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在當代中國保存傳統文化?

如何在當代中國保存傳統文化?

化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就是壹個民族靈魂的建設、精神世界的建設。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所宣揚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改過遷善等道德規範,幾千年來就鑄就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維護統壹、崇尚適中、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見利思義、勤儉廉正、刻苦耐勞和精忠愛國的優良素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是與儒家文化的長期孕育分不開的。儒學是中華民族的產物,但它的許多信條,有著普遍的意義,它的壹些名言警句,成為至理名言,凡是人群社會都是適用的,永遠不會“過時”。毛澤東在《中國***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壹文中說:“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壹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壹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壹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由此我們可以說,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結構、心理特征、倫理道德等等都產生了深深的影響。雖然這些精神也無不打著封建時代的印記,但其積極的層面都為歷代的仁人誌士所繼承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長期發展的巨大力量。因此,我們今天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應離開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應當吸收、借鑒和弘揚其中的合理成分,仍需對傳統文化學習和研究。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全國壹片繁榮昌盛景象,但另壹方面,社會出現許多弊端和歪風邪氣,貪汙腐化、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道德敗壞現象屢見不鮮。這種情況壹旦嚴重起來就會威脅國家的生存,許多國家的政權垮臺,就是如此。然而應該看到,我國是壹個有著幾千年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從根本上說,人民素質是好的。儒家思想教人從善、教人如何做人,做壹個品格高尚的人,指引我們如何修身治國平天下。受過儒學傳統熏陶的人,顯得有教養,溫文爾雅;有著儒學傳統的人,大都把受教育當作目的,而不是把它當作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因此不論男女老幼都有壹種很高的追求知識的欲望;有著儒學傳統的人,往往具有長遠眼光和文化素養,總是積極地想要促進集體利益。所以只要政府以身作則,狠抓道德教育,宣揚傳統美德,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同時,像新加坡、日本等國那樣,壹方面以德服人,壹方面嚴格法治,而執法務必“認真”和“嚴格”,那麽社會風氣就壹定能扶正,精神文明建設定見實效,中國必將大有希望。

當今中國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緊密關系。而社會文明的發展,無論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的發展,又都以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發展為基礎、為依據,並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為歸宿。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追求“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倡導仁愛孝悌、好善樂施、扶危濟困,把“仁義禮智信”作為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越是危難之際,這些傳統越是得到發揚。如九八抗洪時的“壹方有難,八方支援”;抗非典時的“鄰裏相幫,守望相助”;就是印度洋發生海嘯,舉國上下也及時伸出了無私援助之手。這些傳統美德以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中國要富強,武器就在我們自己手裏,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用好這筆遺產。

  • 上一篇:手工菜,冷菜的制作
  • 下一篇:指紋鎖改密碼的步驟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