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景區雕塑惹爭議,以前的二十四孝都是講什麽的?如今能適用嗎?

景區雕塑惹爭議,以前的二十四孝都是講什麽的?如今能適用嗎?

《二十四孝圖》是壹本關於中國古代二十四孝子的書,有圖。孝是儒家倫理的核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郭收集了元代24個古代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後來印本附有圖片,稱為《二十四孝圖》,成為普及的宣揚孝道的書籍。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但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用唯物史觀的觀點進行辯證分析。有值得繼承和推廣的內容,也有糟粕。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是?關愛父母、發自內心為父母服務的精神。《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有其永恒的價值,這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和精髓。當我們讀《二十四孝故事》的時候,要以慈悲去理解古人。也許他們不看重形式,讓後人壹個個去做,但是他們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類世界有壹句孝道!

從另壹個角度來看,因為?孝?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在封建社會得到發展和壯大,所以必然有其歷史局限性。特別是成為?以孝治天下?的官方學說後,逆來順受、孝順父母、迷信因果報應等觀念出現,甚至出現了壹些背離人性的地方,如?臥冰求鯉?、?吃蚊子補血?、?埋孩子侍奉母親?、?聞雷哭墳?,這些都是不能吸收和提倡的。即使是?木雕親戚?也顯示了丁嵐真誠的心,但今天看來,他們有些可笑,應該放棄。我們今天提倡的孝道,應該是文明理性的。所以《二十四孝》裏的東西,不能不分析就全吸收。

總之,在當今法治文明社會,父母與子女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父母有責任和義務養育子女,子女有責任和義務孝敬父母。現在有不孝順父母的孩子,也有拋棄、出賣甚至掐死、溺死或殺害自己孩子的父母。這些都是不人道的違法行為,是社會和人類良知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們應該倡導?父道孝?,繼承和發揚孝文化的精髓。

當然《二十四孝圖》中也有值得效仿的例子,比如兄弟爭孝。清代,長江口外崇明島上有吳的四兄弟。他們年輕的時候,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把他們賣給富裕的家庭當童工。長大後都勤儉持家,兌現諾言,回到家鄉,攜手建房結婚成家。這時,他們已經明白了父母那天的痛苦,於是爭相支持父母,以示養育之恩。開始決定每個家庭都要養壹個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弟媳覺得三個月壹次的互相扶持時間太長,就改成壹家壹天。後來從大哥開始改為壹人壹餐,依次安排。每隔五天,全家老幼四個房間,做飯好吃,贍養父母。餐桌上的兒女媳婦們爭相上菜敬酒,百般孝順。這真是壹個幸福的家庭。兩位老人從此幸福地生活在壹起,在將近100歲的時候無疾而終。

  • 上一篇:春節供奉祖先有什麽講究
  • 下一篇:月子裏能為啥說不怕半月就怕滿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