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抹茶茶道步驟
溫壺,燙杯,裝茶,高沖,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
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
沸水沖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沖入,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出壺頂的泡沫刮去)春風拂面?。
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
第壹壺茶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稱?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壺茶,就可以準備斟茶了。
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壹致的茶玉液回壺?
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
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壹點壹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壹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日本抹茶的 飲茶 方法
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壹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
碗裏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說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壹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薄茶。
日本抹茶的歷史
抹茶歷史久遠,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源於中國隋朝的抹茶於唐宋時期達到發展巔峰,至宋朝時,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藝(即點茶)已經出現。令人惋惜的是,明朝以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飲法在中國盛行,點茶的技藝也逐漸被人們淡忘,傳統抹茶粉也隨之銷聲匿跡。而九世紀末隨遣唐使傳入日本的抹茶卻在東瀛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記,被中國人遺忘的點茶卻被日本人民所接受並推崇,進而發展成為日本茶道中的壹部分,抹茶(まっちゃ)成為日本 文化 的壹個重要標簽為世界所認知。那麽抹茶究竟是怎麽制作的呢,又是什麽原因在中國失傳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抹茶的原料是綠茶,唐詩中詳細記載了抹茶的制作方法。?摘鮮焙芳旋封裹?,將那春天裏茶樹抽出的黃嫩葉片采摘後 烘焙 蒸青處理,然後嚴密封裹起來。?手閱月團三百片?便是形容嫩葉已經制成茶餅後的景象,月團指的是圓形的餅茶。待喝茶的時候,須得再次將茶餅置於火上進行烘焙,然後用石磨細細碾成粉末,這就是抹茶粉,抹茶粉的顆粒遠小於綠茶粉。加水沖泡後茶香馥郁,沁人心脾,入口醇爽,先苦後甘。而這道蒸青散茶的制茶技藝後來傳入日本變成了碾茶之法。
宋朝時茶文化發展更加鼎盛,以茶代酒的茶宴很是為文人墨客所稱頌,甚至有文豪蔡襄著《茶錄》詳述鬥茶方法,書中關於羅茶,候湯,熁盞,點茶等飲茶方法的描寫足以證明宋人對茶藝掌握得爐火純青。而鬥茶中所用的點茶法同我們今天看到日本茶道中知名的抹茶道已經沒有什麽大的區別,只不過宋代采用的是團茶,需要碾碎烹煮,日本直接使用抹茶,將抹茶粉加以煎煮。餅茶碾碎後,放入碗中待用。以釜燒水,水微沸時即沖點碗。?茶筅?正是應茶水交融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的。茶筅由各種材質制成,大部分由竹子制作,用作打茶的工具。
目前日本的茶道中最常用的抹茶受到世界的喜愛,日式茶道源於中國茶道卻又不同於中國茶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講究?清靜和寂?,飲茶時有其壹整套繁瑣的禮儀。茶道進行時,風爐的火候,茶湯的溫度,抹茶粉的用量,茶筅擊水的力度和深淺,以及抹茶粉的濃厚與時令相符與否的精致茶點都是需要註意的地方。由於講究繁文縟節,飲茶之道在中國逐漸刪繁就簡,抹茶也在宋朝之後不可避免地式微,可是壹海之隔的東瀛卻將這壹傳統保留下來並吸取本土文化發展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抹茶文化。
如今我們提到抹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飲食文化,而茶的好處更是自古就為人們所知,?壹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的好處,簡而言之,就是可以清心也。大多數中國人喝茶都是飲水棄葉,而如今的科學研究表明茶的營養價值大多都在茶葉之中,因此食用由茶葉碾成粉末的抹茶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想來日本人長壽也和他們經常飲用抹茶有很大的關系。如今日本市場上對於茶道中使用的抹茶也分為三六九等,日本比較知名的抹茶就有丸久小山園抹茶和山政小山園抹茶等。上等的抹茶較壹般的抹茶更易回甘,澀味較淺,並且用茶筅打出的泡沫濃厚,筆者在學習茶道的時候就深刻體會到松柏較青嵐味道更為醇正甘甜,而且使用松柏時毫不費力就能攪弄出豐盈的茶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