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向上的壹排是線索、目標與學習成果。含身心健康、歸屬感、貢獻、溝通、探索五大維度。
斜向下的壹排是四大基本原則,包含:授權、全面發展、家庭與社區、關系。
根據我在新西蘭園區的所見所感,以及實際教學實踐,我們壹起來探究壹下五大維度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和呈現吧。
1. 身心健康(Wellbeing)
健康,意味著強健的體魄。新西蘭除了純凈的自然環境之外,更享有"戶外運動天堂"的美譽。戶外運動對於新西蘭人與其說是壹種運動, 不如說是壹種生活方式。妳會看到整個城市無論走到哪裏,隔壹段距離都能夠看到適合孩子探索的公***運動設施以及大片的森林覆蓋和海灘,這些都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攀登,叢林探險,劃艇,騎單車、滑板等戶外活動鍛煉的機會。幼教園區設備就更不用說了,攀爬、平衡、彈跳、空間探索等設備十分豐富。
孩子動得越多,懂得越多;孩子越想學,就越需要動 。
我們第壹次和孩子們去叢林探險的時候,也不禁被孩子高超的攀登和跳躍等運動技能所折服,被眼前壹幕幕孩子上躥下跳的場景驚得目瞪口呆。 而室內園區倡導free movement,室內和室外活動可由孩子根據興趣自由切換,給到孩子充分的空間和信任,並根據孩子的不同月齡給予不同的引導和支持,從而讓孩子們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精神層面也得到了肯定和滿足。
不過只要有孩子在室外活動,園區都會確保至少有壹位老師在場,並且確保孩子能夠在老師的視野範圍內活動,如果室外孩子較多,則會靈活調配多壹個室內的老師出來協助。老師不僅要時刻觀察孩子的活動情況,還要對環境非常警覺,壹旦發現有潛在危險的環境因素,就要及時快速的調整環境。不過我們在園區及生活中也會發現孩子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沒有失敗的經驗,孩子就永遠學不會成長。所以,何不放寬心,把孩子的失敗或錯誤當做壹次讓他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呢。
2. 歸屬感(Belonging)
在Childspace,我們發現老師創造了不少有趣的幫助孩子歸屬感建立的“法寶”,比如家譜樹,印有孩子名字和生日的石頭和日歷,照片墻,成長檔案等等,而老師自制的《Thinking & Talking Book》著實讓人眼前壹亮。
3. 貢獻(Contribution)
小故事:《我們的餐桌我們做主》
用餐時間到了,老師邀請所有小朋友tidy up(收拾)後,我們看到Rylee,Bella和Alice非常自然地走到了餐食準備區,壹人用心挑選著用餐時間的貝殼裝飾品,壹個人擺放著剛剛摘下的小菊花,壹個人默默擺放著透明玻璃杯,並壹壹數著椅子的數量“1.2.3……8”並不斷和桌上已擺好的玻璃杯進行數量的匹配。我們雖然將孩子的發展目標劃分為了五大維度,但是這五大維度往往是交織在壹起的,孩子參與到用餐時間並為之貢獻自己的想法和能力的同時,其實她也發展著數學邏輯,也培養著美感和社交,更重要的是他們享受這個合作和奉獻的過程,進而在過程中建立對自我的欣賞和對周圍環境和人的認識。
如果妳的孩子不愛吃飯,妳是否也有想過讓他壹起參與到食物的制作,餐具的選擇,甚至餐桌的準備中來呢?讓我們壹起期待讓孩子參與並貢獻後所帶來的神奇變化吧。
4. 溝通(Communication )
孩子可以體驗壹個學習各種語言交流技巧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孩子能夠接觸到當地以及其它不同文化裏的故事和符號。孩子學會用不同符號和動作在不同語境下溝通,學會個人想法、經歷和主意可以通過言語、圖畫、版畫、數字、聲音、形狀、模型和照片表達出來,體驗不同文化的故事與符號、數字符號和概念,探索出屬於自己的有創造力的表達方式。老師和孩子的溝通時時刻刻滲透在每壹個互動之中,抱起孩子時請求“我可以抱妳嗎?”換尿布時給他描述他的身體部位和感受,進餐的時候分享食物的名稱……足夠的輸入才能夠有足夠的輸出。
園區故事:《小小調解員》
有壹天,園內的2個2歲左右的孩子因為玩具而起了沖突,突然壹個4歲的小女孩出現在了她們中間並把他們隔開了,小女孩抓著玩具,說“好的,這個給妳,另壹個給妳,ok?”全然壹副平時老師處理沖突時的復制版。 孩子的溝通能力並不是刻意去教他如何表達所能夠學會的,它是在我們平時的壹言壹行中吸收和內化的。
5. 探索(Exploration)
孩子自發的玩耍被視為有意義的學習,通過對自己身體的控制獲得自信,學會探索,形成主見,還有鍛煉批判性思考,初步形成並發展出壹套對自然、社會、物質世界的認識理論。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異常著迷,並且季度渴望發展各種運動機能,來正面他們超凡的能力和學習力。
Holly看到了教室外的欄桿,自信流暢地做出了雙手著地,雙腳掛桿的高難度動作。這壹“舉動”把其他孩子們給樂壞了,不由分說的紛紛模仿起來,有的孩子壹次不能馬上成功,毫無氣餒之意,壹次又壹次的嘗試,摔倒,再爬起嘗試,再摔倒,直到我們所看到的圖片中捕捉到的“大獲全勝”之狀。
有了這份既靈活又科學的“編織墊”國家教案,怪不得新西蘭的幼兒教育在國際上如此出名了!
可以看到新西蘭教學大綱《Te Whāriki》非常完整科學的將孩子壹生要發展的能力和目標做了詮釋,但同時又給到了新西蘭幼師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靈活而不失嚴謹。我們看到小小的新西蘭,早幼教領域卻呈現百花齊放之勢:早幼教機構類別豐富多彩,有公/私立幼兒園、早教中心、學前學校、遊戲中心、家庭托管、醫院托管、以某種語言為載體的浸入式學習中心;教育流派也是極具多元化,而主流園更多的是以瑞吉歐,蒙臺梭利,華德福,皮克勒,RIE為核心理念和特色。在多元的新西蘭教學大綱指引下,幼兒教育也綻放著多元的色彩!
用什麽樣的教學法,什麽樣的教學理念,什麽樣的環境創設,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是否以孩子為主導,它是否給到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尊重。我們不應該被任何體系或理念的框架去限制我們的教育實踐,要跟隨孩子的興趣。在教學實踐遇到問題時,學會問自己“Who is it for(為了誰而這樣做)?”,只要答案是真正為了孩子,那就是最好的答案。
(部分案例信息選自立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