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都是士的代表。儒家是文士的代表,墨家是武士的代表,道家是隱士的代表,法家是謀士的代表。或者說儒家是文士的哲學,墨家是武士的哲學,道家是隱士的哲學,法家是謀士的哲學。
戰國四君子,齊有孟嘗君,魏有信陵君,趙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每人養士三千。當時有壹個士叫馮驩,穿著草鞋,佩著劍就去見孟嘗君。孟嘗君客客氣氣地說:先生不遠千裏而來,有什麽要教導田文的嗎?自稱田文,這是身為貴族的壹種謙虛說法。可馮驩直說他什麽都不會,就聽說孟嘗君這兒吃飯不要錢。孟嘗君仍表示歡迎,並安排其住在傳舍中;過了幾日,孟嘗君問,馮先生住得還滿意嗎?門人說馮先生不滿意,每天晚上拿著劍唱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又將他安排到幸舍中,說那裏有魚吃。幾日後再問門人,門人說,馮先生還是不滿意,他唱“長鋏歸來乎,出無輿!”於是又給馮驩換了代舍,出入有車。但馮驩又唱:“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雖然很不高興,但卻沒有表現自己的不滿。
但士是很有風骨,有精神的。孟嘗君養士三千,每天都在其家中吃飯,其中的壹個士被安排在角落裏,因為沒有燈,看不見自己吃的東西,他誤以為自己吃的肯定沒有其他的士吃得好,這是有意讓他看不清楚。於是他站起來宣布絕食表示抗議。孟嘗君端著自己的盤子走過去說,這是我吃的。這個士壹看孟嘗君吃的跟自己的壹模壹樣,並沒有歧視自己,於是謝罪自殺了。所以先秦的貴族就是這樣的,有風骨,有精神,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就是刑法不能加在大夫身上,士這些貴族壹旦發現自己錯了就自裁,他們不會選擇受審、上刑場,士認為上刑場是受到了侮辱。所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