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所有中國節日及日期

所有中國節日及日期

中國傳統節日之——除夕  時間: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

英文:New Year's Eve

釋義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交替);“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除”乃除舊布新之意。

起源

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壹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

別稱

“除夕”在古時有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別稱。稱呼雖多,但總不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壹

英文:Spring Festival

釋義

春節是農歷的壹歲之首,俗稱“大年”。

起源

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壹個傳統節日。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壹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壹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後,便將正月初壹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壹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相關傳說

年: 人們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很古的時候,世界上有壹種最兇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壹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壹年出山壹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壹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裏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壹看,家家燈光通明;壹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壹直沒敢再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裏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適用地區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蘊味無窮。

習俗

熬年守歲

演變

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壹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壹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壹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壹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壹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壹稱春節。

元旦與春節的關系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壹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壹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壹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壹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壹為高潮。在春節這壹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中國傳統節日之——元宵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釋義

又稱“上元節”,即陰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壹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壹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壹名稱壹直沿用至今。

習俗

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

演變

我國古代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壹年之中第壹個月滿之夜,這壹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中國傳統節日之——打春  釋義

每年的第壹個節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

來源

為什麽這麽叫呢?我國歷史上有這樣壹種風俗,每年立春這壹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擡著壹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擡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親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習俗

山西民間流行著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中國傳統節日之——寒食節  時間:清明節前壹天

舊俗中的壹個節日,在清明節前壹天(壹說清明前兩天)。

來源

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子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壹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  時間:農歷三月初八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壹天,公歷4月5日左右)

釋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壹種活動。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習俗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壹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壹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壹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中國傳統節日之——端午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英語:Dragon Boat Festival

釋義

(陰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壹個古老節日。

來源

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註: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壹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留給中國人的是壹連串的反思。但是,中國人和世界壹定記住: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我們在同情韓國棒子可憐的文化資源短缺的同時,更應該反思:我們還要丟棄多少優秀文化傳統,還要留多少給別人搶占?我呼籲民間和官方行動起來,為保護中國文化傳統而努力 !

相關詩詞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五日·選壹(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 陸遊(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菩薩蠻 (宋·陳與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葉裏黃驪時壹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端午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中國傳統節日之——七夕節  時間:農歷七月初七

來源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所謂乞巧,即在月光下對著織女星用彩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習俗

婦女於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中國傳統節日之——重陽節  釋義

重陽節,也叫雙九節,古代以九為陽,六為陰,雙九就是重陽,固稱重陽節。

演變

陰歷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同時也是中國的敬老節。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習俗

每到重陽,人們就會想起王維寫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這首詩。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是人們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日子。

註:歷史上也有農歷七月十三為敬老節的說法。但於1989年時修改。中國傳統節日之——中元節  時間:七月十五

來源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舊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習俗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壹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壹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臺經,供著壹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制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中國傳統節日之——中秋節  時間:農歷八月十五

來源

(陰歷八月十五日,這壹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到了晚上,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征,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據傳說,元朝末年,廣大人民為了推翻殘暴的元朝統治,把發起暴動的日期寫在紙條上,放在月餅餡子裏,以便互相秘密傳遞,號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義。終於在這壹天爆發了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腐朽透頂的元朝統治。此後,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習俗

中秋夜人們會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賞月。

相關詩詞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 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註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

[宋]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中國傳統節日之——冬至  時間:農歷十壹月初七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壹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壹天比壹天長,陽氣回升,是壹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壹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習俗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壹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壹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中國傳統節日之——臘八節  時間:農歷臘月初八

來源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壹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壹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壹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習俗

喝臘八粥

中國傳統節日表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壹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擡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壹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歷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壹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壹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 中秋節

17、九月九 重陽節

18、十月初壹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 下元節

20、十壹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 祭竈節,祀竈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壹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嶽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壹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竈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財神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壹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壹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壹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範圍,他是壹種文化,是壹種願望!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壹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附錄 中國傳統節日中英對照  

1. 春節(農歷壹月壹日) 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2. 元宵節(農歷壹月十五日) Lantern Festival

3. 清明節(4月5日) Tomb-Sweeping Day

4.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Dragon Boat Festival

5.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Festival

6.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7.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 上一篇:我想知道浙江設計院排名,有誰知道?
  • 下一篇:手築茯磚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