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誠信教育

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誠信教育

淺談在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誠信教育

作者:潘靜

來源:《教師·上》2013年第12期

摘 要:誠信是壹個道德範疇,是社會頌揚的美德,而現實中這種美德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作為壹名職業學校的歷史教師,希望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改善這種現狀。在歷史教學中,嘗試著用鮮活、生動的歷史故事與人物,引導學生關註誠信、感悟誠信、踐行誠信,將誠信內化為自身的心靈的光點。

何為“誠信”?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壹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欺詐、虛偽。《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壹致、誠實不欺。誠信是壹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壹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是壹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誠信是社會頌揚的美德。而現實中這種美德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壹個重視壹諾千金的國度被誠信危機所困擾。近年來所發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多位名人的“詐捐門”、讓國人驚悚的“瘦肉精”事件、“染色饅頭”、“地溝油”、“皮革奶”事件等多領域造假事件頻出,國人壹次次地感覺通往誠信的大門越來越遙遠。《中國青年報》曾披露說中國每年因不講誠信而付出近6000億元的代價。“染色饅頭”事件後,溫總理痛心地稱這些惡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感嘆:人人都有朋友,但卻不敢相信朋友。職場上爾虞我詐,很難交到知心朋友,壹旦發生利益沖突,立刻翻臉;生活中的壹些所謂好朋友只能“同享樂”,不能“有難同當”,妳有困難,其他人可能會以各種理由躲得遠遠的;有時朋友越熟,越可能上當受騙,很多人做傳銷等事情時,都先拿“熟人”開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張建新指出,“殺熟”現象的出現標誌著社會信任降到了最低點。更有甚者,為了爭遺產、房產,不惜和親生父母、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降到冰點。

“誠信”是壹個人的立身之本,是維系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德行,是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呼喚誠信歸位,拯救誠信危機,從我做起。”而做為壹名中職學校的歷史教師,我能為此做些什麽呢?

做為職業學校的老師,面對著即將步入社會的中職生,我希望自己能從人的發展和教育的本義出發,來看待歷史教學,努力嘗試著使學生在生動、鮮活的歷史中感知社會、感知人生,並從中汲取有利於自身健康發展的給養,做壹個有健全人格的人,做壹個有誠信的人。

壹、歷史教學具有培養學生誠信人格的優勢

(壹)歷史教學依托於歷史知識。歷代眾多史學家的秉筆直書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真實、客觀、科學的歷史知識,這些反映人類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的歷史知識浩如煙海、燦若繁星,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從政治、經濟到文化、藝術,以至風俗民情等等。它展現著廣闊的歷史視野,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素材,積澱著深刻的人類經驗。因而也使得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誠信人格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真實、可信、感人。

(二)歷史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地看待歷史知識,對歷史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對有關的歷史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和判斷,形成自己的見解,並能用這些知識解決具有壹定復雜性的問題。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也為歷史教學培養學生誠信人格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職業學校設置歷史課程,擺脫了“壹切為了高考”的羈絆,使得我們可以從教育的角度,可以從人發展的角度對歷史教學略作思考:如何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實現人類思維的發展與智慧”,如何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實現人思想和精神的傳承與發展以及人格的形成”。從而使得通過歷史教學培養學生誠信人格有了較強的操作性。

二、在歷史教學中培養中職生誠信人格的策略

(壹)以史為鑒思誠信

“思乃智之本”,在教學中筆者以真實的歷史知識為依托,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誠信人格的體驗。歷史學科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可用於“誠信教育”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俯首可拾,在課堂上筆者會為學生創設壹個愉悅寬松的氛圍,讓學生潛心靜思,細細體味這些“歷史智慧”。例如在給學生介紹“司馬遷和《史記》”時,筆者讓學生壹邊閱讀相關資料壹邊思考:後人給予《史記》怎樣的評價?為什麽有這樣的評價?司馬遷身上最打動妳的是什麽?學生們通過思考、討論後有了自己的看法――《史記》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作者司馬遷用壹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了這部光耀史冊的偉大著作。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他筆下的每壹件歷史事件、每壹個歷史人物,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進行了認真的反復的核對。即使面對當世皇帝漢武帝的過失,司馬遷也絲毫沒有隱瞞,並無情地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司馬遷這種實事求是、秉筆直書的誠信精神是最讓人感動的。

對於學生的這個結論,筆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誠摯的評價,並進壹步點撥:是的,正是這些史學家的秉筆直書、誠信著史,才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誠信壹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壹直為世人所珍視。希望大家也能以這些令人欽佩的歷史人物為楷模,“誠信為本,學做真人”。學生在思考領悟過程,與歷史人物進行了思維的碰撞,並由此真正地體味到歷史的蘊涵的精髓、感受到歷史人物人格魅力的感召。

(二)以史為鑒說誠信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誠信,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收集有關誠信的名言和歷史故事。從收集到的名言中挑選出對自己最有啟迪的、自己最喜歡的名言寫在課本的扉頁上,每次上課前看壹看、讀壹讀這些名言,並和其他同學壹起分享心得。 在學生的課本上筆者看到了壹條條蘊涵哲理、引發***鳴的誠信名言:“壹言既出,駟馬難追。――中國俗語”、“沒有誠信何來尊嚴。――西塞羅”、“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壹把劍,走到哪裏都應該帶著它。――三毛”……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學生技能大賽,“說”是幼教專業學生的壹項基本技能。以校技能賽為平臺,舉辦誠信為主題的歷史故事演講比賽。比賽中選手們動情的演講為我們展現了歷史上感人的誠信畫卷:曾子殺豬教子、季布壹諾千金、宋慶齡許人壹物,千金不移……在這壹個個的歷史故事中、在這壹個個的歷史人物身上,我們看到壹個***同的品格――誠信。賽後有學生深有感觸地說:“聽了這些歷史故事後,認識到誠信對壹個人的發展真是太重要了。以前不在意這些的,今後會努力培養自己的誠信品格,讓自己成為壹個擁有誠信的人。”

(三)以史為鑒辯誠信

“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出利害,決嫌疑。”在歷史教學中筆者捉住課堂自然生成的壹些契機,引領學生進行了壹場場有關“誠信”的辯論,在妳來我往的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閃現出智慧的光芒,加深了對“誠信”的認識和理解。

(四)以史為鑒行誠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筆者在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努力踐行“誠信”,身體力行,真正做到知行合壹,讓“誠信”內化為自身人格。

在教學實踐中,在班級開展了“爭當誠信少年”的活動,以歷史上講誠信的先輩們為榜樣,大力弘揚其誠信精神,激勵學生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用誠信來提升自己的情操,塑造自己的靈魂,將誠信落實到行動中。壹段時間後,學生們圍在我身邊,像炸開了鍋:“老師,我現在即使沒交警在,我也不闖紅燈了”、“我現在作業都是自己做,考試也不去想偷看這回事了”、

“我現在很守時,已經不遲到了”。小媛同學則通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壹個真實例子――在當前流行的網購中和壹個商家交易時,將多出來的壹件衣服寄回去給商家,從而交到了壹個好朋友――告訴了同學們,在交往中誠信所起到的作用。看著學生們如花的笑靨,筆者不禁大生感慨:如果我們生活的是壹個人人講誠信,處處有誠信的社會,那將是壹件多麽幸福的事。

古人說“知行合壹”,學生們在這樣壹個個真實生動的故事面前,深深體會了孔子所說的“無信不立”的意義,更加明白了:誠實、守信乃至時時事事去踐行,必會贏得友誼與尊重。

三、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誠信人格應把握的原則

(壹)師生關系平等和諧

誠信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能夠以誠待人,成為壹個具有誠信人格的人。因而做為實施教育的教師也必須首先是壹位具有誠信人格的人,能夠以真誠的態度對待每壹個學生和自己的工作,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取得誠信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歷史教學中筆者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樂於汲取歷史的智慧,大膽發言,敢於置疑,勤於思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壹種誠信關系,也是誠信教育的基礎。

(二)以真實的歷史史實為依托

誠信教育就是教人求真,追求正義。其教學所依托的歷史史實也必須是真實可靠的信史,這樣才具有令人信服的權威性和正義性,才能成為求真的典範和榜樣,才能從心靈深處震撼學生,樹立起誠信觀念,將誠信內化為自身人格。在歷史教學中筆者經常提醒自己要及時更新知識、更新教學理念,將真實的歷史和真實的自己展現在學生面前,弘揚誠信精神,培養學生誠信人格。

(三)講究自然生成

誠信教育要使誠信落到實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在教學中應講究春風化雨,自然生成。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就會成為學生沈重的負擔。”這種“疲倦”和“沈重”的教學必然會遭到學生的排斥,即使妳傳授的知識再重要,剖析的道理再深刻,學生也將無動於衷。在歷史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引領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情感、經驗、思考、興趣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啟迪人生的智慧,培養誠信的人格,將誠信內化為自身的心靈的光點。(作者單位:貴州安順市民族師範學校)

參考文獻

[1] 宋迎進;王少華;論歷史教育在高職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年04期

[2] 程遠;淺談歷史教育的重要性[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09年10期

[3] 鐘華兒;中職學校德育課程中歷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年04期

[4] 石中英,誠信教育的價值與方法,人民教育,2003(24)

[5] 趙亞夫,公民教育新時期歷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

[6] 徐賜成,高中歷史活動課,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6

  • 上一篇:我國古代有那些武術屬於擒拿術
  • 下一篇:如何處理好先進文化與傳統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