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如下:
壹、理性看待傳統文化
對於幾千年來維系中華民族精華之源泉,深蘊著我們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億中國人仍然哺之於中的豐富營養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壹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數典忘祖,搞歷史虛無主義是不行的;但抱殘守缺、照抄照搬、全盤吸收,大搞復古主義也違背歷史發展的規律。
二、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任何壹個民族、壹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盡管這個“文化醬缸”在壹定時期內束縛了歷史的發展,但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摒棄糟粕,以史為鑒。
三、大力傳播傳統文化
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重構中國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使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民心,並且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壹部分,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最重要的兩個途徑是:學校教育和媒介傳播。
傳統文化有哪些
1、民族音樂:民族音樂就是產自於民間,流傳在民間的,表現民間生活,生產的歌曲或樂曲。中國的民族音樂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壹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
2、民族戲劇: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是指中國各少數民族特有的戲劇,主要有藏劇、白劇、壯劇、侗劇、傣劇、苗劇、彜劇、布依戲、毛南戲等。
3、曲藝: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壹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據不完全統計,至今活在中國民間的各族曲藝曲種約有400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