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為壹名當代大學生

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為壹名當代大學生

1.要註重運用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中的優秀特質,培養大學生的民族品格。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其中包含了許多優良的傳統道德。作為偉大的民族經驗與精華的凝結和創造,直到今天仍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具體來說,壹要培養“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二要培養“自強不息”的頑強意誌。要保持積極的進取精神,特別是身處逆境時要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狀,增強信念,把愛國的深厚情感和信念轉化為愛國的實際行動。三要培養“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重義輕利,切實處理好、協調好公與私、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四要培育“懲惡揚善”的社會正義。大學生要有抵制惡言、惡事、惡行的能力,恥於做不善、不正、不誠、不敬之事,要懲惡揚善,壹心向善。

3要註重運用先進的校園文化多姿多彩的形式,培育大學生的民族意識與價值認同感。校園文化通過營造壹種***同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在創造性的群體活動中,使大學生人格得以升華,情感得以塑造,知識得以豐富,潛能得以發揮,行為舉止得以修正,可以使大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價值取向和偉大的人生理想。高校本身要高度重視實施校園文化工程,充分利用校內各種新聞媒介和社團活動的陣地,開展各種有意義的宣傳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不僅滿足學生的審美要求,更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充盈他們的精神世界。壹要利用“壹二·九”、“九·壹八”、“五四”等重大紀念日,開展活動,鼓舞士氣,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二要實施“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邀請專家講學交流,營造高雅的育人環境,積澱並拓展民族精神的內涵。三要著力打造“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通過類似活動,使他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民族的思想、觀念和先進文化的熏陶

2以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為依托,突出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民族精神。在教學中應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1)積極引導,為我所用。采取科學的態度歷史地、客觀地評價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分清正誤、辯明良莠,增強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積極引導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對人類發展的貢獻,接受優秀文化傳統的陶冶。同時,對中外文化、中外民族精神進行研究、分析、比較,吸取外國優秀的思想文化來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承繼開展優秀傳統,還積極吸取世界進步文明。使大學生懂得在新時期要培育什麽樣的民族精神,懂得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深厚的生命之源。(2)精心設計,突出重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中國傳統文化等課程,不僅能夠傳遞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能夠通過培養大學生創造出新的文化。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突出民族性、導向性,註意發掘其中所蘊涵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著重發揮課程所擁有的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學習使大學生對民族精神有壹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讓民族精神成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內容。(3)閱讀經典,提升修養。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是從民族傳統文化中提煉出來、積澱而成的。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厚德載物的寬廣胸懷、崇道尚德的思想素質等歷代傳頌至今仍被人們所推崇的民族精神,是我們巨大的精神動力。大學生要在學習中體會民族精神的力量,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偉大的民族精神,最終使中華民族精神在大學生身上得以傳承、弘揚和提升。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註重公民意識教育。愛國主義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國家之魂。對於現代世界來說,任何壹個民族要想實現繁榮富強,其成員必須要有強烈的公民意識。這種公民意識是民族責任感的來源,是民族認同感和民族歸屬感的重要保障。公民意識教育是

高校與社會之間聯系的壹個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公民教育還比較薄弱,與實際聯系不夠緊密,大多側重於義務教育。因此要將責任意識的培養,正義品格的鑄造,求是、大愛精神的提煉融入到大學生教育中,從而真正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愫[3] [3]魏劍美.變味的愛國主義[J].讀者,2007,(6).。面對世界多極化的新環境,公民的主體意識也將賦予出新的內涵,既強調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又重視公民的主體意識。因此,高校在強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育民族精神的同時,應註重大學生公民意識的教育,即自主性和依附性的統壹、權利和義務的統壹、全球化與民族化的關系。主要包括:公民與傳統文化、公民意識與個人發展、公民意識與國際交往、公民意識中的道德與法等,讓公民教育成為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生長點,有助於促進大學生能動性、創造性和自律意識的形成,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此外,公民教育要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將公民教育延伸至課堂以外,在廣泛參與中接受教育,協助大學生適應社會變遷中的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群體意識的養成和社會能力、理解他人、與人合作的***處能力的提高。

5.以大學生為主體,激起大學生自動參加塑造民族精力。要充沛應用壹些新的教育辦法,激起學生的進修熱情。如新加坡在對本國青少年進行德育時采用價值清亮法,經過提出問題,讓學生比照處理問題的辦法,做出選擇,並接納舉動。這些辦法指點思維是以學生為中間,變學生被動承受為自動參加、積極考慮,這對我國教室教育有啟示意義。為了使學生自我塑造自我完美,積極自動地培養民族精力。黌舍要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查詢和意願者效勞運動,接觸社會、調查社會,在理論中親身感觸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立成就和人民群眾艱辛創業的動人局面和感人情節,以加強對社會主義中國和人民群眾的深沈情緒,並把這種對民族的深沈情緒升華為民族精力。

4.以互聯網為平臺,拓展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渠道。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互聯網成為大學生掌握知識,了解信息的壹種主要渠道,對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帶來了巨大挑戰。面對挑戰,壹方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建立弘揚民族精神教育網頁和開發民族精神教育軟件,發揮校園網的育人功能,創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信息學習環境,使校園網成為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另壹方面,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培養壹批具備專業技術知識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加強與大學生溝通與交流,及時答疑,利用“防火墻”和加密技術強化對網上信息的監控、過濾,隨時屏除互聯網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把互聯網建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堅強陣地。

  • 上一篇:教育改變人生的演講稿
  • 下一篇:日本各大地方旅遊景點介紹 日本的景區景點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