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民居以東北大院、滿族民居、朝鮮族滿屋炕民居為代表。
西北民居以陜西窯洞、關中窄院民居、青海莊窠民居、新疆維吾爾族民居為代表。
華北民居以山西平遙古城、蒙古包、河北民居,其中以北京的四合院為典型。
中南民居較具代表性的有三間兩廊的廣州民居、圍壟式客家民居、吊樓式的湘西民居、窯房混合的河南民居、廣西幹欄式建築等。
西南地區的傳統民居 主要包括四川的漢族民居和少數民族的民居、貴州傳統民居、雲南民居、西藏部分民居。
地理條件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三省和西藏自治區,土地廣闊,地理氣候條件差異極大。區內有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
氣候條件 西南地區寒帶、溫帶、熱帶氣候兼具。在四川盆地,日照少,悶熱多雨,陰霧潮濕。雲貴兩省南部濕熱多雨,北部寒冷悶熱相間。在西藏北部則屬高寒地帶。西南地區是壹種立體氣候,“有壹山分四季,十裏不同天”之說。
三、少數民族民居 (壹)、西南少數民族盛行的幹闌住屋民居 幹闌住屋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區,為傣族、景頗族、壯族等的住宅形式。 幹闌是用竹、木等構成的樓居。它是單棟獨立的樓,底層架空,用來飼養牲畜或存放東西,上層住人。這種建築隔潮,並能防止蟲、蛇、野獸侵擾。 傣家竹樓由十根柱子支撐,鋪以樓板竹篾,用編織的草排蓋頂,帶有欄桿、走廊,美觀別致。永寧納西族的樓房為木質結構,中央住人,也是經堂、休息的處所。崩龍族矮腳竹樓分前廳後廳,以竹籬笆隔開,男人住前廳,女人住後廳,前後廳各有火塘。景頗族竹樓以長脊短檐式屋頂為特色。壯族的“麻欄”則比較接近木構建築。 廣西三江的侗寨也有樓房,全部木結構,有外廊式小樓,也有連幢的大樓,可供若幹房***同居住。唯有瑤族的竹樓,樓下住人,樓上儲糧食雜物,畜廄不在樓內,而在樓後。白族的樓房,以坐西朝東為正向,三間為普遍,布局平均為“三坊壹照壁”、“四合五天井”,有院落,人居室和廚房、畜圈分開,人亦住樓下,中間壹間為堂屋,接待客人。布朗族的竹樓十分簡單,用竹片編成,茅草蓋頂。樓上,中央設火塘,火塘邊吃飯、待客,四周安置床位。 侗族鼓樓 每逢節日,侗寨男女老幼便歡聚在鼓樓前“踩歌堂”或看侗戲。夏天,人們到鼓樓聊天乘涼;冬天,大家圍坐在火爐邊講故事。鼓樓至今仍是侗家人議事、休息和娛樂的場所。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誌,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征。貴州的木構民居分布在黔東、黔南,居住著苗、侗、土家等少數民族壹帶。這壹帶的木構民居主要以幹欄式建築為代表。類似於四川的幹欄式房屋,主要目的防潮、防蟲,拓展空間。
傣族竹樓 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壹種特殊形式的民居。顧名思義,竹樓是以竹子為主要建築材料。西雙版納是有名的竹鄉,大龍竹、金竹、鳳尾竹、毛竹多達數十種,都是築樓的天然材料。傣族多居住於山間、河谷的壩子,土地肥沃,氣候炎熱,幹濕季分明,雨量充沛。長期以來,形成了架空樓居的習俗,即幹欄建築,多以竹、草為建築材料,俗稱“竹樓”。幹欄式竹樓適應當地環境,防潮濕、避蟲獸、利於通風散熱。另外,傣族人信奉小乘佛教,寨內壹般均建佛寺,風格獨特。
(二)、藏族碉房 碉房是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內蒙部分地區常見的居住建築形式。當地並無專名,外地人因其用土或石砌築,形似碉堡,故稱碉房。碉房壹般為2~3層。底層養牲畜,樓上住人。過遊牧生活的蒙、藏等民族的住房還有“氈帳”,這是壹種便於裝卸運輸的可移動的帳篷。 西藏因地理、氣候條件個不相同,因此,個地方的居住方式和居住建築的形式也是各式各樣的。其中藏北高原,氣候幹寒,當地居民以畜牧為主,他們逐水草而居,居住的主要形式是“帳篷”。
在西藏中部和東部地區,盛產石材和木材,所以這個地區的藏族民居是典型的“碉房”。 (三)、蒙古包 在中國西北部蒙古族住的氈帳稱“蒙古包”,是用木枝條編成可開可合的木柵做壁體的骨架,用時展開,搬運時合攏。小型的氈帳直徑為4~6米,內部無支撐,大型的則需在內部立2~4根柱子支撐。氈帳的地面鋪有很厚的氈毯,頂上開天窗,地面的火塘、爐竈正對天窗。 (四)、新疆維吾爾族民居——“阿以旺” 這是新疆維吾爾族的住宅形式。這種房屋連成壹片,庭院在四周。帶天窗的前室稱阿以旺,又稱“夏室”,有起居、會客等多種用途。後室稱“冬室”,是臥室,通常不開窗。住宅的平面布局靈活,室內設多處壁龕,墻面大量使用石膏雕飾。 四、特殊的住宅形式——水上民居的“舟居” 增城瓜嶺村寨是典型的嶺南水鄉風格。水道、荔枝林、碉樓、祠堂、民居的布局在戰亂時代,有戰略性意義,水道環繞全村,起到護村的作用,岸邊有全村最高的建築碉樓(相當於現在9層樓高),可以觀察遠方的敵人;對岸有生長上100年的荔枝林,相當茂密,豐收的季節,場面應該十分熱鬧;民居在村的最中央,祠堂以及大型的建築成壹字擺開在水道的岸邊,能防禦外敵入侵,起到保護村民的作用。
哈哈 妳絕對我偶們班的~~~~BJ學院10預科 妳看看我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