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是新中國第壹家高校文科學報。創刊伊始,《文史哲》即堅定不移地恪守“學者辦刊”的宗旨,不遺余力地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1951年夏,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元帥在上海的壹次大會上曾說:“山東大學創辦《文史哲》是開風氣之先,繼續辦下去,壹定可以引起全國各大學的重視。”從創辦至今,《文史哲》的海內外發行量,壹直穩居全國高校文科學報之首,因而成為中國大學學報的品牌。 《文史哲》側重於中國古典學術研究,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所著力打造的特色;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其壹貫的辦刊風格,尊奉“昌明傳統學術,鍛鑄人文新知,植根漢語世界,融入全球文明”則是其始終不渝的辦刊宗旨。《文史哲》的最終目標,是傳承本土人文研究的學統,進壹步深入世界漢學學術圈,躋身世界漢學名刊之林。
《文史哲》的第壹任主編楊向奎先生曾說:《文史哲》的目標是:“(1)辦好刊物,繁榮學術;(2)培養學術人才;(3)發現學術人才。”把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作為辦好《文史哲》的十分突出的目標。他又說:“刊物的編者如同伯樂,在萬馬奔騰中能夠識別良否不是容易的,絕不能以名取稿,而要在平凡中發現珍奇。”“社會科學的刊物好像自然科學的實驗室,沒有刊物的學校與研究機關,研究成果無處發表,得不到學術界的評價與支持,這種成果也就永遠得不到檢驗的機會,結果會枯萎了。可以說刊物是培育學術的泥土,沒有刊物,就不會有學術的繁榮。” 在《文史哲》創刊35周年之際,楊先生又發表《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壹文 ,專門談《文史哲》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方面的問題。他說:“我給《文史哲》編輯部韓淩軒同誌的壹封信中說,編輯是最有意義的工作,他可以培養人才,發現人才,對於中國的四化建設,作出直接的貢獻。編輯是伯樂,千裏馬有待於他們的培養和發現。可以回想壹下,現在在文科各方面有名的學者專家,當他們的青年時代,還在讀書的時代,《文史哲》曾經是他們中間某些同誌發表文章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