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管理會計內涵和邊界
(壹)管理會計的內涵或者說實質是管理會計理論中壹個最基本的論題。 當前會計學界對管理會計本質屬性的研究主要有兩大觀點。(1)廣義管理會計觀。該觀點以美國全國會計師聯合會(NAA)對管理會計所下的定義為代表。NAA下設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於1981年發布的管理會計公告說: “管理會計是向管理當局提供關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的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管理會計還包括為諸如股東、債權人、規章制定機構及稅務當局等非管理集團編制財務報告。”該觀點將管理會計視為囊括壹切的大會計體系,財務會計等只是作為壹個分支系統嵌套其中。(2)狹義管理會計觀。該觀點以1988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對管理會計所下定義為代表:“管理會計是指在壹個組織內部,對管理當局用於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信息(財務的和經營的)進行確認、計量、積累、分析、編報、解釋和傳輸的過程,以確保其資源的利用並對它們承擔經管責任”。該定義與上壹定義的最大區別在於:其壹,明確了管理會計信息的來源是廣泛的,不僅包括財務信息而且包括經營信息,從而為管理會計理論與技術方法的創新拓展了空間。其二,明確了管理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不包括企業外部的相關組織和人員。這就將財務會計作為壹個系統獨立於管理會計之外,從而有利於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當前,狹義管理會計觀被各國學術界與實務界廣為接受,是對管理會計本質看法的主流。
據此,管理會計實質就是旨在提升企業價值的價值管理,包括價值目標的確認、價值信息的提供、價值管理與控制、價值評價和分析等。企業價值有兩個層次:壹是企業整體價值,即企業未來收益的資本化。這壹層次的企業價值是壹個長期、動態的概念。二是指企業的價值活動。企業的每壹項作業都產生壹定的價值,扣除各種成本後,各項作業最終累計為企業價值的增值。這壹層次的價值增值都是整體價值鏈上的節點,是壹個相對靜態的概念。企業整體的價值增值是通過企業的價值增值活動實現的。企業追求價值,必須借助於壹個有效的價值測量、控制和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就是管理會計。近年來,圍繞管理會計的新方法和理論層出不窮,出現了諸如經濟增加值(EVA)、平衡記分卡、作業成本法等新方法和理論。但都是與價值管理和分析有關的,都是圍繞著如何為優化企業價值鏈服務和使價值增值提供信息展開的。
總之,管理會計是以現代管理理論為基礎,運用壹系列專門方法和技術,對財務會計和統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確認、計量、整理、對比和分析,為組織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對其整個組織及各個責任單位當前和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評價考核,為管理當局對其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做出最優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壹門學科。
(二)管理會計的邊界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考察。 從橫向邊界看。(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資本市場的發展導致現代財務會計的發展與建立,但會計準則制度化限制了會計信息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由此,管理會計從財務會計分離出來。管理會計主要通過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延伸,提供有關企業未來的計劃、預測的信息,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管理會計是能動的、積極的, 目標只有壹個,用最低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價值提升。財務會計處理的是企業價值的歷史信息,而管理會計則是企業未來價值的提升。(2)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基於資本市場和金融體制以及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主要針對上市公司的投資、籌資及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基於資本市場計量公司價值和資本成本等資本要素的需要,當然,它離不開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均為企業價值運動。所不同的是,財務管理是對價值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運動的實體管理,如按財務預算對企業進行現金流量管理等,而管理會計則不直接接觸價值運動的實體,它是對價值運動的分析、管理和反映,最終旨在實現價值實體的增值。管理會計側重於“技術”與“方法”,財務管理側重於決策時對技術與方法的“應用”。管理會計是積極主動從市場、成本、質量、人力資源、技術創新各個方面、所有環節進行企業價值提升或價值最大化。而財務管理主要通過資本籌集與運用對價提升作貢獻。財務管理的功能相對獨立,比較專註,主要基於現代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著重研究籌資和投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而管理會計涉及的領域很廣,幾乎覆蓋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和所有業務鏈和價值鏈,覆蓋所有的管理功能。
從縱向邊界看。管理會計縱向邊界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1)傳統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會計。傳統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兩個子系統。所謂戰略管理會計(SMA),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的會計,它從戰略的高度,最大限度地促進本企業價值鏈的改進與完善,保持並不斷創新其競爭優勢。與傳統管理會計相比,戰略管理會計主要特點是重在外部性、長期性、系統性、整合性和全局性。它是壹種整體、全局、動態、前瞻的理論與方法。它立足企業於內外環境,通過審視戰略、制定戰略、實施戰略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價值,是壹種拓展企業可持續發展空間的管理價值信息系統。傳統管理會計囿於企業內部單項功能,旨在提高企業內部效率,SMA關註於市場和競爭對手,焦點在於整體、系統效率,站在戰略的高度尋求比較優勢,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相對來說,SMA更多的是基於外部性和長期性的前提下對管理會計工具進行系統性的整合,例如,平衡記分卡、經濟增加值(EVA)、作業成本法、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的系統性整合就產生了戰略性效果,就是戰略管理會計的體現。(2)傳統管理會計與價值鏈會計。所謂價值鏈會計就是對企業價值信息及其背後深層次關系的研究,即收集、加工、存儲、提供並利用價值信息,實施對企業價值鏈全過程的控制和管理,保證企業的價值鏈能夠合規、高效、有序運轉,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增值和分配的壹種管理活動,主要特征壹是實施的範圍是價值鏈,而不是單個企業;二是目標是實現價值鏈的整體價值增值;三是價值鏈會計的有效實施有賴於價值鏈各方的同力協作;四是價值鏈會計具有信息化、電子化的特點。價值鏈會計實質上並非壹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管理會計分支學科,只是將傳統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的價值活動在新環境下聚焦於企業運營價值鏈的全過程,是傳統管理會計在價值鏈理論下的延伸。價值鏈會計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把它上升為壹種整合的管理方法體系,並以顧客價值增值為出發點,更強調顧客價值與企業價值的壹致性。
綜合上述橫向和縱向維度的考察,管理會計主要包括兩大領域四大方面的內容:規劃與決策會計,控制與業績評價會計;規劃方面包括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決策方面包括預測分析體系、以短期經營決策和長期投資決策為主的決策分析體系,控制方面包括成本控制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內部控制體系,業績評價方面包括業績評價系統和薪酬激勵機制等。管理會計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整合,它將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與企業價值提升形成壹個超越傳統會計的、全新的綜合化系統。
二、管理會計的目標、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等內容
(壹)管理會計的目標。管理會計目標是引導會計運行的行為標準。會計目標可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管理會計的基本目標應該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各種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具體目標表現為: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環境分析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戰略計劃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實施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戰略評價方面的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