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ù lǐ xué
2 概述護理學是醫藥衛生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下發展起來的壹門綜合性應用科學。它的任務是研究維護人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在生老病死各個階段中,配合醫療,進行護理,指導康復,慰藉垂危病人。
護理學屬於生命科學的範疇,其科學性、技術性、社會性和服務性很強。由於人類具有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本質特性,為人類健康服務的護理學正從以疾病防治為中心轉向以人的整體為中心,去研究自然、社會、文化、教育、心理等因素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不斷提高護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水平。
護理工作的範圍很廣。在醫院內,病人從門診、住院到全愈出院,都離不開護理;在醫院以外,從家庭、地段到幼兒園、托兒所、學校、工廠、機關、團體,也都需要護理工作。護理工作者應熟悉壹般基礎護理及內、外、兒、婦產、急診等專科護理的原理和技術,還有責任針對病人的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經濟條件以及病程、預後等情況,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恢復健康、預防保健和家庭護理方法的指導。在設有家庭病床的單位和保健站,地段保健護士要進行家庭護理的指導和操作示範。因此,壹名合格的護士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教育,具有較全面的護理知識、精湛的護理技術和優良的護理素質,並具備組織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科研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在原始社會群居洞穴時期,人類為了生存,在同自然災害和疾病的鬥爭實踐中,就有扶老攜幼、關心病殘、協助分娩等活動。尤其在母系社會,婦女更有保護家族健康的責任。在古代的文化生活中,人們已能使用 *** 、繃紮、熱敷、冷水降溫等方法治病。中國的傳統醫藥中,常言“三分治、七分養”,便是重視護理的概括。現存最早的古典醫籍《內經》已認識到飲食調節和護理的重要作用。戰國時期扁鵲(公元前407~310)反對迷信巫蔔,重視病情觀察,把醫學從巫術中解放出來。華佗(141~203)創用“五禽戲”以治療疾病,可說是體育療法的鼻祖。唐代孫思邈(581~682)不僅醫德高尚,還親自收容病人在家中悉心醫療護理。他用細蔥葉去尖插入病人尿道以泄尿液,是最早的導尿術。在豐富的醫學典籍中,還有不少名醫治療護理經驗的記載。
明清時期,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中國的近代護理事業逐漸興起。自1820年開始,英、美、德、法、加拿大等國傳教士紛紛來華開辦醫院,培訓護理人員,至1936年全國***有護校174所。1932年南京 *** 創辦第壹所國立中央護士學校。1934年成立護士教育專門委員會,將護士學校改為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統壹學制為三年,並將護士助產學校定為四年制。護士除在醫院工作外,還參加預防鼠疫、接種牛痘、搶救災民和戰地救護等工作。為培養護理師資和管理人員,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20至1950年間曾與燕京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東吳大學、嶺南大學、齊魯大學等五所私立大學合辦五年制高等護理教育,並舉辦護理師資、公***衛生護士等進修班。
在民主革命時期,秋瑾女士曾翻譯日文《看護學教程》,在1907年創刊的《中國女報》上連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革命根據地培養了不少具有革命覺悟和戰傷救護技術的護士。抗日戰爭中,延安成立了中華護士學會延安分會, *** 同誌於1941和1942年在慶祝護士節大會上先後為護士題詞:“護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護士,愛護護士”。在解放戰爭中許多優秀護理人員為搶救傷員而流血犧牲。李蘭丁、蔣南屏、趙英熙、李桂英等被譽為中國解放區的南丁格爾們。
1949年以來,中國的護理事業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而蓬勃發展。目前全國***有護士56萬余人,為解放初期的17倍。1950年第壹屆全國衛生會議將護士教育列為中等醫藥衛生專業之壹。1978~1980年間,衛生部先後頒發了“關於加強護理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強護理教育工作的意見”等兩個通知,為加強護理工作的領導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指明了方向。此後不少醫院恢復或建立護理部,設護理主任或護理副院長;許多省、市、自治區的護士經過考試、考核,分別晉升為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和主任護師,獲得高級技術職稱。
中華護士會成立於1909年,1964年改稱中華護理學會,是中國護士的群眾性學術團體。其主要任務是開展學術交流和護理教育活動,及研究職業問題。學會於1920年創刊《中華護士季報》,1922年加入國際護士會,為第10名會員國。鐘茂芳、伍哲英、施錫恩、潘景芝、聶毓禪等先後任中華護士會理事長,並參與國際護士會活動。1950年至今,鄧穎超連任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德全和傅連璋也曾被聘任此職。1954年《護理雜誌》(1981年改名《中華護理雜誌》)創刊,為探討護理學術理論與交流技術經驗開辟了園地。
護理事業在國外的發展也經歷了壹段曲折的道路。十七世紀以前,西方醫學與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系,醫事活動多為教會所掌握,歐洲的壹些寺院收留來自各地朝聖的信徒住宿,遇有病人就由祭司或僧侶治療,修女則擔任簡易護理,但未受過專門訓練。在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東征(1090~1290)中,歐洲各國基督教徒組織各種不同派別的救護團,多由男子擔任戰地救護工作。1633年法國人St.Vincent de Paul在巴黎開設“慈善姐妹社”,召集婦女學習護理知識,分配到醫院和母嬰室服務。1863年德國人Theodor Fliedner夫婦在醫院內設立婦女護士訓練學校,講授倫理學和護理知識,被認為是歐洲近代護理的萌芽。然而對護理事業最有突出貢獻的當推英國人南丁格爾(1820~1910)。她於1854~1856年英、法、土耳其聯軍和帝俄在克裏米亞交戰期間,率領護理人員到英軍的戰傷醫院護理傷病員,改善醫院後勤服務和環境衛生,使傷員死亡率由50%以上,下降到2.2%,從而引起人們對護理工作的重視,並得到英國 *** 的獎勵。1858年她撰寫的《醫院記述》 和1859年撰寫的《護理記述》(1946年再版時改名為《護理的藝術》)二書已成為護理學術中的經典著作。1860年她用所得捐款在英國創辦了第壹所正規護士學校,強調護理工作是壹門非宗教性的專業,必須由受過科學訓練和品質優良的護士負責護士教育和行政管理。這壹改革確立了近代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和科學地位。為紀念南丁格爾對醫療護理事業的貢獻,國際護士會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護士節”,並成立南丁格爾基金社,設獎學金供各國護士到英國進修之用。現該基金已由國際護士會和國際紅十字會聯合設委員會保管。自1912年以來每兩年對各國卓有成就的護士頒發南丁格爾獎章壹次。1983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通過中國紅十字會授予王琇瑛南丁格爾獎章。她是國內第壹位國際護士最高榮譽獎獲得者。
隨著近代預防醫學的興起,為了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加強防病措施,宣傳衛生知識,指導家庭護理,公***衛生護理(又稱社區護理)已成為護理學的重要專科之壹。英國的William Rathbone,美國的Lilian Wald和MaryBrekinridge等人在開拓城鄉公***衛生護理,特別是家庭訪視、婦幼保健方面做出了壹定的成績。美國護士Margaret Sanger倡導節制生育,她曾任美國節育聯合會會長,這項工作得到社會和醫學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