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風俗由來和寓意如下:
風俗由來: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寓意: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前除舊布新習俗之壹,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歲除之日,民間尤為重視,除舊布新、迎接新年,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清掃庭舍、張燈結彩,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春節時間演變
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壹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北鬥七星循環旋轉,這鬥轉星移與時節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北鬥七星是北半球的重要星象,鬥轉星移時北半球黃赤交角其附近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了人們判斷時節變化的依據。“鬥柄回寅”大地回春,萬象更新,新歲開啟,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由於朝代更叠、歷法變動,歲首(新年)在日期上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