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聽說日本是以和服觀年齡的,請問具體是怎樣的?
解析:
和服的種類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 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1.留袖和服
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以黑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表示已婚婦女使用叫"黑留袖"和服。另外其它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壹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叫"色留袖"和服。
色留袖 黑留袖
2.振袖和服
未婚小姐的第壹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例如: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 因為這種和服給人壹種時尚的感覺,所以已婚婦女穿"中振袖"的時候也越來越多。
3.訪問和服
整體上染上圖案的和服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壹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而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4.小紋和服
壹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整體上染有碎小花紋,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如果是年輕的女性,也可以用於半正式的晚會。
5.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為正式禮裝。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6.素色和服
這是壹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7.付下"和服
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三、和服帶子的種類
丸帶
女式和服最初使用的帶子,其正面裏有花紋,華麗而不失典雅。
袋帶
寬八寸(日本的1寸=3.03cm),正面有花紋,底面是素色,目前是日本最流行的帶子。其中壹種織入錦線或金線的帶子可與禮裝搭配,其他染有輕快圖案的帶子則用於時裝服。
名古屋帶
太鼓的兩端分別連有兩條較細的帶子,這樣系起來即舒適又方便。
袋名古屋帶
帶寬八寸(1寸=3.03cm),比袋帶更輕便舒適。
半中帶
其帶寬只有普通帶子的壹半左右,沒有裏襯,也不用細絳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打結。
四、和服的配件
配件:和服之美,除了袷、帶、結的組合外,和服的配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服的配件主要有帶揚、帶締、帶板、帶枕、伊達締、腰紐、胸紐、比翼等。另外還有與和服配套的內衣,穿和服時、進行美容時的壹些輔助用具以及鞋和其他附屬品。
帶揚和帶締是和服整裝中十分重要的小配件。帶揚的作用除了在制作帶結是能夠固定和包覆帶枕外,而且在裝飾上也嚴格要求與和服、和服帶配套。帶揚的材料壹般選用紡綢、綾、縐織物等,上面裝飾紮染紋樣、友禪染、小紋、刺繡圖案或者是色無地。帶締起著系結和服帶結的作用,有繩帶、編織帶、絎縫帶之分。有壹種絎成圓筒形的帶子稱為丸絎帶,是禮服上專用的帶締。還有壹種摻和金銀絲的繩帶也是平常用於正式禮服和便禮服的帶締。壹般來說,帶締厚實的寬帶比窄幅帶的價格高,所以窄幅帶締壹般只用在浴衣上面。
帶板是置於帶子前方,防止帶子起皺的壹種整形用的配件,寬度比帶子窄壹些。
帶枕是制作太鼓的帶山和塑造變化帶結造型時用的,大的很大,但壹般都是選用標準形的。
伊達締,是系在和服領窩以下的胸口位置,以防止穿著走樣的壹種和服配件。伊達締壹般選用質地較薄的博多織物。
腰紐、胸紐,是和服著裝時用於比試和服的長度,或者作為胸口的假紐之用。
比翼,是留袖上的壹種特定的裝飾,為的是讓和服兩層縫合能看得出來。比翼規定裝飾在袖口、領、衽以及從腋下到袖下的開口部分。喪服不能用比翼。
和服的內衣主要是指足袋、肌襦袢、襯裙、長襦袢、半領。
足袋,即襪子。和服的襪子要求完全選用白色,而且四個腳趾套在壹起與大腳趾分開。材料選用上等寬面府綢。
肌襦袢,即貼身汗衫,起到夏天吸汗,冬天保暖的作用,面料選用天然纖維制成的細紗、羅等,領子用同類布做成窄幅的V形領。
襯裙 、襯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裙子沾汙和保暖。面料選用紡綢、縐織物、尼龍等,長度比長襦袢短5厘米左右。
長襦袢,也叫和服長襯衣,是穿在和服裏面的壹層衣服,主要功能是在穿著是保持和服的平整和外形的美觀,同時也起到防汙的作用。
半領,也叫襯領。半領縫在長襦袢上,主要功能是防汙。面料選用縐織物、鹽瀨紡綢等。
履物與其他服飾品包括草履、下馱、手提包、帶扣、發飾等。
草履,不是指用草制做的鞋,而是對包括布鞋、皮鞋、漆皮鞋等腳後跟約在2——8厘米的鞋的總稱。選草履是,要註意所選的草履與和服的用途要相符。禮服用的草履是布制的,鞋子的腳後跟也要選得高壹些。近些年選用漆皮鞋的人越來越多,這也反映了草履的壹種時尚。
下馱,即木屐,有塗漆下馱、白木下馱等。穿浴衣時,赤足穿下馱。下雨時,木屐要套上防雨、防泥的木屐罩稱為雨下馱。
手提包,也是和服的重要附屬品之壹,在選用面料、花色上同樣要求與和服配套。禮服用的手提包通常是以佐賀錦、博多織、織錦作為面料。作為外出是攜帶的手提包,壹般都是選用漆皮和皮革作為面料。
帶扣和帶締起著同樣的作用,但是帶扣上通常裝飾珍珠、七寶等,為的是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發飾,如梳、簪、絲帶等,選擇發飾要註意使用的場合,像穿振袖之類的華麗和服,選擇發飾也就要花哨些;若是穿喪服則要避免戴珊瑚、翡翠之類的發飾。
和服的歷史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壹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誌·倭人傳》中記載:“用布壹幅,中穿壹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服的兩個袖子在左肩上打結,腰間用別針固定,下排開衩是壹種新設計的無袖和服。使布面起立體皺紋的直線式和服。在長襯衣外披上和服並用別針固定腰部,行動起來兩袖輕盈飄逸。
六、和服的紋樣
和服及其帶的圖案也可以稱為紋樣,紋樣有全部壹體的循環紋樣,也有不循環的紋樣,經排列組合後形成模樣。日本紋樣的原型大多來自自然界的花鳥風月或生活中的各種道具,包括以下四大類:
植物紋樣:梅、櫻、藤、菊
動物紋樣:龍、鳳、魚、鳥、蝶
器物紋樣:扇子、團扇、茶道具
幾何紋樣:麻葉、網眼、龜甲
但是,在日常的紋樣分類中,壹般以紋樣的風格分類比較多,如:
吉祥紋樣:是指以中國傳統思想所產生的帶有吉祥含義的各種題材的紋樣的總稱。如松、竹、梅等的植物紋樣,鶴、龜、鳳凰等動物紋樣,以及各種寶物,吉祥紋樣是古典紋樣的代表。
有職紋樣:平安時代在宮中與儀式有關或行事相關的古典紋樣,它通常以外來的幾何學紋樣作地,再加上具有明顯日本風格的紋樣作主題,如鶴、立湧、龜甲等,格調極高,多用於禮裝或略禮裝。
法隆寺紋樣:飛鳥時代在法隆寺傳下來的中國制的織物的紋樣,其中有不少帶有明顯的波斯風格。
正倉院紋樣:以奈良時代傳入的正倉院織物為原型的紋樣。
名物裂紋樣:宋代前後從南方海上傳入的特別為茶人所喜好,用作茶葉袋的織物紋樣。
唐草紋樣:以卷草式樣構成的唐草紋樣在和服的面料中十分流行,它可分成葡萄唐草、菊唐草、牡丹唐草等,其紋樣帶有中國唐代風格。
更紗紋樣:室町時代以後,從南洋壹帶傳來的印花或手繪棉布,其紋樣帶有明顯的印度風格。
光琳紋樣:以江戶時代的畫家尾形光琳命名的紋樣,題材以花鳥風月為主,紋樣的線條十分流暢。
縞紋樣:以 直線組合而成的單純的紋樣,只有直線的粗細、色彩或暈色過程中營造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變化。
格子紋樣:將經向的縞紋樣和緯向的縞紋樣組合起來,形成格子紋樣,這種紋樣十分普遍,通常用於普通的和服。
並紋樣:並其實就是壹種紮經染色織物,它先將經線或緯線以紮經染色的方法染出壹段段的色彩, 然後再進行織造,織造成的織物圖案邊界會有參差不起的效果,這就是並,並有幾何並和繪並之分。
不祝儀紋樣:用於喪服的紋樣,有紗綾形、雲、蓮、流水、波等。
帶的紋樣與和服的紋樣基本相同。
禮服所用的丸帶和袋帶為了表示豪華壹般用厚重的紋樣,通常是法隆寺紋樣或正倉院紋樣,吉祥紋樣和有職紋樣也經常被使用。但是無論用什麽樣的帶,紋樣的季節感是很重要的。
名古屋帶通常使用較為親切和簡單的紋樣,如四季折枝花、有趣的器物紋樣,或是小型的幾何紋樣,與和服十分相稱。
所以,在紋樣的選用上,必須註意和服與腰帶紋樣的配合,還有紋樣格式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