,鑲上各類珠寶的戒指。早在十七世紀,歐洲人便從皇冠
戒指圖片[1]
上鑲寶石得到啟示,也在結婚戒指上鑲寶石。這類戒指現在已極為普通,但在過去,是特權階層的專利。在英國亨利二世時代,不少權貴將對方的肖像鐫刻於戒面上互贈戒指,以增友情。十八世紀,歐洲人喜愛用光玉髓雕刻肖像,作為戒面。到了二十世紀,歐洲大陸流行“裝飾藝術”,則更加註重戒面和戒指整體款式的設計。及至今日,以祖母綠、翡翠、水晶等各類寶石鑲嵌而成的戒指,將其紀念意義和裝飾性融於戒指的款式中,而非單純依賴具像的雕刻。其實,當今的鑲嵌戒已包容了諸如文字戒、婚戒、花戒等其它類型戒指的表達形式,綜合使用了各種裝飾手段。這種概念的延展得益於文化的發展和鑲嵌工藝的進步。
夫妻戒(婚戒): 古羅馬男子最初送戒指給未來太太作求婚用。這類戒指是用鐵制的,在戒指上的圖案是壹男壹女的右手相互緊握。
歐洲人從七世紀開始,便相信戒指使兩個相愛的個體壹脈相通。典型的拜占庭古董戒指,用浮雕手法雕刻出壹對夫妻站在壹起,面對基督,代表接受祝福。那個時期的結婚戒指宗教氣息濃厚,戒指在婚姻儀式中占著極重要的位置。
光戒: 即天元戒,無任何花紋、圖案和鑲嵌,多用手工或機械錘打而成。
花戒: 又稱為花絲戒和纏絲戒,其上圖案有同心結或十二生肖等等,各具特色。其中尤以蛇蝶為設計主題的最有特點。盤卷的蛇造型,纏繞著手指,代表神聖和永恒。這種象征觀念主要來自古埃及人,他們崇拜蛇。埃及皇後的頭飾便多數以蛇為題。十九世紀時的蛇型戒指造型並不恐怖,反而趣怪可愛,以黃金、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鉆石和燒去良等組成別致的圖案,線條優美奪目,色彩鮮艷。花朵和蝴蝶代表美麗的生命旋律,展示璀璨、輕盈和諧意。十九世紀時期戒指上常見的植物除了“勿忘我“之外,就是常春藤,象征愛情不斷生長和纏繞心間,代表堅貞和信守不渝。其中有壹類是用寶石鑲砌成壹朵花,上面伏著壹只蝴蝶。而成雙的蝴蝶比喻二人靈魂和精神的融合。歐洲男女認為蝴蝶是“靈神”的標誌,所以,在歐洲此類首飾中常有蛇與蝴蝶結合在壹起的造型。
來自:百科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