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在舊街的興盛離不開它獨特的地理位置。 舊街,位於大別山南端與平原交會處,地處武漢市的東北,屬丘陵地帶,旱路,東可進入大別山腹地、西下武漢、北達豫皖、南至湘贛;水路,穿街而過的三廟河入舉水直通長江。這種“山之尾,河之頭”的地域為平原與山區之間的貿易提供了條件,素來是商賈雲集,為鄂東地區壹大集市(山貨集散地),舊誌載此地有“河頭山尾,堡埠***生”之稱,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舊街花朝節獨特鮮明的地方民俗風韻。 早期慶福寺廟臺戲是花朝節群眾趕會的壹個重要娛樂項目。近代因廟臺的毀壞,當地的鄉紳每年自己出錢將戲臺搭在河灘,請鄉間劇團來演出楚劇、黃梅戲。河堤邊也有不少民間藝人趕會送來皮影戲、武術、雜耍、踩高蹺等傳統民間活動讓趕會群眾充滿興致。解放後,唱戲主要由政府和個單位出錢籌備,更加註重演員的正規,大多請的是省市的專業戲劇班,戲劇的表演曲目也大大增加。80年代後,不少外地的歌舞團、馬戲團也來演出,吸引了不少當地及附近群眾趕會。90年代後由政府出面組織增加開幕式舞臺表演活動,邀請省內著名的表演藝人,現代歌舞紛紛登臺,其中湖北大鼓及鄉間小調十分受歡迎,清早人群便擁擠在舞臺前等待觀看。表演結束後,便上演壹周的戲劇。由此可見,花朝節的娛樂活動在與時俱進的同時,更註意貼近趕會群眾的生活和口味,讓趕會群眾欣賞到平日難得見到的高水準表演,壹年的操勞得以放松,在津津有味回顧廟會所見所聞中期盼著來年的更精彩的表演。
花朝節期間,大大增加了婦女與人交流的機會。無論是本村還是鄰近村莊的婦女都結伴前往,各色人等匯聚於廟會。在村裏有些平時較少謀面的女性大都可在廟會上相見並結伴拜祭,年輕的女性互結金蘭,年老的則圍在壹起拉家常,成了花朝節最常見的景象。還有些婦女借趕會之隙走親串友,省親看女,***敘離別之情。在這有限的幾天內,女性終於有機會互訴衷腸,說東道西了。她們都將自己打扮壹番出現在廟會上。這也讓花朝節比平日見到更多美麗的婦女,許多年輕小夥更是乘機在人群穿梭,想結識異性。花朝節的舉辦,也為鄉村年輕人的姻緣提供了許多機會。
當然,花朝期間最熱鬧的莫過於當地鎮上的居民都紛紛設宴款待賓客。在花朝期間,家家殺雞宰鴨,都以好菜好飯上桌,甚至許多人家將過年的節日食品特地留有壹部分用作花朝節待客。當地居民以能請到客人為自己的榮耀,以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和人緣交際的良好。自家的親戚,朋友,臨村的長輩甚至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凡是相熟的都會被邀請來家裏作客。甚至有在街上買賣遊玩時結識的人,都會熱情請到家中作客。這來源於當地群眾純樸的思想,廣結人緣,壹年的操勞換得可以體面待客來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