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搜取春秋戰國“士”的資料(不少於3個),將其實力概括摘錄,並簡單評價其值得贊揚之處。

搜取春秋戰國“士”的資料(不少於3個),將其實力概括摘錄,並簡單評價其值得贊揚之處。

戰國的士,學劍、學文、學縱橫、學兵法、學法治、學術算、學天下形勢、 考天文地理,調查民情、觀摩戰爭,可以說所學極雜,用功極苦。但是他們仍然攻讀不已,憑的就是壹腔熱血,誌向高遠。士的誌,在戰國而言,就是扶助明君,拯救黎民,出將入相,青史留名。也不是每壹位士,都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也有的人,只為個人名利,而不計他人死活的。比如白起,雖然稱得上是壹代戰神,但是殺人如麻,全沒有仁者之心。而樂羊子為了攻下中山國,不惜喝下自己兒子的肉羹;吳起為了當將軍,竟然殺了結發妻子。這些人也是士,可是他們的行為在今天就是赤裸裸的犯罪。但是放在那個年代,在中華大統壹的思想形成以前,他們的誌向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也是不難理解的。但也有的人,誌向就是要把所學才能,向最賞識他的國君展現,使自己所學能淋漓盡致地發揮作用。這裏面有代表性的應是孫武。他發現吳王對他的器重,因而為其效命,率吳國三萬軍隊敗楚軍三十萬,助吳國成就霸業,但是他卻並不貪戀權勢,於功成後悄然引退,雖無金玉滿堂之惠,卻也成就了孫子不敗之名。可見孫子之誌,不在高爵厚祿,不在將相之名,只在於將滿腹韜略加以實踐,為後世留下不朽的十三篇《孫子兵法》。而在我看來,春秋戰國誌向最大的士,恰恰是不是士的士:秦王嬴政。

先秦諸子都是士的代表。儒家是文士的代表,墨家是武士的代表,道家是隱士的代表,法家是謀士的代表。或者說儒家是文士的哲學,墨家是武士的哲學,道家是隱士的哲學,法家是謀士的哲學。

戰國四君子,齊有孟嘗君,魏有信陵君,趙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每人養士三千。當時有壹個士叫馮驩,穿著草鞋,佩著劍就去見孟嘗君。孟嘗君客客氣氣地說:先生不遠千裏而來,有什麽要教導田文的嗎?自稱田文,這是身為貴族的壹種謙虛說法。可馮驩直說他什麽都不會,就聽說孟嘗君這兒吃飯不要錢。孟嘗君仍表示歡迎,並安排其住在傳舍中;過了幾日,孟嘗君問,馮先生住得還滿意嗎?門人說馮先生不滿意,每天晚上拿著劍唱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又將他安排到幸舍中,說那裏有魚吃。幾日後再問門人,門人說,馮先生還是不滿意,他唱“長鋏歸來乎,出無輿!”於是又給馮驩換了代舍,出入有車。但馮驩又唱:“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雖然很不高興,但卻沒有表現自己的不滿。

但士是很有風骨,有精神的。孟嘗君養士三千,每天都在其家中吃飯,其中的壹個士被安排在角落裏,因為沒有燈,看不見自己吃的東西,他誤以為自己吃的肯定沒有其他的士吃得好,這是有意讓他看不清楚。於是他站起來宣布絕食表示抗議。孟嘗君端著自己的盤子走過去說,這是我吃的。這個士壹看孟嘗君吃的跟自己的壹模壹樣,並沒有歧視自己,於是謝罪自殺了。所以先秦的貴族就是這樣的,有風骨,有精神,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就是刑法不能加在大夫身上,士這些貴族壹旦發現自己錯了就自裁,他們不會選擇受審、上刑場,士認為上刑場是受到了侮辱。所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上一篇:我國古代詩詞中反映民俗節日的詩句有哪些?
  • 下一篇:日本婚禮與葬禮的服裝禮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