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春節的歷史

春節的歷史

春節,是壹年之歲首,農歷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 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壹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壹,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壹月壹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壹月壹日叫春節。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壹,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壹這壹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購置年節年貨、貼春聯、洗頭沐浴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壹個***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主要習俗有:

壹,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壹年壹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壹家老小互敬互愛、***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二,貼春聯

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三,壓歲錢

每年除夕夜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

四,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壹說。即在新的壹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擴展資料:

春節與“年”

在中國古代有壹個叫“年”的怪物,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壹直生活在海底深處,每當除夕爬上岸,吞噬牲畜,危害人類生命。因此,每壹天的除夕,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到山裏,老人和年輕人,以避免“年”獸的傷害。

有壹年的新年前夜,村子外傳來乞討老人的消息。當村民們急於驚慌時,村裏只有壹位老太婆給老人壹些食物,勸他上山躲避那只年獸。老人笑著說:“如果我嶽母讓我整晚呆在家裏,我壹定會把那只年獸送走。”老婦人繼續勸說,乞求老人笑但什麽也不說。

半夜,“年”獸闖進了村子。它發現村裏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老婦人的房子,門貼著紅色的紙,房子的燭光。“年”獸全身顫抖,奇怪地叫喊。走近門,院子突然聽到“砰砰”的聲聲。“年”渾身發抖,不敢往前走。原來,“年”最怕的是紅、火和爆炸。

中國網-春節簡介

  • 上一篇: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下一篇:如何欣賞國畫人物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