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日式風格住宅的特點是什麽?

日式風格住宅的特點是什麽?

日式傳統住宅建築的第壹個特點,就是壹室性,空間布局自由,靈活無礙。日式住宅的結構很簡單,幾乎僅由地板、柱子和屋頂三部分組成,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墻壁、全都是開放式的、自然地構成壹體化的假設型的建築物。在這種狀況下,內部空間的變化,內外空間的聯系就交由壹系列“接合空間”來完成。“接合空間”在日式建築中的產生有其壹定的必要性。主要是功能上的原因,日本傳統住宅具有其內部秩序性,譬如在家中設有祭壇,設有飾以藝術品的壁龕等,這些使得日本人在內部住宅中所進行的活動,帶有在外部空間所進行活動的特點。每壹種建築空間如室內、庭院等都有壹定的功能要求,但如果以人的心理感受作為主體變換角度來看,有些空間的功能卻比較含糊。譬如入口處的庭院可作為房屋的外部空間,但就整個住宅而言,卻又成為其內部空間。在功能上也不僅是作為賞花弄草之地,還可作為迎送賓客的場所。人們日常生活的豐富促進了“接合空間”的產生和發展。“接合空間”體現了日本傳統住宅的內外空間觀念,又充分地滿足了豐富多變的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是日式住宅空間的主要構成要素之壹,也是加強其室內外空間的有機聯系,避免生硬與混亂的過渡性空間。沙裏寧說過:“建築是與寓於空間中的空間藝術。”在空間中如何相互聯結、轉換,產生不同的空間感覺變化,從而引起作為主體的人的心理與情感上的不同反應。“接合空間”調整了人們的情感與感覺,實現精神上的愉快和自然的轉換。“緣側空間”是日本南方傳統住宅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間”。它是指建築周圍圍繞的壹部分架空部分,寬度多為0.35m~0.5m左右,有些類似於中國建築中的回廊。從建築的角度而言,日本大多數建築緣於住宅,住宅作為建築的緣起,理所當然具有空間內外交流等種種特性。在日本建築靜謐和美、素樸淡麗的風格中,“緣側空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本建築除了細部、裝飾與材料之外,形式與建制上大抵是以“蹋蹋米”為主的“脫靴空間”。這種具有趣味的空間在主導室內外空間導向與流動的意味上占主要地位。通過對“緣側空間”的研究,也可看出日本傳統住宅建築基本上是壹個平面開放的格局。雖然形式簡單、空間單純,但通過對內外空間不斷的交流變換之中,可以看出“緣側空間”素華樸實及空間更替的實質。考慮到可能會被雨水淋濕,有些傳統住宅用玻璃等現代材料將這壹部分空間封起來。而且所使用的材料都為竹、木等天然材料,炎熱的時候,可以看到汗濕的足跡。在室內向“緣側空間”移動的過程中,人在其空間中的感覺會有所不同,如果推拉門打開,室外風景通過“緣側空間”泄入室內,從人的心理感覺而言,這種視覺上的移動可以看作是日本人追求流動空間的壹點意匠。玄關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典型的“接合空間”,日本傳統住宅中的玄關是指從室外走進室內時脫靴、帽及外衣的場所。日本傳統住宅樣式層出不窮,空間的大小也是各有差異,但沒有玄關的住宅恐怕是沒有的。以往,玄關作為權力與地位的象征,其空間變化也隨著主人地位與權利的高低而不同,玄關為住宅空間不斷豐富與變化提供了壹個很好的展示舞臺。玄關與日本人住的方式密切相關,因為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大概是世界所有民族中最為特殊的壹種。人們進入室內需要脫鞋,不能將室外的汙物帶入室內,很講究地面的潔凈。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脫靴空間”。這種空間的形成與日本人註重自身潔凈與心靈的純凈清新有直接關系。玄關部分由外部場地、入口處的檐廊及入口的起居室等構成。可見玄關並不是壹個單壹的空間,而是由壹系列有序的空間組成的。從外部場地進室內時,必須經過玄關。主人站在玄關中迎客,也包含了“座禮”與“立禮”的調和。就使用功能而言,客人的物品,如提包、鞋、傘都可以放在玄關中特設的櫥櫃中,而客人走時取物也很方便。日本人註重禮儀的習慣在玄關這壹特性空間中得到充分體現。在日本南方地區這種高溫多濕的環境中,傳統住宅采用了日式木門窗這種典型裝置。障子以木格為主,表面材料使用玻璃或日式宣紙,可直接推拉。在南方濕熱地區,這種方式使得室內盡可能地自然通風采光。光線在壁面上留下投影,這種感覺甚至可以觸摸得到。障子由於自身的通透感,內外空間之間的穿透通過它而產生過渡,空間的表情異常豐富。正因為生活中存在像障子壹樣脆弱的透光不透明的建築部件,才培養出日本人曖昧的審美情趣。庭是東方傳統建築的精髓與核心,它在傳統住宅建築中是極為動人的篇章。內庭作為住宅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同住宅設計始終是連接壹起的。南方地區的庭院,所栽種的花木與北部地區有所不同。從某種意義而言,內庭應該是外空間的範疇,但對於“接合空間”整個建築群而言,也應該具有內部空間的性質。因此,內庭算是內、外空間的交和空間而具有“接合空間”的性質。日本南方傳統住宅的內庭多為枯山水,也即用沙的流動來代表水的流動。修剪得很整齊的花木多用較暗的綠色。受禪、茶道的影響盡量避免華美的色彩與物品,特別是鮮艷的花木很少使用。其特點是占地少卻精致獨特。第二個特點,是其對自然材料的完美應用和鐘愛,尤其是木材。迄今為止,日本的住宅幾乎都是木結構,從高床式的地臺到立面門窗、屋架無不以木為才。日本建築用材非常註重材料的本身特性,強調其特質,欣賞壹種樸素、純凈的美,對大自然內的靈性的探討以及在發揮材料本性的表現方面十分獨特,這壹特點從另壹側面反映了日本人對自然之美的追求。他們的建築中充分發揮了材料本來所特有的材質、肌理、色彩等。直到16世紀室町時代,日本的住宅屋頂仍是以草頂或木屋頂為主。日本盛產檜柏和杉等性能極佳的木材,它們紋理美觀,用於建築時大多不加任何油飾。檜柏和杉都是針葉樹,材質柔軟,切削時用銳利的刀具開成平滑的肌量,在這樣的建築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木的材質。除木材之外,日本匠師還是使用其它各種天然材料的能手。竹節、木紋、石理經過匠師們的精心安排,都以純素的形式交匯成日本建築特有的魅力。日本的古代住宅多種多樣,有起於貴族住宅的“寢殿造”,有起於武士僧侶住的“書院造”,有起於專供茶道進行的“茶室”等。無論是哪種樣式的住宅無不體現著鮮明的民族審美特性,其主要體現在建築中平易親切而富有人情味,尺寸雖小而設計細致、樸實,擅長呈現材料、構造的天然性;運用不加處理的天然材料,如:石、竹、泥、草、木等,再經技藝嫻熟的匠師們細心設計,都以淳樸、自然的形象展現出日本古代住宅建築特有的禪宗美學魅力。曾有人戲稱,日本的古代文化其實就是木與紙的文化,當然紙本身也是由木頭制成的。這與以石材為主要建材的西方建築中所體現出來的渾厚、雄壯的莊重特性相比,以木構為主要材料的日本的古典建築則更表現出通透、自然的禪宗美學特性。第三,是裝飾的簡練。日式住宅的美是壹種很樸素的感覺。建築物的優美主要靠整體上比例協調、完整,而不是靠裝飾,因此他們在使用建築材料時盡量保持其自然形態,木制部件多不塗顏色,保持本色,墻壁也都是土墻不作塗飾。這同中國傳統建築中鮮艷奪目的彩繪、精雕細刻的飾品形成了較大的反差。房屋具有壹種幾何模式,可以看出日本人嚴謹認真負責的精神。日本建築中所使用的裝飾幾乎都是植物圖案,與把龍、獅、虎、鷲之類的動物作為氏族的象征並把它們引入裝飾之中的文化相比較,可以說日本人更向往合適與調和”。由於植物不是以個體方式生存的,而只能通過對物種的適應繁殖生存,所以日本建築必然要求與周圍其它建築協調、與環境***生。日本房屋的室內也很少加以裝飾,室內十分明顯的特征是清晰的線條,榻榻米的深色直線邊框色勾勒出了地板的幾何外形,隔間的上端形成水平飾帶,露出木紋結構的柱子和房梁也都是直線,總之線條描劃出了空間的範圍。在空間劃分中很少使用曲線,方格形隔扇中的紙上也很少有裝飾花紋。這就使房屋在顯得優雅和純潔的同時具有壹種幾何模式,使日本的住宅成為人間最純凈的地方。町屋作為日本中世紀以來城市住宅的典型樣式,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町屋沿街的立面都有平行密楞的窗格柵,入的長板門廊,掛有布簾,形成了典型的沿街立面空間和完整的城市空間意象。窗子、門廊、布簾都起到使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的作用,店鋪是街道功能的延伸,而街道也有雙重作用,既是店鋪的延伸,又是公***交流場所,空間界限模糊。半透明的格柵,使町家私生活和公***區域有效區分,不至於開門面街、壹覽無余,同時又遮擋街上行人的視線,格柵起到了圍墻壹樣的緩沖、屏蔽作用。當然,由於格子柵欄的過濾,室內光線顯得幽暗朦朧,更增添了日本式的幽雅情調,營造了壹種微妙的室內外關系。這種設計體現了日本傳統建築虛實交錯的建築觀。深長的町屋,最裏頭還會另設壹個坪庭,庭院的自然美在這壹方天井中表現得生動而具體:自然透過院落進入居室,庭中的飛石,水缽、石燈、植栽青苔和深深的回廊緣側甚至大自然的春雨、冬雪都與町家的生活相互交融,而成為町家生活的壹部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很容易覺察出這種細膩的美感,實現了與自然‘伺居”的生活理想。另外,町屋中的裝t市、家具因季節的變化而完全不同。冬季使用拉門和隔扇;夏季則換上葦門和竹廉:還要在榻榻米上面鋪上藤席、給人涼爽感覺。當客廳和主臥的拉門全部打開,由坪庭到後院完全貫通,不僅通風性能極好,而且形成多層次的景觀效應,和日本茶庭等坐觀式庭園的景觀效果很相似。第四是禪學的觀念深入到了整體設計之中,在很多方面得以體現。禪宗審美觀對日本的影響深遠而廣泛,尤其是在住宅建築中,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禪宗審美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建築的審美觀也集中表現在自然、簡約、空寂。首先是空寂,日式住宅簡單的結構和內部陳設正切合了這壹論調。空寂是日本民族在其固有的自然條件、自然觀以及禪宗空無思想的***同影響下締造出來的。空寂重視用心去感悟,在尋求自我感悟中保持超脫自然的精神境界。禪學思想強調用最簡單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這樣世界也會變的簡單起來。論及自然,樸實、勤勞的古代日本人民崇尚自然,善於利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忠實於材料的本性,盡量減少人工斧鑿痕跡,摒棄華麗鮮艷的材料堆砌和精巧裝修。而且特意將住宅建築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曖昧化、模糊化,給人壹種建築本身和自然環境和諧融合,主客不分,營造“我在自然,自然有我”的感覺。白雲自在在何時?答曰,正似春風處處閑。萬事隨意的觀念也是禪宗的基本思想之壹。就好像劃分靈活的日式住宅空間,靈活所以就允許有很多種可能,只用簡單的可開可合的拉門作為空間的界限,體現了生活中隨意的大度。日本住宅中的庭院自古就追求小中見大。作為大自然的壹個縮影,依山傍水的清新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尊敬,順應自然,人們可以處身於古樸的環境中享受世外桃源的安詳。鐮倉時代開始,禪宗思想受到推崇,住宅庭院在禪宗的啟發下,賦予山嶽、石巖以佛性,刪繁就簡,孕育出“枯山瘦水”這種抽象化的景致。枯山瘦水庭院符合日本人特有的自然、簡約、空寂的審美情懷。它剔除了壹切池、泉、花、樹等常規庭院布置的物件,而僅留下壹些天然的枯石、沙礫和自發長成的苔蘚。起初只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後來這種禪宗意境受到當時權貴的青睞,得到大力推崇,於是“枯山瘦水”庭院大範圍出現在住宅建築當中,成為住宅中的壹部分。同中國園林壹樣,日本園林的基本特征也是典型的再現大自然的美。但是相較於中國園林的“寫實”風格,日本園林的藝術之最大特色卻是“寫意”,其最純凈的形態就是“枯山水”。枯山水的大師多數是禪僧,所以他們完整地將淡泊棄世的情調帶進了園林。枯山水用石塊象征山巒,用白沙象征湖海,為了保持恰當的尺度,不植高大的樹木,只植少量夭矯多姿的,精心控制樹形而又盡力保持它的自然,不種花而種蕨類或青苔。枯山水式的園林可謂集中體現了禪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想,欣賞枯山水也要求具備壹定的哲學、文學以及藝術修養。枯山水用最簡練的抽象要求觀看者在空與有、虛與實之間悟出其中的美。這種美是最普遍的大美,是需要用心靈,而不僅僅是靠眼睛能夠感受得到的。時至今日,日式住宅的建築理念仍然對我們的設計有壹定的指導作用,在人類對於都市的高樓喧囂厭煩之際,對環境的擔心之時,生態建築被提上議程,而日本住宅建築中所凝聚的那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壹的自然觀,則正與當代倡導的“生態設計”的主流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幫助建築師們尋獲靈感。

  • 上一篇:新龍藏歷十三節作文700字
  • 下一篇:日本的壹種繩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