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晉商抓住時機
以地緣優勢,借“開中法”捷足先登而興。當明政府頒布開關互市令後,他們進壹步與關外各民族展開貿易,互通有無。壹直到清朝前期,晉商用牲口馱等傳統方式由江南展轉向蒙古、俄國販賣茶葉,也發了大財。
2、得天獨厚的交通地理優勢也是晉商成功的客觀原因。
我國的農業經濟生態區可以分為兩大塊。從黑龍江的漠河到雲南的騰沖,畫壹條東北—西南向的斜線,這條線的西北是遊牧經濟區域,而東南是中原漢族廣大農業、手工業區域,它們是兩類不同的農業生態系統。
山西正好位於這兩種經濟區域之間。因此就自然而然充當了促進相互聯系和彼此互補的這壹角色。
3、文化更先進
中原先進的農耕社會對蒙古遊牧地區在各個方面的“漢化”和補充性更強,也更全面。無論持久的“漢化”,還是時斷時續的“互市”,從未隔斷過這兩大經濟區域之間的聯系。晉商就是從明代開始,做邊貿生意漸漸壯大的。
擴展資料:
明清山西商人利潤的封建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壹、捐輸助餉。前已有述,這裏不再贅述。這些捐輸銀兩,主要為清政府的軍餉軍需所用,起到了支持政府財政,維護封建政權的作用。
二、購置土地。封建社會後期商業資本發展的道路,在西歐壹般都轉化為產業資本,但明清時期山西商人的資本仍然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傳統觀念,購置土地。
三、轉化為高利貸資本。這是壹種古老的生息資本,是為榨取高額利息而放貸放給他人使用的資本,其形式繁多,有印子錢、驢打滾、典當、放青苗等。
四、窖藏。山西地處黃土高原,其地燥,故不腐,其土堅,故不崩。
五、作為宗族活動和封建慈善事業開支。如定襄縣邢大緒,服賈漠北,致富後即誌在行善。
六、奢侈消費。明清以來,山西商人的經濟實力雄厚,其生活奢侈不亞於大官僚、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