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春節各民族的習俗,

春節各民族的習俗,

1、滿族

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壹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裏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

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壹次,為辭舊歲;年初壹再拜壹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2、朝鮮族

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壹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

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3、苗族

苗族人民過年,主要活動有鬥牛、打年鼓。鬥牛時,往往有壹、二千人(有時多達五六千人)前來觀看。鬥牛結束後,還要舉行“打年鼓”活動,他們把事先向各戶湊集來的糯米酒擡到場地中央,眾人壹面喝酒,壹面踩著鼓點或和著蘆笙的旋律翩翩起舞,壹面擊鼓傳花,每當鼓聲壹停,花在誰手裏,誰就要唱歌。

4、布依族

布依族人除夕或初壹必須吃壹碗血米粥,這名字聽起來有些恐怖,其實是將雞肉切成碎塊,與血糯米壹起煮成的稀飯。

傳說這種風俗源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在貴州的部分布依族為躲避官兵,烹制血米粥讓全村男女老少***進最後壹頓團圓飯,此後各奔東西,再見面時,能講出吃雞肉稀飯來歷的人才能相互認本家。

5、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同胞在春節時有壹種特殊的過節方式,正月十六的早上,大家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但是,兒子或兒媳不得與父親互抹,哥哥與弟媳也不準互抹,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 上一篇:日本道八茶杯的所有落款
  • 下一篇:如何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