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在古代作用廣泛,作用壹、在民間可以作為搔癢的工具,類似於現代的癢癢撓之類;作用二、朝板,古時候大臣朝見君王時手持;作用三、作為吉祥飾物。
我國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從古到今,國人都對壹些有著吉祥寓意的物品非常鐘愛,這次在故宮博物院中展示出來的如意就是古人非常喜愛的壹種飾物。
紫禁城裏過大年,吉祥如意兩相歡。2月10日新春佳節之際,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展廳推出了新年首展?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這次展覽對外展示了玉石、竹木、金屬、牙骨、瓷等158件(套)造型材質各異的如意,吸引了很多遊客壹炮眼福。
故宮博物院內藏有2000多柄明、清時期的如意,此次特別甄選出了160套有代表性的如意展出,分為了玉石如意、竹木如意、金屬如意、九九如意和其他材質等五個單元,充分展現了明清時期如意豐富優美的材質造型和精湛的工藝。
如意又名握君、執友,最初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笏也稱手板,在民間又稱朝板,古時大臣朝見君主時,雙手持笏,可以將要事記於其上,目的是不被遺忘。
而搔杖,在民間常被稱作?不求人?,用搔杖搔癢,可如人意,而如意也是由此而得名。
自宋代以來,如意的作用慢慢發生了變化,慢慢由壹種實用器物向陳設器物進行過渡,並和壹些吉祥圖案聯系起來。
發展到明清兩代就形成了如意的鼎盛時期,如意的材料也涉及金銀、瓷器、玉石和竹木等多種材質。
如意的穗帶上常常會系著壹個玉件頭,有時會刻上兩個柿子,?柿?與?事?諧音,為?事事如意?,有時會雕琢壹只羊,?羊?與?祥?相近,寓意為?吉祥如意?,這也代表了我國古時候壹種有趣的諧音藝術。
如意在清朝時期備受推崇,廣泛運用於宮廷中成為了權力和財富的象征。每逢宮廷佳宴、帝後壽誕或重要的皇室活動,大臣和王宮貴胄多會選擇如意為慶賀禮品。
而在平時,帝後賞賜或朝堂重臣或是與外國互通禮品,也會時常使用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