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春聯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餵老虎。後來,中國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
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範化,演變成為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如果說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麽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後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春節貼春聯的中國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春聯的另壹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壹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擴展資料:
對聯的顏色又與當地民俗相關。普遍能夠見到的就是紅色,紅色代表喜迎。在有些地方還有白色,黃色,紫色,綠色和藍色等。白色在有些地方代表思念新逝的親人。
廟宇壹般用黃紙,家裏老人去世了,晚輩家壹般從當年起三年不貼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壹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服喪期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
也有的地方頭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也有的地方幹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托哀思,故春節貼對聯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