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部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人類生命繁衍、財富創造的物質文明發展史,更是人類文化積累、文明傳承的精神文明發展史。人類社會每壹次躍進,人類文明每壹次升華,無不鐫刻著文化進步的烙印。社會主義從它壹誕生就是壹種嶄新的文化現象。鄧小平同誌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表現在它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應該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更先進,這才稱得起社會主義,稱得起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文化是區別於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壹種文化形態,是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主流、主旋律,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社會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並積極地反作用於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它的靈魂、精髓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產黨第十七屆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約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壹是馬克思主義(包括毛澤東思想等);二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三是民族主義,也就是愛國主義。
中國文化蘊涵著實現中國夢的中國精神,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需要我們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用***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誌,用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讓中國文化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最大的思想公約數,成為統領和融通各族人民的文化血脈與精神家園。只有很好地認識和把握中國文化,堅定而自覺地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很好地認識和堅持當代中國的發展特色和發展道路,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基礎。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麽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難支撐起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進壹步做到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廣泛。文化自信滲透在“三個自信”之中,文化可以深入人的壹切活動、壹切方面,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論、制度自信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間。比如說,道路自信講的是路徑,理論自信講的是行動指南,制度自信講的是行為規範。文化自信不僅滲透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壹切活動、壹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響更廣泛。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自信內化於心將影響深遠,文化是人各項活動裏面的基因,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壹旦內化於心,就有穩定性和長期性。壹旦文化自信樹立起來,這個影響不僅是深厚的,而且是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