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春節習俗有那些

春節習俗有那些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節日,剪貼窗花、除夕守歲、拜年等等……春節即將到來,這些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妳知道多少?壹起來看看吧

1、剪窗花

剪貼窗花是眾多年俗中的壹種。窗花的由來壹般有兩種說法。

第壹種說法,是在西漢之前,造紙術還沒有發明之前,民間就已經有了用各種材質的薄片進行裁剪的做法,運用鏤空、雕刻的手法做成工藝品。人們不僅自己張貼,還把自己的作品贈送給親朋好友。之後隨著紙張的發明,人們開始用輕薄廉價的紙來代替,直到宋元時期,人們才將迎春貼窗花改成了春節張貼,這壹習俗才慢慢形成。

第二種說法,來源於壹個神話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堯在位時期,有壹種類似鳳凰的鸞鶻鳥保護著壹方百姓。但在第七年的時候,這種鳥沒有飛來,引起了怪獸肆虐。之後,來了壹種叫做“重明”的神鳥,很快就大戰四方猛獸,留下威名。百姓非常崇敬它,但它每年才降臨幾次,民間卻壹直被鬼怪猛獸等侵襲。

因此,人們按照“重明”神鳥的形象雕刻金鳥或者木雞,放在窗戶上。奇怪的是,鬼怪猛獸看見後就嚇跑了,再也不敢侵襲。隨後,這就逐漸演化成了壹種民間習俗。窗花的樣式在人們的創新下,也越來越多。

2、寫春聯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壹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壹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壹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經明太祖這壹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3、掃塵

春節前的大掃除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去除晦氣,迎接喜氣的壹種方式。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幹幹凈凈迎接新年。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4、壓歲錢

舊時,祭祀完祖先,舉行完迎接諸神的典儀後,闔家要壹起“辭年”,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其寄予了長輩對孩子們成長的美好祝福,希望他們健康成長。

5、祭祖

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的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壹。祭祖是孝道文化的傳承。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都是以孝道治國,孝道是中華傳統美德,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而人來源於物,物來源於天地。

通過祭祀我們會念念追憶祖德、父母的養育之恩,讓我們壹生能在聖賢的引領、教誨中堅持不懈地圓滿孝道。同時又給我們的孩子積德、培福,這就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中國人人心厚道,就是因為有這種仁孝,仁孝之心可以在祭祀活動中培養。

6、除夕守歲

太古時期,有壹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壹天換壹種口味,從磕頭蟲壹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壹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壹夜視為關口來過,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壹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壹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蔔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壹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壹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壹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對年長者來說有歲月易逝之感,有珍惜歲月之意。對青少年來說有新芽茁壯之感,有努力奮進之意。守歲體現了家人團聚,***敘親情,送舊迎新美好的願景。

7、拜年

大年初壹,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壹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壹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便流傳開來。

春節是我國壹個最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為重要的壹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形成的壹些較為固定的慶祝這個節日的風俗習慣,大部分也都相傳至今。

  • 上一篇:文化復古主義思潮的表現
  • 下一篇:有沒有人知道水滸傳的開場快板評書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