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文化底蘊豐富的臺灣民歌文化

文化底蘊豐富的臺灣民歌文化

臺灣文化由當地客家文化和後期不斷湧入的以福建為主的移民文化構成,這個體系深入到了這座城市文化的各個方面,著名的臺灣民歌為例,它就是經過福佬民歌和客家民歌組成。為日後影響深遠的臺灣流行音樂做基礎。

臺灣同胞喜歡用民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歌唱勞動,歌唱愛情,歌唱生活。無論是烈日當空的白晝,還是月色空蒙的夜晚,也不論是山區、平原,還是漁村、茶園,人們經常會聽到陣陣悠揚動聽的民歌隨風飄來,但聞其聲,不見其人,令人心曠神怡,陶醉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

的確,臺灣不單是戲劇之鄉、音樂之島,同時還是中國民歌的寶庫。臺灣民歌種類很多,除原住民同胞聚居地流行的各種山地民歌之外,在漢族人民居住的地區,主要流行著福佬系民歌和客家系民歌。

福佬系民歌

福佬系民歌是指用閩南語演唱的民歌,福佬系民歌多數屬於小調系統,演唱方式屬於單音的曲調唱法,每段四句,每句多為七個字(少數為五字句),內容以歌唱愛情為主,次為勞動、滑稽、敘事或童謠等。除自古流傳的傳統民歌有固定歌詞,大都由演唱者即景生情,形式活潑,自然輕松,壹般來說,情歌和敘事歌大多用七字句。

福佬系民歌的風格,以抒情哀怨的旋律為主,也有節奏活潑、具有強烈諷刺性的滑稽歌,曲調則多以五聲音階構成,恒春地區的民歌至今仍保存著福佬系民歌純樸的風格;而蘭陽平原的民歌,大多已被吸收為歌仔戲的曲牌,成為流行全島,深受民眾喜愛的壹種臺灣地方戲劇了。

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目前閩臺兩地的福佬系民歌也產生了不同的藝術風格,有人認為,閩南的民歌比較註重藝術性,而臺灣的福佬系民歌則較為通俗、好唱。然而不管海峽兩岸的福佬系民歌在風格上有何不同,它們都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裏面,***同譜寫著民族文化的新篇章。

客家系民歌

客家系民歌分“客家山歌”和“采茶歌”兩種,用客家語演唱,它由粵東和閩西客家移民傳入臺灣,普遍流行於北部桃園、新竹、苗栗和南部高雄以及屏東的丘陵地區。

客家山歌與屬於“小調系統”的福佬系民歌在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小調系統”的民歌多為平原地區城鎮中的“裏巷之歌”,而客家民歌則純屬“山野之歌”,在丘陵地區傳唱,抒情色彩更濃,“野味”更足。

客家山歌以歌唱愛情為主,也有反映集體生產勞動的,其曲調亦是五聲音階,演唱起來,節奏舒緩婉轉,悠揚纏綿,韻味十足,非常優美動聽,和目前粵東梅州地區流行的山歌調大致相同。客家山歌亦是每首四句,每句多為七個字。

最為人稱道的是,客家山歌多采用雙關語、隱喻、借代等手法,借以抒發內心的情感,表達某種深刻的寓意,聽來十分含蓄而耐人尋味,有極強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的文學享受。所以每壹首好的客家山歌,都是壹首好的“七言絕句”。

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區,唱山歌時常常是隔著壹座山或壹條河唱給對方聽,唱時沒有預告,怕別人會聽不清楚,因而為引起對方的註意,客家山歌大都是第壹、二句采用《詩經》中“興”的手法,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山歌的開頭,起到某種“過門”、“前奏”的作用,而關鍵的內容是在後面兩句。

客家山歌可以獨唱也可對唱,除有固定歌詞的傳統山歌之外,演唱客家山歌需要隨機應變、即景抒情、現編現唱的高超本領。

  • 上一篇:招貼設計具體的形式是什麽?
  • 下一篇:日式雞胸肉炒飯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