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

看這篇論文

壹、中學歷史教育存在的問題

歷史學作為壹門修身和認知社會的學科,是壹種長期的、含蓄的、意識導向型的學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們思想境界和認識社會現實進行科學決策,但是這需要壹個較長的形成過程,不像數理化等工具學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我國社會在人才的選拔考試中,絕大多數不考查被選拔者的歷史水平,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讀史無用論”。 在歷史教改存中也還存有種種誤區。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仍然是“人才”,而首先不是“人”,考分和升學自然成為學校的首要目標,考試成績成為衡量教學效果最重要的甚至是唯壹的尺度。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如果不經過全社會的***同努力,歷史教育的這種應試性很難改變。

二、何謂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這兩個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現了。《說文》:“文,錯畫也。”王筠註:“錯者,交錯也。錯而畫之,乃成文也。”“匕,變也,從倒人。”甲骨文(化),從人壹正壹倒,有倒人為正,二人相順不背之意。即變正相順,含有教化的意思。文化構成壹詞,見於西漢劉向《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這裏的“文化”是指與“武力”相對的文治教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源遠流長。

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比,“第壹就時間綿延上講,中國是由壹個人自始至終老在作長距離的跑,而歐洲是由多人接力跑。第二,就空間來說,歐洲文化,起自希臘、雅典,由這個文化中心,向四周發散。後來希臘衰微,羅馬代興,文化中心便由希臘搬到羅馬,由羅馬再向四周發散。……所以西方文化,常有由壹個中心向各方發散的形態,而且這些文化中心,又常是由這壹處傳到那壹處。這種情景,連帶會發生壹種現象,就是常有文化中斷的現象。”(錢穆《國史新論》“中國傳統之演進”)

(2)博大精深。

比如學術上有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等,都形成完整的體系。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家具有世界影響。詩歌創作上,周代就有了《詩經》,後來有了《楚辭》,以後有兩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遞相繼承,不斷創新。小說方面,六朝誌怪、唐人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出現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誌異》等。戲曲方面,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還魂》、湯顯祖的《牡丹亭》、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尤其是關漢卿壹生寫了雜劇63種,比寫過36個劇本被稱為世界大戲劇家的莎士比亞還要早300年。繪畫方面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稀世珍品。雕塑方面有雲岡、龍門、敦煌等石窟雕刻。有秦始皇兵馬俑。書法方面,有東晉“書聖”王羲之、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草聖”張旭、創立顏體的顏真卿、柳體的柳公權。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徽宗首創“瘦金體”,元代趙孟頫、清代傅山等。

(3)影響深遠。

早在周代,商朝王族箕子率領5000族人避居朝鮮,隨同帶去詩書禮樂、百工技藝。隨後在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開辟了壹條通往西域的商路,我國的絲綢、生鐵煉鑄技術以及農產品、手工業品,便沿著這條商路源源不斷運往西亞和歐洲各地。之後,四大發明也通過阿拉伯人逐漸傳到歐洲,對歐洲的工業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我國特產瓷器、茶葉、草藥等不斷輸往南洋、南亞和非洲國家。日本與中國交往,始於東漢初,大規模輸入文化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日本的文字則是在東漢中國文字輸入後,被日本仿效和利用的。唐代日本先後派120多名留學生和學問僧來我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回去傳播使用。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等也受我國古代文化影響很深。迄今在世界各國大都市中建立的“唐人街”仍能反映中國文化的影響。

四、中學歷史教學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 以經典誦讀為先導。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千百年來盡管經歷了封建社會的千錘百煉,但傳統美德依然流傳至今,並散發著無人能及的獨特魅力,也正是這樣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打造了國人“忠勤,仁義,厚德,睿智”的優秀品質。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中學歷史教學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別布置經典誦讀內容。從《論語》、《三字經》,到《千字文》、唐詩、宋詞,到古代散文、名人名言等等。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晨讀或早自修時間,飽覽古今傳統經典,理解內容,註重理論實踐結合,闡述表達現實意義。從“學而知”入手,逐步達到“知而行”。

(2)以歷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中學生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進行古代文化的教學時,註重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品德修養教育,灌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升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滲透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等,不斷促進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提升中學生的精神境界,加強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習俗。課後讓學生調查壹下,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目前我們還保留了哪些節日?在各種洋節進入我國後,傳統節日是否受到影響?學生自己家裏過哪些傳統節日,在過節時有哪些習俗?

(3)增強學校特色。如果壹所學校有意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那麽它的校園文化也壹定會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當然,除了“孔子書院”之外,像上述所說的公立中學是不多見的,所以如果有中學如此行事的話,壹定會非常有特色。比如課外活動課可以開設學寫毛筆字,學畫國畫等。

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熏陶學生的心靈,使傳統文化與美德深入學生心靈。利用節日活動,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中華美德教育。如果舉辦壹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古代禮制與禮俗,如新學期舉辦壹個拜師禮,提供壹個讓學生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環境,對於向學生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將會很有作用。尤其是我國的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絕頂,早已將數學運用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果全校師生壹起通過“古典數學節”來領略古人智慧的結晶,就可以在愉悅的節日氣氛中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比如說,我國很早就用十個天幹和十二個地支組成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等60個名稱來記60天的日期,同學們可以根據這種計算方法,重新對日期做命名。

(4)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緊密結合傳統文化研究德育與學科教育的滲透整合,進壹步開發完善以傳統道德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使學生在所有課程中接受道德教育,在課堂上獲得道德體驗,讓壹個以知識教育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相整合的以感受體驗為基礎的道德教育,註重深層挖掘、重視熏陶感染和情感的體驗。

(5)著力提高歷史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通過各種途徑諸如講座交流研討等方式叢師德學養氣質興趣等諸方面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主力軍。

(6)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遊歷讓學生了解人情動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參觀當地歷史博物館等擴大實際見聞。開展傳承傳統文化的各類活動如知識競賽調查探討開發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等。

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智、信、忠、孝、禮、義、廉、恥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只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要倡導壹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祖國統壹、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導壹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壹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觀念,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八榮八恥”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對在中學生中弘揚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了炎黃子孫對國家、對民族的壹片深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超越功利的價值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加強自我修養、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體現。“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是這些傳統美德在現代的集中概括。“八榮八恥”為新時期的青少年學生提供了行為準則。當今社會應該教育學生樹立被大眾認可和接受的價值觀,如誠信、合作、公正等等。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務之急。只有明確了是非、善惡、美醜與榮辱,才能把青少年培養成具有崇高追求的社會主義新公民,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到進壹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林. 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曲阜師範大學,2014.

[2]占素嬌.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陜西師範大學,2014.

[3]劉根文. 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05.

[4]孟長玲. 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J]. 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03:37-38.

[5]汪霞萍. 傳統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D].蘇州大學,2011.

[6]逯成武. 高中傳統文化史教學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09.

[7]李愛真,曲愛香.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傳統節日民俗文化教育[J]. 神州,2011,26:180.

[8]陳誌剛. 傳統文化的弘揚與歷史教科書的編寫[J]. 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01:46-51.

[9]張洪潮. 西學東漸下的自我觀照——梁啟超的傳統文化觀淺析[J]. 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3,02:36-40.

  • 上一篇:我有點討厭那種思想過於傳統而且過於善良的人,這種人覺得別人只要沒按照她認為正確的價值觀,看補充?
  • 下一篇:拒絕“洋節”,為什麽我們不抵制元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