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還有什麽傳統活動
春節還有什麽傳統活動,過年也就是我們說的春節,是我們國家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壹個這個人心中的團圓節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下面和大家分享春節還有什麽傳統活動。
春節還有什麽傳統活動11、 貼春聯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是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道路宋代,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可以起到驅惡鎮邪的作用;也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願;還有壹個作用是可以裝飾門戶,看起來美觀。
2、 年畫
很多地方,為了祈求壹家福壽安康,還保留著貼年畫的習俗。據說,在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壹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門神壹般都是成雙成對的,壹般是壹個是白臉,壹個是黑臉。都是玄弓配劍,威武非凡。
這兩位門神是誰呢?民間流傳有下面這幾種說法:
壹說這兩位門神是神茶和郁壘,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有記載:正月初壹,“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門神”。
壹說源於唐太宗命令秦瓊和蔚遲恭看門驅鬼。據說,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這時,大將秦瓊、尉遲恭兩位將軍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鎮守。第二天夜裏宮中果然平安無事,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整夜為其守護實在太辛苦了,於是命畫工將他倆的威武形象繪在宮門上,稱為“門神”,以驅鬼魅。後來,民間老百姓爭相效仿,紛紛寶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上。
3、 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墻壁上貼上“福”字。貼“福”字寓意“福氣”、“福運”。還有的將福字倒過來貼,寓意“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4、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古代的時候,人們在正月初壹早上起床後,先把竹子放在火裏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
隨著時代的變遷,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軀鬼,轉變為營造喜慶、祥和、熱鬧的氣氛。
而現在,因為安全、噪音和汙染等問題,我國很多城市已經禁止放鞭炮。
5、 舞獅子
獅子在人們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子可以驅邪辟鬼。所以,每逢喜慶的節日,都會敲鑼打鼓,舞獅助興。
6、 除夕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最後壹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的壹年到來的習俗。
秦漢以後,人們把夜半子時當作壹天的開始時刻。所以,人們點起蠟燭或是油燈,等候這壹刻的到來。象征著把壹切邪瘟、疾病趕跑,期待著新的壹年吉祥如意。
7、 祭神祭祖
正月初壹早上,人們恭敬的奉上供品,點上香火,虔誠的感謝神明與祖先在過去壹年對自己的保護。並祈求它們保佑大家來年的.幸福安康。
8、 拜年與壓歲錢
拜年的風俗,在漢代就已經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現代中國,拜年已經成為壹種傳統習俗。正月初壹,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打扮整齊,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互致問候。
在古時,壹般在祭神祭祖之後,晚輩要給長輩拜年,向長輩三叩首,長輩接受晚輩拜年之後,把早已準備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端出來,給晚輩品嘗,並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分給晚輩。這就是壓歲錢。
壓歲錢可以當眾給,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著的時候,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9、 飲食
除夕之夜,無論離家多遠,有錢沒錢,人們總是希望回到家中,吃壹頓團圓飯。按照傳統,春節的飲食通常由年糕、混沌、餃子、長面、湯圓、雞、鴨、鵝等等。
10、 鬧元宵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東漢明帝為了表示對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點燈,到了唐代的時候,元宵賞燈活動盛況空前。
可以說,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狂歡,為整個春節活動畫上了壹個圓滿的句號。
春節還有什麽傳統活動21、春節習俗貼春聯
按照古代歷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壹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壹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壹種民俗象征,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壹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所謂“春聯”就是用紅色紙張為底,然後在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其實,這也是文化與春節的壹種有機融合。當人們將紅彤彤的春聯,貼在自己家大門兩側之時,也就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候,這其實就意味著春節的序幕被正式拉開。
貼春聯在古代又可以被稱為“貼年紅”,除了包括門兩側的春聯之外,還包括大門上的紅色“福”字。無論貼春聯還是貼“福”字,其實都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有的地方還要貼上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位“門神”,認為可以讓壹家人驅邪避災。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為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基本上禁止了這個習俗,但在壹些偏遠地區還依然保留了這個習俗。相傳在除夕夜子時,放爆竹是為了驅趕“年”獸。
在這個“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關鍵時刻,當爆竹聲響徹中華大地,不僅可以嚇跑“年”獸,還寓意新的壹年會更加興旺、繁盛。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時要點壹堆“旺火”,就是希望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壹家人事事順利、吉祥如意。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劈裏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壹年已經過去,而新的壹年已經來到。過了春節之後就是春分時節,老百姓要開始準備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著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其實主要的作用就是,古代人為了趕走晦氣,期盼新年之後有好運氣。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還有壹個非常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又稱為守歲火或照歲等。在除夕當晚要點亮家裏所有的燭火,而且壹整晚家裏都要燈火通明。而這種習俗有可以被稱為“照虛耗”。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壹年家中添財進寶。
3、除夕守歲與壓歲錢
在我國有很多地區大年夜“守歲”,其實就是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壹定要等到初壹八點鐘之後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壹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
很多地區會在吃年夜飯之前給晚輩“壓歲錢”,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長輩,並且給長輩磕頭才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壓歲錢”。所謂的“壓歲錢”可以起到“壓住邪祟”的作用,是長輩對晚輩的壹種呵護與祝福。
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3、除夕年夜飯
其實,春節當晚的重頭戲是“年夜飯”,又稱為團年飯、團圓飯等。無論家裏是窮苦還是富裕,在除夕夜當晚,都要預備壹桌豐盛的“年夜飯”。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吃著餃子和豐盛的菜肴,追憶過往展望未來,是壹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南方地區的年夜飯壹般多以海鮮和青菜為主,而北方則講究大魚大肉擺滿桌子。在年終歲尾的時候壹家人齊聚壹堂、團圓聚餐,這其實也是眾多春節習俗中,最值得大家傳承的習俗之壹。
年夜飯的飯桌上壹般都會有魚有雞,寓意有計以及年年有余。所謂有計指的就是生計,在新的壹年裏生計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生蒜寓意生財和會計算,南方人還會做壹盤臘腸,希望壹家人能長長久久、永遠安康。
結 語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儺聲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
這是唐朝大詩人盧仝寫的《除夜》,筆者認為既寫出了辭舊迎新的快樂,同時又刻畫出了除夕夜人們觥籌交錯的熱鬧場景。
春節是中國人壹年中最熱鬧,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壹。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進入了春節倒計時,直到現在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也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了能夠留住春節的喜慶場面,很多人還十分重視二月二龍擡頭,認為只有過了二月二才算過完春節。
春節還有什麽傳統活動3過年的起源
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壹個傳說:古時,有壹個叫“年”的妖怪,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百姓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夠侵殺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準備舉家外遷的時候,有壹壯士出現了,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與“年”同歸於盡,以換得百姓的安居樂業。後來,壯士在“年”經常出沒的地方與“年”展開了壹場生死搏鬥。最後,“年”被殺死,壯士也不幸犧牲。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壯士,祝賀獲得新生,便在“年”被殺死的這壹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壹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過年的習俗
除塵布新: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其用意是要把壹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壹,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互贈賀卡: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各家門上粘壹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壹樣。
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剪紙在中國是壹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壹說。即在新的壹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古人怎麽過年呢?
古代皇帝:清代皇帝在正月初壹日元旦淩晨起床後,這壹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行明窗開筆禮、至祖先和各處神佛前拈香行禮、舉行朝賀典禮接受王公百官行禮、向皇太後行禮、接受後宮行禮、在乾清宮行筵宴和看戲,早晨在乾清宮的弘德殿進吉祥餑餑(這裏特指餃子,其中有壹內包小錁子)也是皇帝在元旦的固定程式;除夕當天除了各處拈香和看戲外,要在乾清宮和後妃行家宴,向皇太後行辭歲禮並接受後宮行辭歲禮。
皇帝過年
百官上朝時都統壹身穿大紅吉服(平日的常朝是紅綠藍三原色任選),通政司也會“不奏事”,大概是把壹些日常政務壓後處理。因此雖然並未完全休息,但朝廷上下的確是沈浸在節日的氣氛裏了。
其他階級:在農歷除夕夜,人們要“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門神和釘桃符,主要是為了驅邪避災,祈求新年好運。農歷正月初壹,三更過後、五更來臨之時,爆竹便響徹天空。不僅皇宮中爆竹山響,要舉行隆重的元日朝賀禮。尋常百姓也競相燃放爆竹,開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動。其實今人過年壹直繼承著前人的傳統,全家團聚,飲酒,吃餃子,放鞭炮,拜年。只是在過年的內容更豐富,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