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如今的紅旗這麽好看,真想買壹輛。”這是壹位剛去了紅旗4S店的90後網友說的原話,他表示,紅旗H9有著不亞於寶馬7系的氣場,紅旗H5也很精致好看,尤其是尾部,適合他這種年輕人。
但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國人最愛的並不是當時高高在上的紅旗,而是同樣具有民族氣息的華晨。那時候的它,是第壹個在國外上市的中國車企,在2001年市值就達到了300億元,當時的董事長被《福布斯》評選為中國第三大富豪,是當時最強大的中國品牌。
中華品牌,乃至於華晨汽車,最近最大的新聞就是,“10億債券逾期,面臨混改”。換而言之,這或許會成為另壹個“力帆”?另外在教授的調查下,它國內銷量常年位於末位,最熱銷的中華V3在2019年銷量也不過是2,5270輛,甚至不及哈弗H6的月銷量。
那麽回歸到起點,是什麽讓這個品牌走入了下坡路?
華晨的起源,是應該從金杯開始。1988年,沈陽金杯汽車股份公司正式成立,當時的它與豐田通商合作,獲得了豐田海獅Hiace的技術,價格不高的金杯力獅在天時利地人和之下,漲勢頗猛,在上世紀末甚至打下了超壹半的細分市場份額,增長達到50%。從經濟標準來看,這沈陽金杯可謂是大金牛。
1991年,企業家仰融控制的華晨中國與其合資,成立了華晨金杯。但那時候的華晨中國,更像是壹個空殼公司,隨後又通過技術交差持股、股份分割、換股等手段,其中就包括用華晨中國21.57%的股份,換金杯上的11%的股份,在如今看來,這更像是個坑。
作為新公司的華晨汽車,核心還是金杯,華晨頂多算是財團。但無論怎麽說,華晨汽車還是成立了,並且在壹系列操刀之下,以國有企業概念股的定位,成功在美國上市。中國第壹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更是評價,“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在1992年上市前,仰融也把華晨中國78.43%的股份轉讓給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
繼續上市融資後,華晨系在美國、香港、上海至少擁有5家上市公司,資金不再是制約華晨汽車的因素,保持了50%的市場增速。而在2001年,華晨中華市值達到了300億元人民幣,仰融也被《福布斯》評選為中國第三大富翁。
當時仰融掌控的華晨,除了金杯也誕生出中華品牌,靠著財力以及海外設計師、工程師,在2004年推出首款中型車——尊馳,在2006年還出口到歐洲,以15.8萬的數量,成為當時中國品牌整車出口數量最大的出口合作。
2002年6月19日,作為華晨系的創始人仰融最終被“踢出”,而在前壹天,華晨與寶馬正式準予合資建廠。結果,則很是明確,華晨寶馬成為華晨系最大的金牛,?2019年凈利潤就達到了76.26億元,相當於比亞迪的4倍。但華晨汽車凈利潤只有67.62億元,也就是說自主板塊方面,是虧損近十億。
華晨本身的金杯、中華品牌,從21世紀初開始就走向了下坡,金杯雖依然占有壹部分市場,但中國汽車消費已經從商用車轉到乘用車,市場份額自然下滑。
作為乘用車部分的中華品牌,尊馳在海外獲得了NCAP的2星差不忍賭成績,折戟沈沙。
後來的駿捷,以及尊寶稍微挽回了市場。後來推出的H330、H530,也並未引起太大波瀾。
在SUV時代來臨時,中華推出了V3、V5、V6以及V7車系,終於切入了消費需求,其中2018年推出的V7車系更是用上了寶馬授權的1.6T發動機。但那個時候已經是中國品牌崛起的時代,奇瑞、吉利、長安以及哈弗等品牌異軍突起,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在2020年9月轎車汽車榜單中,銷售個位數的墊底車型中,中華品牌就占據了4款,包括了只售出壹輛的中華V5,至於被寄予眾望的中華V7,銷量僅僅是17輛,銷量最高的中華V3也不過是463輛,與基本動輒2萬+的中國對手們相比,無疑自討無趣。
當年的小透明們,正把當年的中國品牌“大佬”虐殺得不成人形,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中華品牌的頹勢,更多是因為自主動力研發的滯後,以及推出車型未能跟上消費節奏,這背後壹方面有華晨體系的混亂,也有資源傾斜的原因。
更明顯表現為,中華V3在2019年7月份才開始推出國6車型,V7則是8月份,V6車型更是如今尚未推出國6車型。
另外在2017年,華晨籌集了規模約10億元的私募債“17華汽05”,期限為3年,但如今華晨集團表示“資金出現了暫時困難”,未能進行償還。可見,華晨汽車本身財務危機極其大,在10月23日收盤時,華晨中國股價下滑了0.42%,總市值為359.22億元。也換而言之,近20年過去了,華晨市值基本沒有增長。
未來的華晨汽車,更可能與夏利壹樣實現“混改”,也有消息稱遼寧交投這壹投資公司將會入主華晨,已實現更多資金、資源的傾斜。
但問題是,華晨汽車副總裁齊凱表示,“經過市場分析,我們認為卡車在中國有非常穩定的市場需求,金杯品牌有品牌底蘊,知名度美譽度都不錯,所以華晨汽車要對卡車加大投入。對於控制權,我們可以要,也可以不要。”如今看來,更像是急流勇退,或者說“放棄治療”。
對於商用市場,華晨下的華晨雷諾金杯,是在2017年的簽訂合作協議的。當時的華晨,將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的49%股份出售給雷諾,而代價只不過是…人民幣1元,換取雙方更大的合作。合資部分,寶馬則是擴大持股到75%,華晨獲得的利潤將會下降,並且也喪失了主動權。
所以總的來說,華晨未來的路並不好走,自主板塊缺乏資源,更關鍵是缺乏核心戰略,過於傾斜合資板塊。雖然,躺著賺錢很輕松,但中國品牌是需要挺直胸膛站著賺錢的。
從仰融時代開始,華晨汽車“成也資源,敗也資源”,上市讓它有資金發展壯大自身。但可惜的是,仰融時期就產生了領導體系的混亂,決策過於緩慢,以致於落後於其他中國品牌。後來的寶馬合資,讓華晨可以躺著賺錢,少了幾分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加上消費需求的劇變,華晨開始掉隊了。教授對這個品牌依然抱有尊敬之心,壹是它的崛起,二是因為它“中華”的命名,三是它們的品牌抱負。還深刻地記得,中華V7上市那天,華晨董事長祁玉民那句“中國的寶馬來了”。但如今看來,或許光景不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