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紹
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於日本列島,並逐漸發展成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菜肴。主食以米飯、面條為主,副食多為新鮮魚蝦等海產,常配以日本酒。和食以清淡著稱,烹調時盡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 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鮮,切割講究,擺放藝術化,註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諧統壹,尤其是不僅重視味覺,而且很重視視覺享受。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調理法重視季節感 [編輯本段]分類 日本料理主要分為三類:本膳料理、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與燒烤
本膳料理:以傳統的文化、習慣為基礎的料理體系。在十分正式的日本宴席上將[1]菜放在有腳的托盤上使用。
懷石料理:在茶道會之前給客人準備的精美菜肴。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鐮倉、室町時代),茶道形成了,有此而產生了懷石料理,這是以十分嚴格的規則為基礎而形成的。 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統的烹調系統是“懷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據日本古老的傳說,“懷石”壹詞是由禪僧的“溫石”而來。那時候,修行中的禪僧必須遵行的戒律是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必吃飯。可是年輕的僧侶耐不住饑餓和寒冷,將加熱的石頭包於碎布中稱為“溫石”,揣到懷裏,頂在胃部以耐饑寒。後來逐步發展為少吃壹點東西,起到“溫石”禦饑寒的的作用,詳情大家可以瀏覽日本料理專門網進行查閱。
會席料理:晚會上的豐盛宴席菜式。隨著日本普通市民的社會活動的發展,產生了料理店,形成了會席料理。可能是由本膳料理和懷石料理為基礎,簡化而成的。其中也包括各種鄉土料理。會席料理通常在專門做日本菜的飯館裏可以品嘗到。
桌袱料理
桌袱是中國式飯桌,即八仙桌。桌袱料理是中國式的料理,有蘑菇、魚糕、蔬菜的湯面、鹵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著靠背椅,圍著壹張桌子,所有的飯菜都放在壹張桌子上。這種料理起源於我國古代的佛門素食,由隱元禪師作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發揚。由於盛行於長崎,故又稱長崎料理。料理師在佛門素食內采用了當地產的水產肉類,便創立了桌袱料理。桌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魚翅清湯、茶、大盤、中盤、小菜、燉品、年糕小豆湯和水果。小菜又分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壹開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邊吃邊將魚翅清湯及其他菜肴擺上桌。
茶會料理
日本的室町時代(14世紀)盛行茶道,於是出現了茶宴茶會料理。最初的茶會料理只是茶道的點綴,十分簡單。到了室町末期,變得非常豪華奢侈。其後,茶道創始人千利休又恢復了茶會料理原來清淡素樸的面目。茶會料理盡量在場地和人工方面節約,主食只用三器:飯碗、湯碗和小碟子。席間還有湯、梅幹、水果,有時還會送上兩三味山珍海味,最後是上茶。
大學料理
壹般日本大學裏的食堂料理主要有兩大類——米飯和面條。米飯按配菜又分為咖喱類、炒菜類、油炸類、蓋澆飯4類。常見的日本式咖喱有壹般的牛肉咖喱、炸肉餅咖喱、炸土豆泥餅咖喱;炒菜類常見的有生姜燒、麻婆豆腐、炒茄子;油炸類常見的有炸大蝦、炸蔬菜等。至於用魚和牡蠣做的油炸料理,大概由於太貴的緣故,在學校食堂是吃不到的。蓋澆飯中常見的有牛肉蓋澆飯、豬肉蓋澆飯和雞肉蓋澆飯。雞肉蓋澆飯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殘忍,叫“親子”蓋澆飯,就是把雞肉和雞蛋燴在壹起做成蓋澆飯。面條類根據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為又白又粗又軟的烏冬面,又細又黃的雞蛋拉面,還有既不白也不黃的蕎麥面條等。學校料理比較便宜,壹份飯壹般在500日元左右,如果在外面的料理店至少得700~1000日元。
面食料理
日本有好幾種面條,比如拉面、烏冬面、蕎麥面和寬切面等,這些面食配料講究,價廉物美。尤其是蕎麥面條,是大眾喜愛的食品。現在,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樣化,美式快餐、漢堡包、意大利面條,已部分替代了飯團。現在,速凍食品受到主婦們歡迎,餃子、鍋貼、包子、面類等中華料理也在日本走俏。從歐洲傳入日本的西式點心,如蛋糕、小甜餅幹、糠瓜兒,從我國傳入或從禪寺素菜中演化而來的春卷、鍋貼等,也被日本人看作菜品並受到青睞。
修行料理
修行料理又叫“精進料理”,意思是吃齋、吃素。其實,所謂精進料理就是不使用肉類的素菜料理。
此外,還有盒裝冷餐禦節料理,通常在新年的重要節日時食用。 [編輯本段]簡介 日本料理是用眼睛品嘗的料理,更準確應該是用五感來品嘗的料理。即:眼-視覺的品嘗;鼻-嗅覺的品嘗;耳-聽覺的品嘗;觸-觸覺的品嘗;自然還有舌-味覺的品嘗。然後說到能嘗到什麽味道,首先是五味。五味可能同中國料理相同,甜酸苦辣鹹。並且料理還需具備五色,黑白赤黃青。五色齊全之後,還需考慮營養均衡。日本料理由五種基本的調理法構成即:切、煮、烤、蒸、炸。和中國料理相比,日本料理的烹飪法比較單純。日本料理是把季節感濃郁的素材以五味(實為六味,第六種味道-淡。淡則是要求把原材料的原味充分的牽引出來。)、五色、五法為基礎,用五感來品嘗的料理。 [編輯本段]名詞解釋 1. 白味増 是壹種顏色白而味道跟大醬相似的醬,只是甜味較重。
2. 赤味増 與中國黃醬顏色壹樣,只是味道沒有中國黃醬鹹,微帶甜味。"赤"即為漢語
中"紅"的意思,所以也叫紅大醬。
3. 櫻味増 壹種紅黑色的醬,"櫻"是這種醬的商標,也具有櫻色的含義。
4. 八丁紅大醬 據說是古代宮廷用的大醬,顏色比赤大醬還要深,味道微苦,是醬中的
高級品。
5. 石野粒味増 味道、顏色與白大醬壹樣,只是醬中的豆為粒狀。壹般做腌制食品用,
石野是醬的牌名。
6. 雲丹醬 中國叫海膽醬,是海中的壹種生物,呈扁圓形,外殼長滿刺,剁開後吃裏面
黃色的子,即海膽的卵巢。經腌制加工成的醬即海膽醬。
7. 清酒 顏色清而透明,味道與中國的紹興酒相似,是日本人經常飲用的酒。
8. 赤清酒 味道與清酒壹樣,只是顏色發紅,適宜做菜用。
9. 味淋酒 是壹種黃色透明的甜味酒,其用途與中國料酒相似,是烹調中不可缺少的調
料。
10. 木魚花 由鰹魚加工而成,用前用刨子將魚肉刨成刨花,所以叫木魚花。在日本神社或
宮殿的屋脊上裝飾的圓木,其形狀似木魚,故也將鰹魚稱木魚。
11. 壹遍木魚花 制作壹遍湯的木魚花,此木魚花色白,做出的湯清澈 。
12. 二遍木魚花 制作而變化的木魚花,此木魚花色發紅,做出的湯微帶紅色。
13. 小海帶 海中的壹種植物,我國叫裙帶菜。
14. 昆布 專門用來煮湯調味的壹種帶有梗部的海帶塊。
15. 昆布汁 壹般指放入適量海帶煮的水,比較常用於鍋類菜。
16. 濃口醬油 顏色跟中國醬油差不多,是口味適中的壹種醬油,適宜於吃生魚片時用,
也可做壹般菜的調味品。
17. 重口醬油 顏色比濃口醬油深,適用於做壹些顏色深的菜。
18. 紅魚子 經腌制後的大馬哈魚子。
19. 大頭魚 又稱加吉魚,分為紅、灰兩種。
20. 蝦芋頭 壹種上尖下圓、彎形、形似大蝦的芋頭。
21. 奴達 外來語,用大醬做調料的冷拌菜。
22. 酸藕 用藕腌制的壹種帶酸甜味的小菜。
23. 菊花蘿蔔 用白蘿蔔制作的壹種形似菊花的小菜。
24. 綠花菜 跟普通菜花壹樣,綠色。
25. 酸菜花 用白菜花腌制的壹種帶酸甜口味的小菜。
26. 蘇子葉 是壹種草本植物,有的葉梗為紫紅色,也有葉、梗為綠色的,我國常用於中
草藥。
27. 小菊花 黃色可食用的菊花。
28. 黑根絲 牛蒡,可食用的是它黑色的根部。壹般削成絲做菜吃。
29. 掐菜 綠豆芽掐去根部、芽尖的芽桿叫掐菜。
30. 赤茶水 即用日本紅茶沏成的茶水。
31. 幹瓢 幹條菜,用葫蘆旋成條,晾幹而成。
32. 土當歸 壹種植物的名字,莖可以吃。
33. 天重汁 天重是外來語 用漆盒裝米飯,上面放上炸蝦叫天重,澆在上面的汁叫天重
汁。
34. 七味唐辛子 外來語 壹種帶辣味的調味品,含有紫菜、芝麻、辣椒面等。日本人食
用面食時都喜愛放它。
35. 紋蛤 海中壹種表面帶有青紋的貝類。
36. 紅酸梅 經腌制的紅色的小梅果,,味酸鹹。
37. 白酸梅 經腌制的壹種本色的大梅果,味酸鹹。又增加食欲,助消化作用。日本人經
常食用。
38. 魚糕 用魚肉泥做的壹種食品,有炸的、烤的、蒸的幾種,形狀多種多樣。
39. 江瑤柱 海中的貝類,形似扇貝。
40. 豬外肌肉 又稱通肌,在豬脊椎骨外面的壹條肉,此肉瘦而無筋,是豬肉中最上等的
肉。
41. 丁字麩 是豆制品中的壹種。
42. 汁腌菠菜 用木魚花湯、醬油等調味料腌制的帶汁的菠菜。
卷壽司與握壽司43. 土佐醬油 用味啉酒、木魚花湯兌普通醬熬成的口味比較淡的壹種醬油。
44. 日式高湯 用柴魚,昆布所煮的高湯,壹次湯可做味啉湯,二次湯可做土瓶蒸。
45. 壽司 日本人常吃的食物,用摻醋的米飯加漬物或刺身,用海苔或紫菜卷成,常見的有卷壽司、握壽司、手卷等等,前二者壹般是兩個壹組,壹個25g。
46. 刺身 日式生魚片或海鮮片。
47. 金槍魚 日本、臺灣稱為鮪魚,香港稱為吞拿魚,大陸叫做金槍魚,實際上都是壹種魚
48. 鮭魚 又名大馬哈魚,是日本料理中常見的壹種魚類
49.天婦羅 即油炸食品。即用面粉、雞蛋、水將其調成漿狀,再將魚、蝦、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吃時蘸醬油和蘿蔔泥的調汁,鮮嫩美味,香而不膩。
50.壽喜燒 亦稱日本火鍋,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才開始普及的。
51.石燒 即石板燒。是將牛排放在燙石上燒熟,蘸鮮醬油食用。
52.燒鳥 也就是燒雞。即將雞肉切成片狀串在細竹簽上,蘸上醬油、糖、料酒等配制味汁,然後放在火收那個烤。
53.鐵板燒 在日本十分流行,正宗的日式鐵板燒,顧名思義,是在壹塊大鐵板上,燒烤各種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