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須形成國家層面的***識,即中醫到底是壹個什麽樣的學科,它的發展對國家,對 社會 ,對文化,對普通大眾等等都有什麽具體的影響,有了這樣壹個***識,才能正本清源,排除幹擾。
2.必須要堅持中醫的本色,這種堅持有幾個層面,首先是臨床醫生的堅守,這是中醫療效的保證,也是中醫真正的生命力,只有臨床醫生堅持中醫本色,用出色的療效展示於 社會 ,壹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其次是領導要堅持本色,在我們國家領導的指揮棒指到哪裏,我們就沖到哪裏,如果中醫藥大學的校長,學術帶頭人熱衷於課題,實驗,論文,晉升,那毫無意義中醫的發展是悲哀的。
3.要改革醫療體制,誰也無法否認中醫的療效,但是為什麽中醫不受待見,就是因為我們的體制是趨利的體制,不以療效論英雄,只以效益評成敗,改革的關鍵其實就是錢,醫院要發展,職工要領工資,怎麽辦,就得要有錢,這個問題是兩方面的,壹個方面是總體上缺錢,另壹方面是結構性問題。為數不多的錢被藥物,器械等等各種院外關系不大的人拿走了,醫生超負荷工作,卻為體質背鍋,國家壹方面要大資金投入力度,另壹方面要梳理結構性的問題,因為中醫本事掙錢少,所以只有改變趨利的體制才能讓中醫在醫院裏不受歧視。
4.中藥是中醫取得療效的另壹重要方面,必須要確保藥物,這個問題也分兩個方面看,壹方面是藥材本身的問題,包括種植,倉儲,加工,監管,篩查等等,每個關節都很重要,另壹方面要重視中藥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加工人才,炮制人才,鑒別人才等等。
5.最後壹個方面就是中醫人才的培養,目前來看,仍然是以院校教育為主體結合師帶徒,民間中醫師承所受限制其實比較大,只能直接所註冊的壹兩個病,這個不做考慮,從趨勢來看國家醫療衛生仍然是以院校教育和規範性考試為絕對主要方向,那院校教育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首先優點是能吸收眾多優秀人才,然後知識比較全面,院校出來的優秀中醫思想性很強,自主學習能力比較高,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目前院校教育的缺點也是非常嚴重,最重要的就是中醫西化,因為西化的思想。院校教育出來了大量不中不西,半中半西的人,這也是國醫大師鄧鐵濤當年痛心的說我們培養了大量中醫的掘墓人的原因,這又回到前面的問題。必須堅持中醫本色,只有做到這壹點,相信壹切會慢慢好起來,
暫時能想到的就這麽多,各位有新的看法和見解,歡迎交流,有 健康 問題的朋友也歡迎交流
國破思良將,家貧想賢妻。置此國家病毒疫情爆發之際,慮及中醫標本兼治,博大精深,扣脈於自然,以星宇之極,掘生命之表裏。千年瑰寶應大力保護袒留。五千 歷史 歷經無數惡疫,病災。皆中醫力挺國難,讓民族生生不息。怎能妄言棄之。當下世皆負輕視中醫之大罪。醒醒吧!國人。
壹道道坎坎坷坷,壹場場甜酸苦辣,壹番番春夏秋冬,壹代代傳承弘揚,中醫人路在腳下,中醫出路在療效!
我自學中醫40年,只是愛好,有個頭痛腦熱的自己開方,同時也幫助了不少的家人和朋友,自己收獲的是快樂,幾十年的經歷,壹直是愛著中醫,不斷翻書學習,但從不贏利!家裏沒有錢,兩櫥子書就是我的財富!幾十年的醫學筆記寫了十幾本,大約亦有百萬字,閑暇之時,翻著這些寶貝,心中好不快樂!我愛中醫,中醫是國粹,中醫更是寶貝!今年春節宅在家裏層寫下拙作:杏林杏壇三十載,空懷誌向不成才。虛度年華仰天嘆,誌趣不渝更往前。
博大精深的中醫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應該繼續傳承下去。從我們這壹代人開始使其發揚光大。
中醫能治病是不可辯駁的事實。中西醫走的是各自的路。其,中醫理論也沒有必要用所謂的科學來證明。最終還得看療效。
中醫目前的確遇到向前發展的瓶頸。但,也不是衰敗不堪。當我們走進藥店,有近壹半的藥品是中成藥。老年人購買量最大的《血塞通》,《養心氏》,《大青葉》,《板藍根》等。這些藥品療效都非常好。
目前,中醫路在何方?
個人覺得要從壹下幾個方面抓起:
1,從國家層面上給予扶持!健全基層的中醫科。
2,加大培養中醫人才的力度。以老帶新。
3,加大科研投入,對藥材的中的有效成分做定量分析。如:5克黃芪,野生的和養殖的到底差別在哪裏。如果有差別,那古方中用野生的5克。養殖的還用5克嗎?
4,加大藥材市場的管理,杜絕假藥。就是因為假藥壞了中醫藥的名聲。
5,加強中藥材的種植管理。杜絕在種植中使用農藥和化肥。
總之,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加強管理。中醫的明天會更美好!
西醫為什麽沒有自學的,自學自己也幹不了,程序化模塊化加上儀器設備,壹個人弄不成,中醫不同,可以自種自吃,中醫是針對性醫學,提倡壹對壹的互動,中醫的不傳之密在於辨證思維,是通過悟性自修養成的,跟師傅學的是心法,師傅的經驗,可能是自己的教訓,多方壹證,壹方多證,治病沒有固定的方法,變化規律師傅也難說清楚,有時就是感覺,碰上道行深點的,指引的好點,加上自己的悟性,可能成神醫,醫德近聖賢,大醫要有聖人的德行,所以真正有能耐的不多,沒有什麽修行的,只能躲在圖騰的後面,說著自己都不明白也不相信的鬼話,使人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靠蒙事過日子,這樣的人多了,世上就只剩下庸醫了,西醫代表現代醫學,是方向,中醫最大的失誤就是不善於利用現代科學的成果,完善中醫理論,融入中醫實踐,不要談哲學,那是不自信的自我龜縮,科學解釋不了的多了,宗教不是也還套用科學的外衣混跡於世麽,科學無私,是自封作祟,中醫有療效,不能只是滿足於善於權變,還要精確制導,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善於知己,如能知彼則能更加完善,以內不變應外之萬變,在模糊的條件下可能有用,在確定的情況下就是被動的,病毒洶洶,中醫對確定的感染也要有總結,外感寒溫定性定量,理論脈絡先清晰,從因證施方到因病成方,有個使人信服的理由,也不枉博大精深的名號,畢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有壹首兒歌,叫"春天在哪裏",記得歌詞是這樣滴:“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裏,看見紅的花,看見綠的草,還有那會歌唱的小黃鸝…"。什麽是春天?春天是四季之首,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季節,風霜雨雪四季輪回,乃自然之道,自然規律則必須遵從,順應,否則將自取其咎,"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如是說。
中醫之術如萬物壹般,生發於民間,服務於民間,傳承於民間,過度管理如同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中醫是經驗醫學,數千年來在民間壹直是師徒傳承,家族傳承,學者需天賦,需品德,不似私塾,有錢即可。在經濟 社會 中,醫術亦是謀生手段,治病救人之外,醫者同樣需養家糊口,醫術不佳者則難以生存。古代百姓看病只求療效,這是唯壹標準,古代醫者唯有口碑,沒有廣告,也沒學歷,職稱,當然漢字還是要識的,不然沒法開藥方。
孟子曰:"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大鍋飯式的中醫醫療機構,明顯不利於中醫的發展,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變化,可以佐證這壹點,所以讓中醫回歸民間,是中醫發展最佳之路,此為綱,綱舉目張。
中醫的唯壹出路是從娃娃抓起,只有師帶徒!
中醫的理論博大精深,看起來有很多差別,有專門扶陽的火神派,有攻下派,有溫補牌,還有寒涼派,現在更有什麽經方派,這麽多派別,也正是中醫黑攻擊的地方,自己的理論都看起來四分五裂的!沒有統壹的標準!
其實,醫學的唯壹標準是治病的效果!
中醫辯證體質的方式,決定了不能像西醫壹樣統壹治療,反而是壹人壹方,同樣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就會用不同的藥物去治療!當然,臨診醫生的水平決定著治療的結果!
現在的中醫教育似乎走進了誤區,傳統的中醫理論不被重視,特別是帶教的老師確乎臨床實踐經驗不足,這樣帶出來的學生,只有書本經驗,根本沒法臨床!
振興中醫的最好辦法是從小選拔壹些聰慧過人的孩子,紮實的學習中醫傳統理論,沒有必要去多學習什麽物理化學之類的,只是壹心學中醫,找確有臨床實踐經驗的老師來帶教,假以時日,壹定可以有大醫出現!
中醫是壹個系統性的綜合學科,要學有所成必須花費大量的心血。
中醫的綜合效果毋庸置疑,但給人壹種莫測高深的感覺,充滿了神秘感和驚喜,因為常能治療壹些疑難雜癥。
中醫要有出路,有三方面感覺應該夯實,壹方面是中藥材種植的安全性;第二是中藥材泡制工藝的創新和傳承;第三是治病方子的系統化、數據化整理和 科技 創新化。
總的來說,我對中醫充滿了信心,老祖宗幾千年的嘔心瀝血研究絕對是華夏民族的福音。
國家重視中醫藥的發展,人民支持中醫,中醫藥不斷創新改進,在醫療行業形成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