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自強不息的人物和故事有:
1、祖逖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好友劉琨踢醒,對他說:“妳聽見雞叫了嗎?”
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2、勾踐
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裏掛了壹只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壹起耕田播種。
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勾踐又采用大臣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
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施用美人計,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
越王勾踐還出臺了促進越國人口增加的法令。通過壹系列發展生產與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措施來使越國富國強兵,具備了伐吳復仇的能力。
3、孫康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地讀書,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壹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
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壹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開門壹看,原來下了壹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壹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裏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
忽然心中壹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裏,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壹看,果然字跡清楚,比壹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於是他感覺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在雪地上看書。孫康不顧寒冷,孜孜不倦的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壹跑,同時搓搓手指。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壹直讀到雞叫。
即使是北風呼嘯、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壹位很有名望的學者(禦史大夫)。
4、匡衡
匡衡學習好,還很勤奮。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5、孫敬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常常是廢寢忘食。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於是他就想出了壹個特別的辦法:找壹根繩子,壹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壹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變得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此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年復壹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終成為壹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裏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