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裏送鵝毛
當時,雲南壹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裏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
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壹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壹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壹看是幾根鵝毛和壹首小詩。
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裏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 難能可貴!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裏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壹,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壹個註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壹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壹個最小的梨子。有壹次,爸爸看見了,問道:“妳為什麽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壹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壹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4、臥冰求鯉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5、玉帛成幹戈
公元前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衛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
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壹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郁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衛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麽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當晚,齊頃公見到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說給蕭夫人聽。
蕭夫人壹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壹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於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後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壹起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壹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來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
四年後,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