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有趣
大塬村地處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關學文化、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大塬村依托優秀地方文化資源,大力實施“文化興村”戰略,通過加快社火藝術博物館、“默齋祠″、進學園、雕像、祠碑等公***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助推文化扶貧,文化的“富裕”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非常重要的壹方面。
鄉風民俗被發揚光大
大塬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於明朝末年,有數百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世世代代的繼承發展,大塬社火鑼鼓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弱到強,有了長足發展,成為全村群眾積極參與的文化娛樂活動,多次赴鳳翔城,工礦企業和其它鄉鎮慰問演出,也曾多次參加全區社火遊演而聲名遠揚,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贊譽。
為了將大塬村的社火鑼鼓民俗文化永久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社火的文化精髓。大塬村於2016年投資110多萬元建成社火藝術博物館,2021年完成裝修布展工作。其占地263平方米,室內面積163平方米,館內主要以社火史話、社火類型、社火臉譜、社火遊演、社火傳習五大板塊陳列布展,通過展板、畫面、實物、視頻等表現手法,全面反映西府地區的社火文化藝術。
現在大塬村大多數人都會耍社火。這裏的社火和鑼鼓遠近聞名,常常受邀去各地演出,村上有序組織群眾、引導群眾,傳承這壹民俗文化遺產。目前,社火藝術博物館吸引著慕名而來的遊客,雖然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前來這裏參觀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歷史文化煥發生機
據史料記載,明代關學大師張傑,字立夫,號默齋,出生於公元1421年,鳳翔鄭塬裏(今大塬村)人。自幼聰穎過人,24歲考中舉人,在山西趙城(今洪洞縣趙城鎮)擔任訓導壹職。訓導是個很基層的小官,那時候的張默齋已經功成名就,完全可以謀求壹個更好的職位。
當時,不少人以祿少路又遠勸張默齋不要去上任了,但張默齋認為“祿雖薄,猶足以養親”。同時,張默齋主張“崇尚實學,經世致用”的儒學精神,慨然赴任。在訓導任上,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惟以講學教人為事”,從此名聲大噪,教育壹方百姓。
默齋先生自父母過世後,他從此辭官不出,教化當地百姓。辭官興學期間,朝廷招其復仕,有巡按禦史舉薦他為提學僉事,張默齋壹壹婉拒,他不為虛名浮利,為後世所稱贊。將全部精力放在了興教講學上,以教育家鄉子弟為己任,勤於“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研習,常秉燭夜讀,廢寢忘食,見解日深,被學界尊稱為“五經先生”。幾百年來,巡撫阮勤、知府趙博、知縣張世英等人及大塬村村民先後為張默齋五修祠堂,就是對默齋先生功績的肯定。
大塬村黨支部書記馮忠虎向記者介紹,田家莊鎮大塬村作為墨齋文化的起源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村黨支部挖掘整理明代關學大儒張傑的生平事跡,秉承其仁愛、孝悌、勤學、修身的精神內涵,為紀念張傑先生,弘揚其安平樂道、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為民情懷,於2020年9月投資100多萬元建成室內面積163平方米的“默齋祠″,成為市級廉政教育示範基地,讓傳統文化走進新時代。
大塬村為促進文化建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還修建了進學園、張傑先生雕像、祠碑,為推動鄉村文化旅遊長足發展註入了強勁動力。在崇尚學習的氛圍中,看村史、重溫“五經先生”的故事成為大多數人的壹種時尚。村民們茶余飯後都會去進學園轉壹圈,許多家風家訓的內容都耳熟能詳,大塬村也被譽為“書香門第、禮儀之鄉”。2020年,大塬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價認定為第壹批國家森林鄉村。
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成為可復制的新模式
如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繼續推進“智誌結合”,探索“壹村壹品”式的“特色文化資源+文藝宣傳”模式,挖掘、開發、激活文化資源,各種文化娛樂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豐富了村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該村村民通過參加培訓,建立了大棚富硒春雪桃園,實現了在互聯網上展示和銷售,收入翻了好幾倍,日子越過越紅火。村上還規劃旅遊酒店和農家樂等與之配套的產業及項目,文化發展正在鋪就鄉村振興的廣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