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花紋鋼刀劍,布滿龜裂紋和水波紋的幹將莫邪劍、以及曹丕以花紋形態命名的“流采”、“龍鱗”劍等。
漢趙嘩的《吳越春秋》、三國曹植的《寶刀賦》都詳細描寫過中國的花紋鋼刀劍,明《新增格古要論》卷六還描寫過鑌鐵,也就是傳入我國的大馬士革鋼,花紋主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等。
在漢魏時代,花紋鋼達到了最繁盛的階段,此後,壹直都有傳承,1937年毀於侵略者的鐵蹄之下,百姓流離失所,經濟、科技、手工藝停滯多年。
匠人工坊的前身,就是民國時期的上谷刀坊。張勇師傅的曾祖父“寶刀張廷祖”是上谷刀坊的掌門人,當年張氏手鍛大馬士革鋼刀(折花鋼刀)在京津直隸頗有名望。後來因為戰亂,刀坊搬進保定易縣深山,生意日夕慘淡,最終關閉。那個年代,我們國家的好多民族手工藝,以及新興的近代工業,都經歷過類似的磨難。
所以,對於中國古代花紋鋼刀劍的具體樣貌、形態,也是鮮為人知,幸運的是,壹直都有刀劍研究者遍訪大江南北,搜集、整理到了珍貴的參考資料。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何堂坤先生在《中原文物》發表過壹篇花紋鋼刀劍的研究報告。
其中,他公布了這三枚花紋鋼寶劍,這是局部圖,第壹把是銀白色旋螺紋半螺紋劍,第二把是銀白色旋螺紋束絲紋劍,第三把是金黃色旋螺紋束絲紋劍。
旋螺紋,由多層不規則的橢圓形環環相套,首尾相連;束絲紋,像是縷縷素絲壹樣朝刀劍兩端不斷延伸。
這種花紋為多種鋼材反復折疊鍛打而成,發於內,露於外,永遠打磨不盡。
此外,還有雙刃無脊式淺灰色攪絲紋短劍、黃褐色旋螺紋束絲紋劍等十多枚傳世寶刀寶劍,這些花紋鋼,流傳於民間數百年,稍加打磨,依然爽朗分明,明亮光澤。
那麽,這十幾枚花紋刀劍出自什麽年代?它們的主人是誰?
在魏晉南北朝以及之前,我國很少有記載銀白色劍紋的文獻,到了宋代,才常見到各種銀白色劍紋的文獻。
花紋鋼刀劍因為制作難度高,耗損量大,自古就有“價值連城”的美譽。所以,這批刀劍的主人極有可能是這些人:
第壹,王公貴族。可能是皇家的賞賜物或相互之間饋贈的禮品。
第二,富商巨賈。
第三,兵將,可能是戰利品,也可能是立功的賞賜物。
但是,根據記載,這十幾把花紋刀劍僅為壹兩個人保存、擁有,不管是賞賜、還是饋贈,它的主人擁有這麽多數量刀劍的可能性其實不大,重要的是,在這批刀劍中,還有壹些半成品和殘次品。
那麽,這些刀劍曾經的主人可能是匠戶嗎?會不會是制作刀劍的工匠當傳家寶留存下來的?
也不太可能,因為宋以後,不管是工匠,還是普通百姓,都是不能私自藏有刀劍兵器的。
所以,這批花紋刀劍的主人,極有可能是元朝掌管刀劍生產的機構官員。
因為在我國歷代的官府作坊中,由政府設局生產花紋鋼刀劍的只有元代。
《元史》卷八十五百官誌載,工部的諸色人匠總管府下設有“鑌鐵局”,掌鏤鐵之工,至元十二年置。工部下還設有提舉右八作司,在都局院造作鑌鐵、銅、鋼、輸石、東南簡鐵。
所以,這批品相完好的花紋鋼刀劍、半成品、殘次品,最有可能是經過他們之手被擁有保存起來的。
這種花紋鋼刀劍主要是作為把玩和禮器之用,很少當成使用的工具,它們深藏於民間,世代相傳,不肯輕易示人。
值得慶幸的是,這項折疊鍛打工藝並沒有失傳,工匠復原傳統制作工藝,為我們再現了花紋刀劍的輝煌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