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日本鎧甲的其它的日本甲胄

日本鎧甲的其它的日本甲胄

在漫長的上古時代中日本人也探索過很多的甲胄樣式,發展出了很多相態各異的甲胄。正是經過了這些早期甲式的鋪墊,最後發展成了上述這些成熟而具有日本特色的鎧甲。在這些上古甲胄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下文中將要介紹的短甲和掛甲。

短甲和掛甲

根據考古發掘的結果顯示,日本甲胄誕生於三世紀後半開始的古墳時代。其中以短甲和掛甲為主要代表,而保存下來的文物多為鐵質的短甲較多。這兩種都已經是比較成熟的甲式,因此推測在此之前應該也有其它的甲胄種類,但是可能因為其材料選用竹木的原因而在無法保存到現代。

短甲是利用較大的條形甲片制成的軀幹甲,因其體積較小而被稱為短甲,其樣式類似於某種希臘胸甲。短甲的開口在胸前,利用甲胄自身的彈性來使甲胄包裹住軀幹,然後利用繩索或鐵制的釘扣來固定。短甲的胸甲板成三角形,主要防護腹部,胸部則相對較為缺少防護。因此為了增強防護作用往往還搭配有獨立的頸甲,多為皮質。在出土的短甲中,鐵制和皮制都有,而且鐵制短甲較多。但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生產水平的話,短甲的制作應該是以皮質為主。

短甲

的出土的數量很多,在韓國也有出土。這是因為自4世紀60年代,日本奈良朝廷出兵侵略新羅,征服弁韓之地(今韓國慶尚南道),設“日本府”進行統治,在朝鮮建立了殖民地統治。在韓國出土的短甲應該就是從當時的日本所輸入的。

掛甲主要是用皮革或金屬的小片連綴而成,因此相對短甲而言其靈活性較高,便於使用者的運動。掛甲的開口在正面中央,通過引合緒固定。在肩膀部位則通過正面的懸緒和背面的受緒系在壹起,整幅甲胄的重量主要由肩膀來承受。

掛甲

直到近代仍為阿依努人所使用。左圖即為伊東信雄教授在樺太地區(樺太為阿依努語對庫頁島的稱呼)所收集到的皮制掛甲。其制作方式類似小劄,使用很小的皮質劄片連綴而成,樣式則有些像古希臘的邁錫尼青銅甲,可能活動起來並不方便。與短甲不同,因為掛甲多數采用皮革或竹木的結構,因此出土的實物很少,人們主要通過在古墳中出土的各種土器上面的形象來認識掛甲。上面右圖是壹件身披掛甲的武士埴輪立象(埴輪指出土於日本古墳的人形、馬形等土器)。這尊立像的武器及鎧甲的表現極為精巧,是理解古墳時代後期東國武士裝束的重要資料。立像頭上戴的是壹種前額部有棱脊形造形,稱為沖角付胄的頭盔,並附有保護臉部的護頰,以及稱為錣,保護後腦的護板。並且,在盔甲上貼上黏土的小土粒,表示盔甲是以鉚釘接合鐵板制成的,而關於沖角付胄將在下文中進行詳細的介紹。立像所穿的是由小片鐵板接合而成的掛甲,還有肩甲、膝甲、護臂、護腿及鞋等。左手手腕上纏卷了用來保護手部不被弓弦傷到的皮套,背上背著箭袋,箭矢的箭鏃朝上放置(這壹點是古墳時代所特有的現象)。此外,在整個埴輪立象上,可以發現有十多個地方黏貼有蝴蝶結,由此可知,鎧甲是先用繩帶系綁後再穿上的。掛甲以右袵方式拉合左右並以繩帶系住,護膝及護腿則在腿後用繩子挽結。另外,肩甲下部露出短袖的衣袖,可知護臂是直接套在手臂上。埴輪立象臉部五官造型沈穩,整體制作亦可稱勻整,應是技術熟練之工人所制作的。在群馬縣東部的太田市周圍,也出土了數件具有相同特色、制作精良的武士埴輪,由此可以推知,當時在該地有著很多的埴輪制作者。

中國古代曾經廣泛的使用掛甲,因此這種甲式也較為容易為國人所理解。掛甲所用的頭盔壹般為眉庇護胄或沖角付胄,將在第二章進行介紹。在奈良時代(710- 794),掛甲進壹步進化為裲襠式掛甲,其特點為肩上的緒不分懸、受,而是合為壹體,套頭穿著,開叉和引合的緒在兩邊肋部。

壹般來說,本州島島(大和朝廷)所出土的上古甲胄以掛甲為主,而短甲則在九州島島地區比較流行。因為日本向朝鮮派出的侵略軍多是從九州島島出發的緣故,所以在朝鮮半島發現的日本甲胄中也主要為短甲。在平安時代的甲胄中,除了短甲和掛甲以外還有從中國傳來的棉襖甲。所謂棉襖甲就是指將甲片直接縫在衣物的內層裏面,甲片不直接暴露在外的甲式。這種甲有利於防禦弓箭,因而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相應的,中國棉襖甲的發展則是隨著火器的廣泛使用而在明清期間達到最盛。但是因為棉襖甲材質的原因使得其保存很是困難,所以很難見到實物。

日本在大化革新(645年發生的古代日本政變。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豪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皇帝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以後,逐年向中國派遣遣唐使,廣泛的向中國學習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在奈良,平安時代的雕塑中也往往能見到身著明光鎧等中國式樣甲胄的人物形象。從這壹時期開始,日本的甲胄逐漸的接受了中國甲胄的影響,並且最終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甲胄。比如大鎧的兜上所帶有的大型吹返就帶有當時唐朝甲胄的特點,而裲襠式掛甲就是大鎧的前身。

除此以外還有壹些特殊的甲胄,他們並不適於歸入上殊的四大類之中,比如忍者的甲胄,海賊的甲胄等等。不過這些甲胄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當時所流行的甲胄樣式的影響,而且多數采取了輕量化的措施。

進入江戶時期之後,原有的甲胄類型逐漸向裝飾化的方向發展,實用性日益下降。而到了幕府末期的時候,對實用性甲胄的需求又有了很大的上升。面對這種情況所發展出的具足同時具備輕便的意義。而且也出現了在具足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所發展出來的防具。例如通過只保留五片短小的草褶,對胴進行小型化的做法來減輕重量。此外還有在其中廣泛的運用了厚布來起到防刀劍的作用。據說宮本武藏在京都所打敗的的吉岡家除了開設道場以外,還以生產能防刀斬的布料而聞名。不過從個人角度來說比較懷疑其實際的效果。

所用的兜也往往采用布料來代替了傳統日本兜中的。每每在很多反映幕末風雲的大河劇中也都有所表現。

  • 上一篇:撒網手工怎麽織
  • 下一篇:有關體育節的來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