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市南部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為峨嵋嶂山地和南陽山丘陵,東北部為鐵山、洪山的低矮丘陵,中部為寬廣平原,在平原與丘陵之間有臺地分布。全市諸山為蓮花山脈向東南延伸的支脈。
氣候:全市除北部少數農村外,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1.3°C,年平均降水量2124毫米。
全市設20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3個國營農場;有519村委會、48個居委會。
區域面積1620平方公裏,折243萬畝,其中耕地38.7萬畝,占15.9%;山地144.4萬畝(指林業用地,不含僑場),占59.3%,是全省50個山區縣(市)之壹。
市專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對流沙市區作了20年發展總體規劃,將城市規劃區和控制區分別擴展到22.5平方公裏和56平方公裏,確立了粵東次中心城市的發展格局。
全市總人口197.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4.9萬人,非農業人口32.9萬人;總勞力69萬人,其中非農勞力39.4萬人,占57.2%;市區人口40.5多萬人,其中非農人口23.7萬。主要民族為漢族,定居的少數民族有:壯、朝鮮、瑤、黎等28個***400多人。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普寧市轄5個街道(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池尾)、19個鎮(赤崗、大壩、洪陽、南溪、廣太、麒麟、南徑、占隴、軍埠、高埔、雲落、大坪、船埔、梅林、裏湖、梅塘、燎原、大南山、下架山)、1個鄉(鲘溪)。
歷史沿革
1999年,普寧市轄22鎮3鄉(流沙鎮、赤崗鎮、大壩鎮、洪陽鎮、南溪鎮、廣太鎮、麒麟鎮、南徑鎮、占隴鎮、軍埠鎮、下架山鎮、大南山鎮、高埠鎮、雲落鎮、大坪鎮、船埔鎮、梅林鎮、汕尾鎮、裏湖鎮、石牌鎮、梅塘鎮、燎原鎮、魚後溪鄉、南陽鄉、黃沙鄉);普寧華僑管理區轄2辦事處(僑新辦事處、僑東辦事處)。
2000年,普寧市轄22個鎮、3個鄉。總人口1856402人,各鄉鎮人口: 流沙鎮 320074 赤崗鎮 45367 大壩鎮 86669 洪陽鎮 125489 南溪鎮 95616 廣太鎮 47998 麒麟鎮 82719 南徑鎮 114743 占隴鎮 146351 軍埠鎮 86133 下架山鎮 77928 大南山鎮 26705 高埔鎮 51520 雲落鎮 48933 大坪鎮 24905 船埔鎮 32966 梅林鎮 37008 池尾鎮 67878 裏湖鎮 71339 石牌鎮 15768 梅塘鎮 116508 燎原鎮 72058 後溪鄉 10179 南陽鄉 17933 黃沙鄉 5055 馬鞍山農場虛擬鎮 6561 普寧華僑管理區虛擬鎮 10547 大池農場虛擬鄉 5968 大坪農場虛擬鄉 548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普寧市轄5個街道(流沙東 流沙西 流沙南 流沙北 池尾)、20個鎮(赤崗 大壩 洪陽 南溪 廣大 麒麟 南徑 占隴 軍埠 高埔 雲落 大坪 船埔 梅林 裏湖 石牌 梅塘 燎原 大南山 下架山)、3個鄉(鲘溪 南陽 黃沙)。
2003年,普寧市撤銷南陽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梅林鎮,調整後,梅林鎮轄原梅林鎮和原南陽鄉的行政區域範圍,梅林鎮政府駐原梅林鎮政府駐地;撤銷石牌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裏湖鎮,調整後,裏湖鎮轄原裏湖鎮和原石牌鎮的行政區域範圍,裏湖鎮政府駐原裏湖鎮政府駐地。
2005年5月,普寧市轄5個街道(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池尾)、19個鎮(赤崗、大壩、洪陽、南溪、廣太、麒麟、南徑、占隴、軍埠、高埔、雲落、大坪、船埔、梅林、裏湖、梅塘、燎原、大南山、下架山)、1個鄉(鲘溪)。
改革開放使普寧春風得意大展宏圖。1994年,全市社會總產值100.4億元,國內生產總值50.1億元 ,財政收入3.0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7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5%、52.8%、67.9%和67.6%。
工業是普寧的主要經濟支柱。199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61.32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87%。目前全市有工業企業5000多家,已形成了服裝、食品、機電、化工 、塑料等支柱行業。普寧是著名“水果之鄉”,全市已有高值優質水果基地3.53萬公頃,水果生產名列全國水果總產值百強縣(市),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青梅之鄉”稱號。
普寧第三產業發達,商貿活躍。水果、布料、服裝、藥材等十大專業市場萬商集萬物湧市,幅射全國117個城市,年集貿成交額50億元以 上。普寧投資環境優良。市區流沙位於國道324線、省1930線、安前線的交匯處,市內公路四通八達。電力、電信建設突飛猛進。全市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 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變電站4座,火力發電廠3座,電網覆蓋率100%。全市實現了電話程控化、傳輸數字化。目前,已擁有程控電話12萬門,通信能力居全國百強縣(市)第九位。
城市建設突飛猛進。設市兩年來,已投入市政建設配套 資金10多億元,市區流沙按粵東資中心城市的格局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目前 ,壹個以市區流沙為中心,各重點鎮為衛星鎮、全方位開放型、壹二三產業布局合理、具有現代化色彩的“組團式”文明新市正在崛起。
普寧市民風淳樸,社會安定,並享有沿海經濟開發區、山區、老區、橋鄉、工業衛星鎮等優惠政策,享有相當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設有海關、商檢、衛 檢、動植物檢等口岸聯檢機構。普寧已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的壹方熱土。
普寧為嶺南著名僑鄉,每年有上萬人回鄉探親旅遊。80年代起,不少客商到普寧投資辦實業。1988年普寧設立旅遊局和旅遊總公司,拓展旅遊業務。至1995年,普寧有金葉大廈、普寧中國旅行社、蘭花大酒店、僑聯溫泉賓館、豪門夜大酒店、廣東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普寧分公司旅遊部等旅遊骨幹企業。
壹、旅遊資源
市區有得天獨厚的溫泉,還有流沙人民公園、“八壹”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馬嘶巖、三坑園林。洪陽古鎮的古建築德安裏、學宮、林則徐病逝舊址——文昌閣、培風塔,以及雲石巖、白水巖、浴龍巖、洪山華嚴寺、樟崗巖、鄭大進墓、後山古文化遺址、虎頭埔古窯址等名勝古跡,在建中有盤龍閣旅遊區,已規劃待建的有寒媽旅遊度假區和湯頭溫泉療養中心。
二、旅遊服務
普寧市旅遊服務在住、吃、行、遊賞、購買和導遊等方面有相當設備和服務水平。流沙有旅社、賓館63家,其中有溫泉設施10家,床位5148張,裝設空調、電視、電話的高中檔客房達4000多間(套)。市華僑大廈、金葉大廈、僑聯溫泉賓館接待海外遊客2萬人次以上,流沙有150家飲食業,除潮汕菜外,普寧油炸豆幹、蘿l、卷煎、韭菜粉糯為傳統小食珍品。秒有旅遊出租車300多輛,日夜往返於廣州、深圳、珠海、汕頭、香港等地。
三、旅遊線路
普寧市開辟有流沙——廈門5日遊,流沙——褐石1日遊,普寧1日遊和代辦內地各風景線旅遊,還有香港遊,泰國——香港遊,泰國——新加坡——香港遊,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遊,越南——韓國——日本遊。
景點介紹
普寧古八景
普寧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八景”。這些勝跡都在故城洪陽的周圍。八景的名稱是:昆崗松韻、鐵嶂蘭芬、靈匯甘泉、錢湖漁艇、培風寶塔、洪寺幽探、南巖遠眺、雲石樵徑。八景中只有培風塔、南巖、雲石巖尚存。培風塔在洪陽鎮烏犁村西,俗稱烏犁塔,清乾隆七年建,七級,八角形,塔身高31.7米,為磚石框架貝灰三合土結構,塔內轉石階120級,建築甚有特色。1926年,這裏為普寧縣黨組織領導農民運動的中心,彭湃代表廣東省農民協會來普寧慰問農友,曾在這裏向全縣農民代表演說。該塔是普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壹”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
在流沙鎮新河東路1號,原為流沙基督教堂。1927年“八壹”南昌起義後,部隊南下,於潮汕失利,從汕頭撤來的前敵委員會、革委會和部分黨中央領導人周恩來、劉伯承、聶榮臻、郭沫若、李立三、鼓湃等、從揭陽山湖戰役撤退到流沙的起義軍總指揮賀龍和前敵總指揮葉挺等人會合,在教堂的左側廳舉行軍事決策會議。該址於1962年復建為舊址紀念館,陳列廳裏展出了起義軍遺下的珍貴文物。郭沫若1965年6月15日重訪流沙,親臨此處辨認會址,追述會議情況,為舊址題詞紀念。1984年7月,聶榮臻元帥在北京為舊址題寫匾額。該舊址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嘶巖
在池尾鎮馬山。乾隆《普寧縣誌》載馬嘶巖“建自唐大顛初創道場,有敕賜馬山禪寺額”。相傳韓愈曾到此訪大顛和尚。寺旁壹巨石名“栓馬石”,即韓愈到馬嘶巖時拴馬的地方。巖有壹巨石室,寬約7米,深約3米,巖寺建在石室西邊。現巖寺為清代重建,是壹正殿和兩廂厝包,大門前照壁圍攏,開兩側山門。巖寺上接懸崖,下臨深澗,澗皆若蹲若立的巨石磊疊,諸山環繞,嵯峨竦立。環巖皆老樹古藤,參天蔽日,流泉通寺內飲用。巖谷、泉石、林木之勝為諸山之冠。1957年後山水庫建成後,巖壑之下即為山上銀湖,山光水色,饒添雅趣,是避暑遊覽勝地。
紅宮
亦稱革命紀念館、革命文物陳列館,位於流沙人民公園內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西面。建於1958年,為貝灰三合土墻瓦木傳統宮殿式建築,壹正廳兩側室***三間,紅墻紅柱,故稱“紅宮”。紅宮建成之日即開辟為普寧革命文物和革命烈士遺物遺跡陳列館,***展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四個時期普寧人民在中國***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史跡。展出照片50張,實物131件。兩側廳為輔助展室,陳列革命烈士遺像、英名表等。
雲石巖
在月窟管理區雲石巖山,海拔160米,諸山環翠,古楓飛丹,中間壹峰飛來直插雲霄。雲石巖建於半山,巖下石階鋪至山下***470級,古稱“雲石樵徑”,上巖必沿石徑拾級以
登。巖後怪石嶙峋,有龍躍虎踞之勢,直欲淩雲而上,泉於石罅間流出,擅壹方山林泉石之奇。寺門上“雲石巖”三字為乾隆十壹年(1746)書,前座為藏經樓、樓後有壹秘泉稱“雲泉”,攀登石壁上梯臺為大殿,上下梯臺有兩側廂。其石構築小樓高臨石上。前庭左側壹石塔墓,系乾隆九年(1744)重修。巖中臺閣與林木掩映,聳峻奇特。遊客有“坐石看雲起,倚石待雲歸”之句,寫覽雲石之勝。今增建山門、噴池等,登山石級改為水泥路面,讓汽車直達山門。1961年列為普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寧歷史悠久,在三四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息,普寧人民又富有革命傳統,境內分布有眾多歷史文物、古跡和革命文物遺址,經發掘管理,現查明全市有:古文化遺址13處,古墓葬8處,古建築11處,名勝古跡7處,古碑刻18處;革命遺址39處,革命紀念建築物5處,革命烈士墓6處,館藏革命文獻遺物等2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