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提高高中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壹、精選內容、精心設計?

如何改革傳統的數學作業。關鍵在於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種單壹、枯燥的題海型的作業模式,重新構建壹種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生樂意接受的作業模式。這種作業模式符合新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有利於中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具體地說,應把握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精練化

教學實踐表明:課業負擔過重的直接因素之壹就是“題海”泛濫成災,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課堂效益低,作業質量差數量多,缺乏典型性。應註意數學作業的“質”,作業應結合課堂所講內容精心篩選,盡量兼顧作業的典型性、系統性和全面性。在作業的選編上既考慮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又註意體現啟發性、鞏固性的原則。伴隨著新課程的深人,數學作業的設計也要創新,要以批判的眼光繼承和發揚傳統數學作業的優點,拋棄其難、繁、偏、舊的弊端,以學生發展為目的,本著這種指導思想,我們集備組老師***同探討、精心選題,設計最適合學生的校本作業,取到良好的效果。

2、作業形式多樣化

傳統數學中布置的作業均為筆答題型作業,單調的作業讓學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也不利於鍛煉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業形式上要註意變化,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多種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感覺到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進而培養數學興趣。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認為:“壹個有責任心的教師與其窮於應付煩瑣的數學內容和過量的題目,還不如適當選擇某些有意義但又不太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掘題目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解題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才智與推理能力。”有效作業就是要充分體現作業的趣味性、自主性、實踐性、合作性和開放性。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來決定要不要布置作業,該布置多少,布置什麽樣的作業,決不能是壹成不變的老壹套。既要有口頭的,又要有書面的;既要有只需學生觀察、思考、討論的,又要有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識的識記、運用,又要有能力的訓練、培養,要多種形式合理組合,適當搭配。

在科學布置作業的同時,又要註意在作業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這方面,我認為盡量使作業題能夠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們在完成作業的同時能夠對生活中的壹些知識得到啟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在布置作業中要善於借題發揮,讓學生們探索壹題多解、壹題多變、壹題多用的價值,以培養學生學會從多層次、廣視角、全方位地認識、研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作業布置層次化

當今教育具有主體性、個體性、基礎性、發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體性和發展性要求作業必須有層次性,才能適合全體學生,才能滿足知識基礎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每位學生的需要。

要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分清層次,因人設題。既要有全體學生都必須做到的基本題、綜合題,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基礎題中重視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及基本能力包括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訓練。作業中還要有“選做”的開放題,以便供有能力的學生在提高訓練。也就是要保證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吃飽”,又可以保證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吃得了”。這樣,既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

對同壹問題盡可能多角度設問。設問的梯度由易到難,使學生踏著階梯壹步壹步探索,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嘗試。設問的多梯度性可以幫助學生發掘問題的各個方面,達到深層認識問題的本質,從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設計階梯型題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選不同層次的題目,由易到難,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編成題組,有針對性地設置知識、方法、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的思維坡度循序漸進,恰到好處。讓學生每解壹題,都能親自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規律,領略到解題的意境和命題的構思。經過這幾種方法對作業分層化處理,對於提高學生做好作業的積極性是切實有效的。

  二、作業的評價與反饋?

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教師可以從中得到教與學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同時也有利於調整教學內容的進度,學生可以從作業檢測中了解自己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從而來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改進學習方法。

作業批改方法的改革很多:①堂上批改;②當面批改;③學生當面批改等,但我認為只要及時反饋,就能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所謂“趁熱打鐵”也可以說明這種問題吧,不能把作業的反饋拖得較遲,如果太遲,可能有的學生就已忘了自己的課堂作業,甚至忘了做了哪些題,忘記了自己是怎樣做的,當他們再次拿到教師批改下來的作業時,又要回憶起做作業時的情形

在學生的作業後面寫下壹句評語,語言應極帶感情色彩,以情服人,既包含老師對學生的真情實感,又具有壹定的針對性。也許簡單的評語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強烈震撼,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對作業的錯誤不要以壹個“╳”了之,可適當點撥:“看看課本第╳頁再做這道題好嗎?”、“再認真讀壹遍題目”、對於巧解的作業不妨批註“解法真妙!”、“有創新”等等。教師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批改出學生作業中的對錯以及給出作業等級,還要註重與學生的無聲的交流,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業的反思

數學作業的精髓是“精練”與“反思”,而且反思愈深刻,練習就可以愈精巧。因此,能否使全體學生對每次的數學作業都進行深刻的反思,逐漸養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維習慣,是數學作業是否有效的關鍵。

這方面包括學生和教師兩個部分。作業本及時反饋給學生後,教師要求學生在訂正之前,寫出自己錯誤的原因再訂正。首先,我們知道在批改地時候,學生已看到自己哪兒錯了,但此時很多同學只是大概的了解自己的錯誤所在,並不能真正理解,當然也有少部分學生當時就知道了。訂正之前,要寫出原因,那麽學生就不得不深入分析自己的錯誤所在,就要去看同座為他們已劃出的錯誤之處,思考原因,並寫出原因,從而能夠總結原因,避免不知錯誤所在,盲目訂正。其次,在每道題旁邊已寫上正確的答案,這有什麽作用呢?給學生壹個指導的方向,讓他知道自己訂正後到底對不對,和正確結果壹比較便知,有助於壹次訂正成功。在錯誤之處的兩點處理讓學生能夠有目標可循,不然有的學生訂正可能壹錯再錯,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錯在哪裏,不會訂正等,就會去抄襲別人作業或者瞎寫。註意著重讓學生寫出原因的本質所在,諸如“我算錯了”,“我寫錯了”是不行的,應具體的寫出我哪兒錯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壹定要寫出本質所在。等學生訂正好之後上交給教師,這時教師認真批改學生的訂正,對學生的錯誤所在仔細察看,學生寫的原因也要細看,看看學生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的錯誤,然後進行處理:對沒有找出原因、或訂正不對、不全退回重新訂正寫原因。因為學生有正確答案,所以要註意不能出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這時,教師便要深刻思考自己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彌補不足。 實踐證明,數學作業布置不在“多”,而在“精”。教師布置適當、適量有效的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數學作業布置方式進行改革,使它具有藝術性、多樣性,使學生願意做作業,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以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手段、創新的辦法,使適量的作業練習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學生潛能,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活動中去。

  • 上一篇:昆山市是幾線城市?
  • 下一篇:智利美食圖片智利美食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