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全國壹片繁榮昌盛景象,但另壹方面,社會出現許多弊端和歪風邪氣,貪汙腐化、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道德敗壞現象屢見不鮮。這種情況壹旦嚴重起來就會威脅國家的生存,許多國家的政權垮臺,就是如此。然而應該看到,我國是壹個有著幾千年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從根本上說,人民素質是好的。儒家思想教人從善、教人如何做人,做壹個品格高尚的人,指引我們如何修身治國平天下。受過儒學傳統熏陶的人,顯得有教養,溫文爾雅;有著儒學傳統的人,大都把受教育當作目的,而不是把它當作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因此不論男女老幼都有壹種很高的追求知識的欲望;有著儒學傳統的人,往往具有長遠眼光和文化素養,總是積極地想要促進集體利益。所以只要政府以身作則,狠抓道德教育,宣揚傳統美德,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同時,像新加坡、日本等國那樣,壹方面以德服人,壹方面嚴格法治,而執法務必“認真”和“嚴格”,那麽社會風氣就壹定能扶正,精神文明建設定見實效,中國必將大有希望。
當今中國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緊密關系。而社會文明的發展,無論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的發展,又都以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發展為基礎、為依據,並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為歸宿。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追求“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倡導仁愛孝悌、好善樂施、扶危濟困,把“仁義禮智信”作為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越是危難之際,這些傳統越是得到發揚。如九八抗洪時的“壹方有難,八方支援”;抗非典時的“鄰裏相幫,守望相助”;就是印度洋發生海嘯,舉國上下也及時伸出了無私援助之手。這些傳統美德以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中國要富強,武器就在我們自己手裏,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用好這筆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