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教育教學如何給自己定位

教育教學如何給自己定位

在教育教學中,壹個教師如何給自己定位,不僅直接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而且還直接影響自己的情緒和生活 不容回避,某些教師把課堂變成了行使管理權利的跑馬場,在師生交往活動中,權威和權力占了上風,命令、禁止和規定層出不窮,壹些學生便是在這多條繩索織成的權力網中,捆綁著手腳被動求學,他們的所學所做無所謂"心悅誠服",權當完成父母和老師交給的任務,努力成為父母和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乖學生。這種情形的教育,學生累,老師更累,為什麽?因為老師變成了行為的準則,任何學生的行動都要看老師的臉色行事,任何事情都要老師吩咐著來做,因為學生怕萬壹自己自做主張做了什麽事不合老師的意,可能會遭到批評或訓斥。所以學生沒有自己的主張,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張,所有的責任都落在老師壹個人身上,不累才怪!!!!不要忘了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維有感情的的人啊,在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結果會大不壹樣的。課後,魏老師又向我們介紹了他的工作的壹些小的事例。就在魏老師成名以後,他仍然擔任壹個班的班主任,他因為工作的關系,要做壹些行政工作和做壹些講學,他在學校的時間比其他老師的要少得多。但他大膽地用班幹部,讓學生自治,班級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各項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想除了他是壹個名人之外,他對學生的態度改變了以前的師生關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和學生換位思考壹下,即如果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怎樣和我們交流,我希望的班集體是怎樣的班集體。真的能夠把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全體學生都和同心協力,作為教師的妳還要天天這樣辛苦,還要這麽煩心嗎?我想,那時妳就會享受妳的成功教育給妳帶來的喜悅,學生也會陶醉在妳的成功教育之中的。2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令人感到棘手的問題,但當這些問題已經出現而妳又沒法解決時,妳是否會換位思考呢。換位思考換的是壹種角色,換得的是壹種心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兩難的局面,大家都不肯讓步,使得局勢處於緊張之中。倘若大家互換角色,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壹下,妳失去的也許是暫時的利益,但妳卻贏得了壹種心境。換位思考表現出了壹個人的品性。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更多的是為他人著想;而總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失去的不僅僅是利益,朋友,更多的還有人的品格與本性。而這壹點,也是做人的基準點。換位思考可以幫妳換來機遇。能夠替他人著想的人,自然也會為壹個集體著想,我們常說舍小家顧大家,這也不正是壹種換位思考的體現嗎?能夠站在集體的位置上看待壹個問題,這不是千裏馬應具有的品質嗎?具有千裏馬品質的人,自然會有伯樂發現妳。 對於那個小羊,小狗請客吃飯的問題,其實我們只需換位思考,便能得知其中緣由。羊是素食主義者,而狗卻恰恰相反。小羊和小狗若是考慮到這壹點,也就不會出現那種尷尬的情況了。 換位思考是壹味良藥,它能治愈那些固守己見者。換位思考是壹塊磁石,它能凝聚那些不易相處的個體。換位思考是壹屢春光,它能照亮那些處於黑暗之中的人。 換位思考換的是壹種角色,壹種立場,壹種觀點,換來的是壹種機遇,壹種心境,壹種人生。也許妳正被某事所困惑不已,也許妳與他發生不愉快,也許妳常被家長訓斥,也許……

也許,也許妳只需要換位思考。3。1.教育目標換位 在教育觀念上教師要從關註學生的學業向關註學生的綜合素質換位,目標上過分關註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人格的造就,忽視了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著眼於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重點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 2.教學方式換位。在教學方式上,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換位,學科由縱向向橫向轉變,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上、生活中獲取知識,到圖書館、實驗室獲取知識,這樣就可避免造成學生知識面過窄、過死的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各學科之間要互相滲透,文理協調發展,這樣就可避免造成學生偏科現象,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培養模式換位(1)由面向優生轉為面向全體,教師要關註每壹個學生的發展,尊重每壹個學生的個性,發現每壹個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改變只為高壹級學校輸送人才的現象,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成為社會各行業的人才,(2)由掌握知識轉為終身學習,教師要站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高度來培養和教育學生,既教給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又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本領,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3)由智力素質轉為人文素質,有人說:“成績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道德不好是毒品,”這話很有道理,教師在註重培養學生智力素質的同時,要註重學生人格的培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心理換位的思考

心理換位能誘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教師在掌握教學規律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去思考問題1.體現人格尊重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珍愛學生的每壹份自尊,教師面對的是聰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們更需心靈的撫慰,更需體貼入微的愛心,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審查自己的言行,任何針對學生的表揚、批評、鼓勵,都要始終為學生著想,多壹些鼓勵,多壹些理解,多體驗學生的感受,以人格的力量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學的信心,促進學生身心發展,2.體現心理特點初中學生處於半成熟時期,興趣、愛好和理想都不穩定,教師要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在感情上、心理上迫近學生的心態,使師生之間架起壹座相互信任的橋梁,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只要教師從學生心理角度去思考問題,如從學生的內心世界、接受程度、生活方式、承受能力等方面考慮問題,就可使教師和學生心理上更加接近,感情上更加融洽,學生就會以同樣的愛回報教師,並把這份感情轉移到教師所教的課上,把滿腔熱情投入到學習上,教師的教學工作就能順利完成,學生的成績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培養逆向思維初中生處於個體心理發展階段,特別是初二後學期,往往表現出逆反心理的特征,這正是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最佳時期,教師只要正確引導,既能防止逆向心理的負面效應,又能抓住最佳時期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發展的過程,由果追因,可收到壹定的效果,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三、角色換位的思考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角色的轉變十分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成長的合作者、促進者和朋友,1.備課重點是研究學生 教師備課活動的重點不在於研究課程標準或教材,而應轉變為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已知與未知,研究學生認知與情感發展的需求,研究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備課活動不再是琢磨我怎麽講能講得清楚、透徹、到位和學生聽得懂,記得牢,要註重的是課堂上學生怎麽學、怎麽動及為了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學得更多、更好,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點起學生創新的火花,如何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參與,如何能讓學生的眼、耳、口、手協調並動,這些都是教師備課活動應思考的問題。2.課堂教學要豐富多樣 教師要從壹支粉筆壹張口轉變為努力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先進的技術手段;努力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多變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授課主要*教師講學生聽,結果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壹個講授者、課堂的主宰者,變成學生成長的合作者和朋友;變成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首先,教師在教學模式上,由講解型變為自學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讓他們自己閱讀,自己感受事物,觀察、分析、思考問題,讓他們明白事理,掌握知識。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老師變為朋友,讓學生把感悟深刻的東西講出來,通過教師正確引導掌握規律,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很強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師如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就是教學成功的壹半。再次,教師在組織形式上,由主宰者變為合作者,讓學生利用各種學習方式,通過感知途徑,在集體與個別學習中,在思考、操作、爭論、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變、形式多樣的組織形式開展學習活動,使每壹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都有機會經歷“看、想、聽、說、辯”的學習過程,教師置身於其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給學生壹個相互學習的平臺,給學生壹個表現自己獨特見解的平臺,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問題意識重在培養 教師要把“問題”權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要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問題,積極去探索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努力創設壹種學生探究問題和主動提出問題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以提問題機會,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增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啟發學生去積極思維、積極探究、尋找規律、發現問題。第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小學入初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越來越不愛提問題,主要因素之壹是長期養成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或滿堂問滿堂答的習慣,扼殺了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問題,養成學生善於提問題的習慣,真正使課堂變成“我要學”“我會學”的舞臺。 4.教學環境和諧寬松。創造性人才培養有賴於民主、和諧、合作的課堂氛圍,在“民主”這個土壤中吸取養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使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要努力營造壹個健康、和諧、民主、溫馨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置身於“民主”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交流、對話,教師由教育的操縱者、主宰者轉變為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生才能舒展天性,發展個性,生動活潑地成長和發展。 教師怎樣"換位思考"?

壹、知學生所想 教師要多和學生們接觸,以了解他們在想什麽。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在實際工作中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教師要非常重視學生的意見,制定班規班紀都要征求學生的看法,取得大家的***識才付諸實施,尋找機會與學生對話、交流,集體活動時和學生坐在壹起,從不板面孔坐在壹旁;課間與學生聊聊天,談談他們所關心的話題,足球、歌星啊等。盡可能地參加他們的活動,看壹些在學生中的流行小說、報紙等,以增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和***同語言,這個時候,他們就願意把煩惱、喜悅、成功、失敗等告訴教師,也使我更能及時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動態,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賞學生所長 心理學認為,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希望被人欣賞、肯定的心理欲望,這種心理壹旦得到滿足,會大大激發他的潛能和創造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常常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待學生取得的成績,看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去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地、適度地加以贊賞和肯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上":對學生好的表現要"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掛在嘴上、落實在行動上",絕不能視而不見。教師只有賞其所長,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三、除學生所疑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課堂上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教師要積極創設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被動聽、啃書本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把教師的"導"轉化為學生的"思",轉化為學生的探索研究,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  四、容學生之過 曾經有位學生,成績還不錯,我也很喜歡他,但有壹次竟當作大家的面說慌,同學們都看著我,我知道這是壹個對全班進行教育的好機會。我對這位學生說:"也許妳今天的話騙得了我壹個人,但是騙不了全班學生"。話音剛落,同學們齊唰唰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他滿臉羞愧地低下了頭。事後,他主動找我認錯,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會有很多錯誤的認識、錯誤的行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善於批評,幫助他們改正。學生犯了錯誤,有時是不自覺的,事先並不都意識到,也有的是犯了錯誤還振振有辭,那麽就要挖掘價值支撐點。換個角度,也許其中不乏人性的閃光點。如打架,也許是他自認為的兩肋插刀的義舉;遲到,也許是為了信守某壹個諾言。在學生的錯誤中,也能找出其向善的亮點,深入內心,矯正是非標準,以引導為主,而不是全盤否定,無所適從。作為教師不要糾纏不放,更不能無原則地加以放大。否則,不僅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反而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容人之量,壹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再下結論。即使需要批評也要就事論事,有根有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今天,整個社會已越來越像壹臺精密的機器,我們就是置身其中的無數個小齒輪。當這臺機器高速運轉時,齒輪之間的偶爾摩擦在所難免,如果都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多壹份包容與理解,多壹點體諒與信任,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那麽就有可能避免更大摩擦的發生。 五、解學生所難 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樣的,大致可分為三種。壹是家庭教育的失誤。例如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造成孩子思想壓力過重。這種情況首先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後再做孩子的工作。第二是學生個人的學習傾向性過於明顯。學生之間智商差別很小,但每個學生都有學習傾向性。有的孩子只喜歡美術、音樂等藝術類課程,對數學、物理等理科學不進去,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及時采取救助措施。第三是教育造成的問題。有時候老師沒能很好地因材施教,使學生對某個學科產生反感,長期的不良積累過多,就造成了成績無法提高。因此就要求教師在鉆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選用教學方法和策略時,就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去考慮,才能理解學生的困難和困惑,才能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解學生之所難。在教學中註意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對教師來說是壹件不容易的事,但這又是能夠實現的,因為我們每個成人無壹例外地"出身"於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學生也不例外。有了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期待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學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學生遇到心理障礙等問題妳去想法幫他度過難關……

壹、以學生時代的我為模板

許多新教師常說的壹句話:“現在的學生真不知道怎麽搞的,那麽簡單的題目竟然也不會做。”這就是以自已為模板的典範代表,預測學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時候,以自已學習能力的為標準來評價全體學生,殊不知能與自已相提並論的學生有多少,殊不知自已當時的同學中比自已差的還有很多。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難免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會把起點定得太高,以致於壹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得不到照顧。也有老師這樣說:“××學生可真行,連我都考慮不到的,他(她)竟想到了!”是的,在學生中當然有很多學生在我們這些師範生的前列,對於他們的教育更不能以自已為模板,對他們應有更高的要求,使他們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二、以想當然替代學生反饋

人們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想說,沒有調查就沒有教育權力。壹些老師在某些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準確掌握學生反饋,憑自已想象想當然,而以此做為下壹步實施教育教學的依據,偶爾有之不足為奇,習慣成自然那可就大有問題。壹些教師不甘心改作,覺得作業只要校對了就行,有該想法和做法的老師就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總喜歡想當然,覺得學生應該掌握得如何了,但到單元檢測時,才恍然大悟發現學生還存在那麽多的問題,可已為時過晚,采取加班加點補課,可謂亡羊補牢!

三、以篇概全,忽視個性差異

學生的諸多方面都客觀存在著差異,倘若整齊劃壹的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任務,只能使壹部分學生的超負荷而挫傷了個性,同時也讓壹部分學生的個性不能得到較好的張揚,比如我們給作業的時候,通常是全班壹個作業,造成了過重和過輕的兩種現象;又如以壹種解法去扼殺開放性的思維;再如用壹種規範強迫統壹其它良好的習慣。上述行為之因為壹些教師覺得習以為常,才得不到人們的重視,長期制約壹些教師的發展,長期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它所造成的後果或許在短時間內不會暴露出來,要在較長時間後才會浮現出來。也許有人會問那如何能較好地做到換位思考,筆者談談換位思考的幾點建議:

壹、慎用自已的體驗

有教育前輩曾說過:“學生時代曾有過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體會學困生的難處;學生時代曾有過調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了解調皮生的心理,這些老師較容易成為好老師。”正是由於這些教師經歷過多種學生角色,有著親身的體驗,眼前的學生就是某個時間段自已的再現,清楚“自已”真正需要,知道教育“自已”方法,才使他們更容易走近學生,才使他更容易成為好老師。然而大都教師沒有經歷過多重角色,沒有多樣的體驗,就要慎用自已的體驗,給自已的學生時代壹個恰當的定位,讓壹部分學生真正受益。對於其他學生,相應從自已以前的同學中找到“替身”。

二、傾聽學生的心聲

不管妳是否班主任,只要妳俯下身來,走進學生的人群中,就不難聽到壹些憑主觀想象不到的壹些學生的心聲,它可以有助於妳進行更好、更準確地換位思考。它可以使妳急學生之所急,教學生之所需,使妳很快成為學生所喜愛的好老師。換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善待學生,善待教學,善待自已!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諒解是理解的壹個方面,也是壹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或許能達成諒解.壹般說來,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諒解是壹種愛護,壹種體貼,壹種寬容,壹種理解!!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壹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即是壹種理解,也是壹種關愛!!! “換位思考法”通常被人們運用在人際交往中,教育人們在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時,應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那麽,生活中便少了許多責罵、埋怨和勾心鬥角。妳這個笨蛋,連這點小事都做不 別急,沒做好不要緊,我來告訴好!妳還能做什麽事! 妳怎麽做。妳完了,上次考四十幾分,這次 雖然成績還不夠理想,但比起上考五十幾分,妳怎麽總也考不及格啊? 壹次妳也是有進步的。我相信通過努妳究竟長腦子沒有? 力,妳壹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我什麽地方惹著妳了,壹天到晚 妳好像不大高興,是不是我有什拿臉色給我看,妳當妳是誰啊! 麽地方做得不好?妳怎麽老是丟三拉四,沒個收拾, 每次做完功課後記得把東西歸位看妳的房間像個狗窩壹樣!等到要找 這樣妳的房間就會清爽很多,找東西的時候嘛又翻得亂七八糟的。 就不會那麽麻煩了。學生參與討論:同壹個事實,兩種方式有什麽不同?兩種說話都是針對同樣的事實,但前壹種訓斥的口吻只能招致他人的抵觸、厭煩和憤恨,而後壹種顧及對方自尊的方式更能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所以,在開口說話前,我們先問問自己:當我犯了過錯時,我希望別人批評我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諒。當我做得不好時,我希望別人嘲笑我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勵。當我遭受挫折時,我希望別人幸災樂禍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幫助。當我情緒低落時,我希望別人冷落我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當我總是聽不懂時,我希望別人覺得我煩嗎?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有個小姑娘種了壹盆長了花骨朵兒的仙人球,她很想早點知道這花是什麽樣子的,於是每天早上都給它澆水,有時還偷偷地把自己的牛奶也倒給它“喝”。可是,花骨朵兒不僅沒有張開她的笑顏,連原本水靈靈的仙人球也變得黃不拉肌的了。壹天早上,當小姑娘再去澆水時,發現仙人球的底部已經開始發爛了。想想看,小姑娘的壹番辛苦怎麽就得不到回報呢?我們是不是也經常做著類似的事情呢?

用自認為好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別人對妳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將心比心;

別人期望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善解人意。

為對方著想,這是最樸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而是以本位主義來了解別人的想法及感受,

這並非真正地為別人著想,因為它忽略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這種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別人的責任,尊重別人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自主權。我們大家今後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別忘了換個位置思考,多壹份理解與寬容,那樣我們大家的關系就會更融洽。“把球踢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壹般采取如下幾個步驟:第壹步:先問學生發生了什麽事,讓學生自己講述事情的經過。開始學生往往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且情緒都較激動,但通過傾訴和老師耐心的傾聽,他們的激動情緒已得到了相對緩解。  第二步:問學生覺得對方錯在什麽地方。這時學生往往會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是壹個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也是為下壹步做必要的鋪墊。  第三步:緊接著問學生“如果妳是他,妳覺得應該怎樣處理這件事”。這時老師又把球踢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換位思考了。當學生站在對方角度時,往往開始意識到對方行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頗,對自己的行為已不那麽理直氣壯了。  第四步:問學生如果他是妳,他該怎麽辦。當把對方換成自己後,經過進壹步的換位思考,這時學生已經能較全面地考慮雙方的需要,理解或諒解對方的行為。  第五步:問學生如果他是老師,應怎麽解決這件事。這時學生往往已經不生氣了,大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糾紛已經不了了之。這時老師可以再趁熱打鐵,教他們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妥善處理日常糾紛和矛盾。  老師的理解和傾聽,不僅化解了學生之間的糾紛,且讓他們學會辨證地分析問題,培養辨證思維,學會怎樣去面對生活中的日常糾紛,讓學生在解決糾紛中不斷成長。我看到有不少家長,很容易就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很註意孩子的弱項,總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且越看越不順眼,越不順眼,就越反感,就越強行去扳。他們把孩子當成了木桶,整天盯著那塊最短的木板,結果怎麽樣?結果常常是把孩子搞得沒有了強項,沒有了自信,最後甚至是破罐子破摔了。差生是怎麽產生的?當壹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時,便會淪為差生。 有壹位作母親的很喜歡帶著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裏琳瑯滿目五顏六色的東西那麽多,小孩子為什麽不喜歡呢?直到有壹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系鞋帶,突然發現了壹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壹位細心的母親。  “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與學生換位,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有點可怕。學生犯了錯事時,經常采取壹些責問、訓斥、罰站等做法。這樣的做法學生根本不會有安全感,設想壹下沒有安全感的教育怎麽會有效呢?難怪很多老師在教育學生之後,沒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時,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其實,這樣的大動肝火,不如寬容、諒解和體貼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以關愛學生的態度教育學生,這樣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會有效,學生才會有自信,才會有追求,才會有奮鬥的行動。老師給予學生壹分關愛,然起學生壹分自信。  切記,教育行為開始之前壹定要換位思考。認為教學中的管理過程可以去嘗試換位思考的方法,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的換位,也可以是學生與老師的換位,學生與家長的換位。教學中需要智慧,需要將管理人性化,讓管理這個工作既嚴肅又充滿人情味,讓被管理的學生感到溫馨,體驗到責任賦予自己的使命,去享受成功的喜悅。讓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過程,而是讓人倍感親切、充滿活力、洋溢激情的神聖工作。創造壹個溫馨舒適的環境,更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和發展。當然這個換位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充分尊重的基礎上,體現出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與關懷,達到師生關系的和諧與統壹。 通過換位,讓雙方互相理解,明確責任,思想和感情有所溝通,形成合力,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想方設法解決學生存在的困難,用真情打動學生,才能讓學生從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它們自身存在的問題。當然在此過程中需要老師正確地去引導,講清壹些實質的問題,這樣換位的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 上一篇:攝影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變成壹種藝術形式的?
  • 下一篇:文學刊物有哪些比較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