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揭開山文甲疑雲密布的千古之謎

揭開山文甲疑雲密布的千古之謎

關於中國盔甲的未解之謎很多,其中尤以山文甲為最甚,由於中國歷史悠久,不說沒有具體實物出土,就連很多文獻資料都已經遺漏缺失了。比如在歷史上山文甲是否真正存在過?山文甲的材質為何?“山文”二字究竟如何解釋?《唐六典》裏記載的山文甲和古代繪畫雕塑中的“人”型甲有什麽關聯?山文甲是不是就是特殊的環鎖甲?諸如此類的問題可謂是不勝枚舉,也正是因為山文甲有這麽多難以解決的謎團,才使得我們對山文甲的猜測與研究至今方興未艾。

▲資料中山文甲的樣式

山文甲至少在唐朝就已經出現,早期只作為新式鎧甲甲葉呈現,多用於明光鎧。而後逐漸發展,才慢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鎧甲樣式。為什麽說山文甲獨具特色呢?壹是因為山文甲除了胸口仍保留明光鎧的護心鏡外,余者完全獨立,與明光鎧已經截然不同。二是山文甲從形式上判斷屬於紮甲,是由許多三菱型甲片紮成的,它的紮法為“錯紮法”,這種紮法十分獨特,是通過甲片與甲片之間互相枝杈咬錯來配搭成甲。據說,如果整體甲片制造精巧壹致的話,制成全甲甚至不需要壹縷絲線、壹個甲釘。山文甲可謂是中式鎧甲的典範,被西方稱為“中國之星”,日本則稱其為“唐甲紋”。山文甲始於唐朝初期,盛行於中晚唐,也經常活躍在中國各個朝代的壁畫、塑像和畫作之中,是古代工匠智慧與技藝的結晶。

▲現代復原的山文甲的紮法

《唐六典·武庫令》中記載“甲之制十有三:曰明光甲,光要甲,細鱗甲,山文甲,烏錘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鎖子甲,馬甲。元和九年七月甲戌,命淮浙江西荊南,造甲以進。”根據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山文甲雖然沒有實物出土,和明光鎧及陌刀等唐代軍備壹樣,但是既然有記載,就不可能是空穴來風。如今普遍認為,山文之意為是指鎧甲甲片形狀與漢字中的“山”字相近,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山文甲甲片紋路的話,就會發現甲片的形狀其實更偏向於人字。這也是有人認為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山文甲樣式,其實並不是《唐六典》中所記載的山文甲的原因。

▲身穿山文甲的雙林寺韋陀雕像

也有人認為山文甲就是特殊的環鎖甲,只不過雕塑和畫像上的造型被藝術加工了而已。那麽我們如果要想更加深入分析山文甲的話,就得先來了解壹下環鎖甲。環鎖甲,又稱為“鎖子甲”,自漢代由西域傳入我國,並且逐漸裝備軍隊,直到明、清時期依舊被軍隊大量裝備。關於環鎖甲最早的記錄是三國時期曹植的《先帝賜臣鎧甲表》,其中記載“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壹領,兩當鎧壹領,環鎖鎧壹領;馬鎧壹領,公代以升平,兵革無事,乞悉付鎧曹自理。”曹植身份尊貴,這五副鎧甲又是曹操親賜,可以推測在當時,這些鎧甲都是比較珍貴和稀有的,並不是供給軍隊的制式裝備。

此後環鎖甲便銷聲匿跡,直到十六國時,它又悄悄在異域出現了。《晉書.呂光載記》中載,苻堅派呂光征討西域,在進攻龜茲城時,西域軍隊裝備的鎧甲“鎧如連鎖,射不可入”。後來當呂光戰勝龜茲,班師回朝的時候,他就把環鎖甲當作戰利品帶回。但是這種鎧甲在南北朝時期的資料中未見明確記載,可知並非是當時普遍使用的盔甲,所以直到隋唐時期,環鎖甲還是西域地區的特產之壹,當時康國向唐朝進貢,環鎖甲就是貢品之壹。不過當時的中原匠師已掌握了環鎖甲的工藝,還被列入《唐六典》的甲制之中,但通過其排序為十二位,表明了在大唐軍隊中環鎖甲仍未普遍使用。隋唐時期的環鎖甲並無實物出土,但是敦煌壁繪畫中的天王像真實保留了當時環鎖甲的造型。在北宋的《武經總要》中,有大篇幅鎧甲樣式的介紹。其中的“胄甲”、“身甲”圖,從鎧甲甲片的樣式上看,與山文甲、環鎖甲非常相近,可奇怪的是在介紹中並未提到山文甲或是環鎖甲壹言半語。

▲敦煌壁繪畫中的天王像,內襯鎖子甲

環鎖甲與山文甲雖然形制相似,但是不能武斷的認為山文甲就是環鎖甲。首先,環鎖甲和山文甲並列於《唐六典》之中,而且根據記載,環鎖甲的使用並不如山文甲廣泛。我們可以推測,早期的山文甲也許是脫胎於“環鎖甲”,但是通過雕塑、繪畫等資料我們可以發現也有很多山紋甲不是環鎖壹系的,這就說明了山文甲不斷的在演變改進,我們現在復原和了解的山文甲可能只是山文甲的眾多形制之壹。

  • 上一篇:如何備份手機中的數據
  • 下一篇: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