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表演的節目形式除了小品外,還有演講,朗誦,唱歌,跳舞,手語舞,舞臺劇等等。
壹、小品
小品,就是小的藝術品。廣義的小品包含很為廣泛,在古印度的佛經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在散文中指篇幅較短的文學樣式;狹義的小品泛指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
它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語言特征,最為代表的是喜劇小品。
二、相聲
相聲(Crosstalk),壹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 馬季,姜昆,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等。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
主要采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絹、醒木。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三、快板
快板是壹種傳統說唱藝術,屬於中國曲藝韻誦類曲種。早年稱作“數來寶”,也叫稱“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而成。
快板最初是作為乞丐沿街乞討時使用的壹種要錢或者要飯的方式和手段,歷史相當久遠;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快板才真正作為曲藝藝術的壹種表演形式而存在。
建國後,快板藝術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聞名全國的三大藝術流派,即:高派(高鳳山)、王派(王鳳山)、李派(李潤傑)。
四、繞口令
繞口令又稱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壹種中國傳統的語言遊戲,由於它是將若幹雙聲、疊詞詞匯或發音相同、相近的語、詞有意集中在壹起,組成簡單、有趣的語韻,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讀起來使人感到節奏感強,妙趣橫生。
繞口令是中國民間語言遊戲,將聲母、韻母或聲調極易混同的字,組成反復、重疊、繞口、拗口的句子,要求壹口氣急速念出。
五、貫口
對口相聲中常見的表現形式,也叫“背口”。“貫口”的“貫”字,是壹氣呵成,壹貫到底的意思。常見的段子如《報菜名》 《八扇屏 》《白事會》 都含有大段的貫口。
貫口分為大貫兒和小貫兒兩種。大貫兒壹般上百句,例如《報菜名》、《地理圖》(並稱“兩大貫兒”)。小貫兒壹般十幾句到幾十句不等,例如《白事會》中就有壹些小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