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有關航天技術的知識

有關航天技術的知識

航天技術分發射技術、運行測控、回收技術三大部分。近年中國又有載人航天、嫦娥計劃,那將更加復雜。

上述技術和物理及計算機軟件技術結合最為緊密。和物理力學的關系顯而易見,又由於其中牽扯大量實時數據處理,沒有相應處理技術也是無法實現的。

航天技術,就是把人造天體送上太空,以探索、開發、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又稱空間技術。下面,我們分四個方面來介紹航天技術:

壹、航天技術發展概況;

二、航天技術基礎知識;

三、軍事航天技術;

四、我國航天技術。

壹、航天技術發展概況

這是壹張航天技術發展概況的草圖,從這個圖可以看出,是前蘇聯在1957年發射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去42年。42年只不過彈指壹揮間,而航天技術(亦稱空間技術)卻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到1998年底,世界各國***發射了航天器近5300多顆,其中前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以及美國占發射總數的絕大部分。在這些航天器中軍用衛星占三分之二,它們在軍事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偵察衛星不僅成了大規模偵察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提供戰役戰術範圍內的偵察服務;軍事通信衛星能夠為陸海空三軍部隊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導航衛星可以為各種攻擊平臺(攻擊的載體)和打擊手段如艦艇、飛機、導彈等進行精確導航;測地衛星能夠測出各種軍事目標的精確地理位置,從而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命中精度;氣象衛星,可以提供比較準確的全球或局部地區的氣象情報,為制定作戰計劃提供更充分的依據。上述這些軍用衛星的發展,又導致反衛星武器(亦稱攔截衛星)的出現。因此,傳統的海陸空三維戰場將演變成海陸空天電五維戰場,不久,將出現壹支新的軍種-“天軍”。目前,美俄都建立了航天司令部,美國有壹個航天師,壹所太空學校。因此,可以說,短短的42年間,航天技術取得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就。在這中間,值得壹提的是載人登月飛行,建立空間站,航天飛機的發射以及現在正在建設中阿爾法國際空間站。載人登月飛行,只有美國做到這壹點。1969年,美國第壹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以後又12名宇航員先後九次登上月球。關於空間站和航天飛機後面還要介紹。

二、航天基礎知識

(壹)衛星繞地球運轉所具備的條件

(二)衛星是怎樣上天的?

(壹)衛星繞地球運轉所具備的條件

說到衛星,那麽,什麽是衛星?什麽是人造地球衛星?所謂衛星就是繞行星運轉的天體,月球就是地球的衛星,這種衛星稱為自然衛星。而人造地球衛星是指在壹定軌道上繞地球運轉並完成壹定使命的人造天體,也稱人造衛星。衛星繞地球運轉必須具備壹定的條件:壹個是速度條件;壹個是高度條件。

1、速度條件

大家在中學物理中都學過了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些定理告訴我們,當壹個物體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必然產生向外的慣性離心力。如果離心力剛好等於向心力(即重力),這個物體將沿圓軌道繞地球運行而不掉回地面。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物體的速度叫環繞速度。大約等於每秒7.9公裏。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第壹宇宙速度。:大家可能認為速度不夠快,這是以秒計算,如以小時計算這個速度是26800Km/小時,不到1.5小時在外層空間繞地球壹圈。

下面介紹幾個概念:航空:壹般把在地球周圍稠密大氣層以內的飛行活動(例如飛機、氣球的飛行)稱為航空;

航天:把在稠密大氣層以外、太陽系以內的飛行活動(例如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的飛行)稱為航天;

航宇:把太陽系以外的飛行活動稱為航宇。

從理論上講,以第三宇宙速度飛出太陽系是可以實現的。但是以這個速度到太陽系以外去航行,即使是飛到離太陽系最近的壹顆恒星——半人馬座2星,也得飛上10萬年。顯然,這沒有實際意義。所以,要實現恒星之間航行,就必須以接近光的速度,即30萬公裏/秒航行才行。這就需要運載技術來壹個革命性的飛躍。這是第壹技術關速度足夠大。

所謂第壹宇宙速度是指航天器繞地球作圓軌道運行而不掉回地面所必須具有的。當速度達到每秒11.2公裏時,物體將掙脫地球的引力場,而變成繞太陽運轉的人造衛星。這時的速度為第二宇宙速度(亦稱脫離速度)。

所謂第二宇宙速度,即衛星能夠脫離地球引力場而繞太陽運行所需要的速度。如果物體運動的速度再增加到16.7公裏/秒,這時太陽的引力也拉不住它了,而成為銀河系的壹個人造天體。這時的速度稱為第三宇宙速度。所謂第三宇宙速度就是從地面發射壹個物體,能脫離太陽系引力場所需的最小速度。

壹般把在地球周圍稠密大氣層以內的飛行活動(例如飛機、氣球的飛行)稱為航空;把在稠密大氣層以外、太陽系以內的飛行活動(例如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的飛行)稱為航天,或星際航行;而把太陽系以外的飛行活動稱為航宇。

2、高度條件

高度在100——120Km以上。為什麽衛星要選擇100Km以上這樣的高度?1960年第53屆巴塞羅那國際航空聯合大會決議規定,“地球表面100Km以上空間為航天空間,為國際公***領域,100Km以下空間為航空空間領域。”這是為什麽衛星要選擇100Km以上這樣的高度。衛星軌道為什麽要選擇120Km以上這樣的高度運行?主要是考慮氣象因素,大家知道地球有壹個大氣層,90%大氣質量在30Km以下,30Km以上逐漸稀薄了。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密度急劇下降,在距地面100Km的高度上,空氣密度為海平面的壹百萬分之壹;在120Km高度上,空氣密度為海平面的幾千萬分之壹;在200Km高度上,空氣密度只有海平面的五億分之壹。大家要問達不到120Km以上高度會怎樣?達不到120Km以上高度就會掉下來。美國1959年曾發射了壹顆衛星,距地球最低點是69英裏,1英裏=1.609Km,69英裏=112Km,這顆衛星發射的很成功,上去圍繞地球轉了壹圈後就掉下來了。為什麽?這是由於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它沒有真正脫離無阻力飛行的環境,所以就掉下來了。嚴格說必須把衛星運行軌道選擇在120Km以上的空間,它才不會掉下來。

由於衛星以7.9公裏/秒的速度飛行會受到很大的阻力,並且與空氣磨擦會產生數千度甚至上萬度的高溫,從而燒壞衛星。因此,必須把衛星的軌道選在稠密大氣層以外,即120公裏的高空,這時空氣密度只有地面的幾千萬分之壹了。

大氣層分成很多層,越靠近地球,空氣密度越高。反之則急劇下降。到120公裏的高空,空氣密度就只有地面的幾千萬分之壹了。

所以,衛星通常都在離地面120公裏以上的空間飛行。

(二)衛星是怎樣上天的?

衛星是通過發射上天的,在目前有三種發射衛星的方法:

壹是通過多級火箭發射;二是用航天飛機發射;三是用飛機發射。

第壹,通過多級火箭發射

所謂多級火箭就是由幾個單級火箭組合而成的運載火箭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單級火箭的最終速度只能達到4-7公裏/秒。所以,世界各國都采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從理論上講,火箭的級數越多所能達到的速度就越大。但是級數越多,結構就越復雜,可靠性也就越低。所以在滿足速度要求的條件下,盡量使級數最少。根據目前情況,發射低軌道人造地球衛星,壹般用二級或三級火箭,而發射大橢圓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衛星多用三級或四級火箭。

第二,用航天飛機發射

航天飛機是壹種可以載人的天地往返運輸工具。它能象火箭壹樣垂直起飛,象衛星壹樣在軌道上運行,又能象普通飛機壹樣水平著陸。壹架航天飛機可以重復使用100多次,因而,它既可以大大降低發射費用(150萬美元/噸),簡化衛星設計,又能向近地軌道發射、回收與修復已失效的各種衛星。例如,在1991年11月24日,美國“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升空後僅6小時,就將壹顆2335公斤的導彈預警衛星送入太空;美國原本有五架航天飛機,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不久就爆炸了。現在剩下四架航天飛機:即“哥侖比亞” 號航天飛機;“發現”號航天飛機;“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奮進號”號航天飛機。

1961年3月23 日,蘇聯人邦達連科就是為載人航天事業獻身的第壹人。截止2003年底,人類***進行了400余次的載人航天飛行,其中美國280余次,蘇聯(俄羅斯)130余次。在這400余次載人航天活動中,***有18人為載人航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為壯烈的是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的失事,載人航天飛機剛剛升空73秒,不到1分半鐘就在空中爆炸了。當時航天飛機載有7名宇航員,其中包括壹名女宇航員叫麥考利夫,是壹名教師,然而她沒能書寫第壹名教師宇航員的歷史。當時麥考利夫是為完成美國教師上太空計劃的,她上太空有兩項任務:第壹個是通過電視轉播給全球數萬萬名中學生上壹堂“太空見聞”;第二個是通過電視轉播上壹堂“人類為什麽要登上太空”。遺憾的是她還沒有登上太空就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載人航天事業。大家看報紙了解到,美國航天局還想啟動教師上太空計劃。54歲(2004年為54歲)的芭芭拉?摩根是1985年時就被選為參加航天飛行計劃的教師代表候選人。現年54歲,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美國航天局計劃讓芭芭拉?摩根在2003年11月13日乘座“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進行為期11天的太空之旅,來實現麥考利夫為完成的事業。非常遺憾的是,2003年2月1日,在“哥倫比亞”號完成此次16天飛行任務後返回途中,在距地球約60Km處爆炸失逝,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這7人中6名美國人,1名是以色列人。

第三、用飛機發射

只有美國做到這點,90年四月,美首次將壹顆200公斤重的衛星從B-52轟炸機上,用三級“飛馬”火箭高空發射成功。顯然,這是很經濟的。

三、軍事航天技術

所謂軍事航天技術,就是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其具體成果就是各種軍用航天器。首先我們來看看軍用航天器的分類:它包括:

(壹)運載系統;(二)載人航天系統;(三)軍用衛星系統;(四)空間武器系統

(壹)運載系統是指能把軍用航天器、宇航員或物資等有效載荷從地面送到太空預定軌道或能將有效載荷帶回地面的運輸系統。

目前可利用的軍事航天運輸系統主要有:

壹次性使用運輸火箭;

可重復使用航天飛機。

(1)美國的運載火箭

(2)俄羅斯的運載火箭

(3)歐洲和日本的運載火箭

(二)載人航天系統;

1、 宙飛船(美,俄)

2、空間站(俄羅斯、美國、國際空間站)

3、航天飛機(美,俄)

4、空天飛機

(三)軍用衛星系統

軍用衛星系統包括:偵察衛星、通信衛星、測地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

1、偵察衛星 是指裝有光電遙感器、雷達或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用於或取敵人軍事信息的人造地球衛星。

(1)偵察衛星的分類:偵察衛星數量最多、應用最廣。它主要包括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導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以及核爆探測衛星等。

(2)偵察衛星的特點及用途

偵察衛星的特點:

①速度快。如在150公裏的高度,以每秒8公裏的速度繞地球壹周,只需壹個半小時,從北京到天津不到20秒,到廣州只需5分鐘;

②效率高。由於偵察衛星軌道高,偵察的面積大,範圍廣,如用飛機對我國拍照,需拍照100萬張,費時10年,而用衛星只需拍500張(壹張照片達到數千甚至數萬平方公裏),幾天就可以完成;

③效果好。由於地面分辨力高,偵聽準確,信息傳遞及時,所以效果好。這裏有壹個概念,地面分辨力。所謂地面分辨力,是指衛星能夠顯示出的地面物體的最小尺寸。下面舉壹個例子,說明偵察衛星的作用。例如,俄羅斯車臣武裝負責人杜拉伊夫之亡,就是偵察衛星的傑作。情況是這樣:當杜拉伊夫打衛星電話時,俄羅斯偵察衛星立即捕捉到衛星電話發出的電磁信號,並根據電磁信號,迅速測出杜拉伊夫當時所在的精確地理位置,然後將這壹信息實時地通報給俄羅斯空軍,並引導俄羅斯飛行員實施攻擊,從而將杜拉伊夫擊斃。

④適用廣。它不受國界和地理環境的限制,不存在侵犯領海、領空問題,高山、河海擋不住。

偵察衛星的用途:

第壹,詳細偵察對方各種戰略目標。比如導彈核武器基地、海空軍基地、指揮控制中心、各種武器生產基地、機場、港口、交通樞紐、重要城市及工業生產基地等都是戰略目標,都可以進行偵察。

海灣戰爭中,美動用了各種衛星(15顆電子偵察衛星、5顆照相偵察衛星、壹顆雷達成像衛星、3顆預警衛星。)24小時晝夜不停地監視伊拉克的壹舉壹動。在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前,美國就通過成像偵察衛星獲得了伊拉克重兵集結邊境的高度清晰的照片,發現了伊拉克的侵略意圖。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美國又發現伊拉克妄圖進攻沙特,沙特開始也懷疑,見到衛星照片後,才同意美國派兵進駐沙特。

第二,對敵方領土進行準確測圖。這樣,壹方面可以為已方指揮員提供在作戰中所用的地圖;另壹方面,也為己方戰略導彈核武器提供各種打擊目標的準確位置。例如在海灣戰爭前,美國對伊拉克、科威特地形不詳,原地圖是20-30年前的,故集中偵察和測地衛星很快就制出了精確詳細的地圖。

第三,偵察敵方戰略導彈系統的數質量情況

比如在1961年,赫魯曉夫撒了個彌天大謊,吹噓說,蘇聯擁有400枚核導彈,已經擁有全面核優勢,從而對美國和西方國家搞核訛詐。但是美國通過照相偵察衛星很快就發現,蘇聯的洲際導彈到1961年秋遠未達到400枚,而只有14枚,從而化劣勢為優勢,反過來又對對方實施核威懾。

第四,偵察敵方地面部隊的調動的部署情況。

自六十年代以來,每當國際上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蘇聯和美國都發射壹些專用的偵察衛星,對有關地區進行監視。例如,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蘇聯和美國就用偵察衛星分別不斷地向埃及以色列提供情報。1973年10月6日開羅時間下午14時零5分,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第2、3軍團強渡運河,壹舉攻克以軍構築4年之久的“巴列夫防線”,打得以軍節節敗退。埃軍準備乘勝前進,擴大戰果。就在這時,美軍偵察衛星發現埃軍兩個軍團的結合部有壹條7-12公裏寬的間隙,防守薄弱,並且後方空虛。以軍得到這個情報後,欣喜若狂,立即組織部隊,秘密插入結合部,偷渡運河,迅速向西、向南發起猛烈進攻,並合圍了埃及第三軍團,從而反敗為勝,奪取了主動權,最後由於蘇美幹預,雙方握手言和。這種情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今天的戰略戰役指揮員不能不考慮偵察衛星這個重要因素,軍事衛星提供的情報甚至能夠改變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第五,偵察對方的戰場情報。

通過偵察監視,探查、搜集未知的情報,達到知己知彼,從而戰勝對手,這是軍事通則。

譬如,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在開戰之初,還是打了幾個漂亮仗,吃了幾頓餃子的。這其中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蘇聯的偵察衛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壹個著名的戰例,就是阿根廷空軍擊沈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1982年5月4日,大英帝國的王牌戰艦――“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滿載壹身精良武備,悠然穿梭在馬島海域,執行著封鎖作戰任務。不料,前蘇聯的“閃電號”偵察衛星在茫茫太空深處,悄悄地盯上了它。就這樣,由於前蘇聯的幫助,“謝菲爾德”的壹舉壹動便始終處在阿根廷的掌握之中。等到“謝菲爾德”壹進入打擊阿根廷空軍的打擊範圍,“超級軍旗”式轟炸機便騰空而起,貼著海浪,超低空飛向了目標。距離“謝菲爾德”48公裏時,“超級軍旗”立即爬高躍升,於是,“飛魚”出鞘,並始終以超過海浪2米的高度飛行,很快便命中了“謝菲爾德”,當即就燃起了濃濃火焰,“謝菲爾德”遭受了致命的創傷,艦身被擊穿了壹個大窟窿。不久,“謝菲爾德”便沈沒在茫茫大海了。而壹枚“飛魚”導彈,價值僅僅20萬美元,卻擊沈了價值高達2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可見,各種攻擊性武器的打擊效果能夠在偵察衛星的作用下獲得急劇放大。

這個戰例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地球表面進行軍事行動時,千萬別忘了,頭頂上還有偵察衛星在虎視眈眈。 否則,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2、軍事通信衛星

軍事通信衛星就是指以為軍事服務為目的而設計的通信衛星。

通信衛星,是六十年代初才問世的壹門新興技術,是空間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它象懸掛在高空的微波中繼站和接力站,接收從地面或其它衛星發來的無線電信號,經轉發器放大後,再以另壹頻率發回地面另壹地方或其它衛星上。

它具有以下特點:

(1)通信距離遠。壹顆地球同步衛星,可以覆蓋地球表面三分之壹,它能為相距19000公裏的兩個地面站提供直接通信。若在赤道上空等間距分布三顆同步衛星,就可以基本上實現全球通信。

第二、通信容量大。衛星通信的工作波段是微波,波長在1米至1毫米之間,頻率為300兆赫至300千兆赫,可用頻帶很寬,這樣通信的話路就很多。目前壹顆通信衛星可傳上萬條話路,外加若幹路電視,還可傳輸高分辨率的圖象和其它數據。

第三,傳輸質量高,由於衛星通信高山擋不住,大海隔不了,風雨無阻,晝夜不停,不象地面微波通信那樣受地理氣象條件以及通信距離等因素的影響。因而信息傳輸穩定可靠。

第四,機動性能好。衛星通信既可提供大型地面站點之間的遠距離通信,也可為機載、艦載以及地面部隊的小型機動終端站提供通信。這樣,可隨時隨地建立通信終端,這為戰時緊急情況下迅速建立通信線路提供了條件。這種應急通信能力在軍事上是極為重要的。

第五,生存能力強。壹般來講,地球同步衛星不易受核爆炸破壞和其它手段的攻擊。

正是由於有這些優點 ,軍事通信衛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3、氣象衛星

是專門用於對地球和大氣層進行天氣變化觀測的衛星。它相當於壹個無人高空氣象站。它與以往的地面觀測方法相比,具有全球性、預先性和準確性。

氣象衛星起源於偵察衛星,基本原理類似於照相偵察衛星。不同的是它觀察的對象是雲、氣、霧、雨、風、浪、潮、溫。

方法是以2-3顆地球同步軌道和近地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不斷地向地面發送資料,經綜合分析處理後,得出準確的氣象預報,為陸海空三軍部隊行動服務。

4、測地衛星

用來從宇宙空間,對大地進行重力分布、形狀、精確地理坐標測量的人造地球衛星叫測地衛星。 與常規測量法相比,它具有周期短,精度高的特點,是進行大地測量的壹種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工作原理:地球不圓和重力分布不均的影響,使衛星的運行軌道變得不規則,衛星不斷地作上下、左右波浪式前進,通過地面跟蹤站的測量,就可準確地推理出地球的形狀和重力,以及地球表面各點的精確坐標,從而為戰略武器提供準確的目標數據。對地表的物體可以用遙感遙測技術得到。

5、導航衛星

試想,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艦船,奔跑在廣袤大地上的車輛,穿梭在萬裏藍天上的飛機,遨遊在九天之上的衛星、導彈等等處於移動中的物體,如果不能準確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後果將會是怎樣呢?這實在很難設想,也許等待它的將是壹場滅頂之災。

比如,90年代初期,在我國有著重大的影響的科學家――彭加木,在考察沙漠中,迷航失蹤了。雖然他身上也帶有壹壹些導航儀器,但是由於這些儀器性能的局限而迷失了方向。雖經多方努力尋找,最後仍然失蹤犧牲。假如彭加木的探險處在今天,處在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這種悲劇可能再也不會出現。

這是因為,導航衛星,就象航標燈壹樣,每天以固定的頻率,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向地面發送導航信號。地面用戶接收和處理這些信號,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所以,它的用途就是導航。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這種技術。

比如,1994年,美國就建成了“導航星”—壹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它是由24顆衛星所組成,運行在六個軌道平面上,每個平面分布四顆,定位精度大約為16米。

那麽,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軍事上又有什麽用途呢?簡而言之,它不僅可以為飛機、艦艇、坦克等進行精確導航定位,減少航行誤差;而且還可以用於武器制導,能夠極大地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譬如,去年5月8日,美國出動了B-2隱形轟炸機,野蠻地空襲了我駐南聯盟大使館,它所運用的主要技術就是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

這個家夥,就是轟炸我大使館的兇手—壹B—2轟炸機。它的航程為115000公裏,這個是空襲中使用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雖然,從戰略上看,美國是我們的主要敵人,但是它的B-2轟炸機所運用的技術卻是先進的。由於使用了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B-2轟炸機可以施行全球轟炸,精確打擊。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打擊精度也從原來的30米提高到3米。空襲中,美軍***發射了五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分別從五個不同部位打入,造成我館舍嚴重毀壞,人員嚴重傷亡。

以上所講的是美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發揮的軍事作用。除美國外,俄羅斯在1995年建成了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它也是由24顆衛星所組成,不同的是,衛星運行在3個軌道平面上,每個平面分布8顆衛星,定位精度稍差壹點,大約是30—100米。

(三)空間武器系統

航天技術廣泛應用於軍事,正在引起作戰方式根本性的變革,它不僅使信息的近實時傳遞、控制成為現實,而且為日益迫近的太空戰提供了技術支持。太空戰的雛形就是反衛星作戰和導彈攻防作戰。這裏有壹個概念“實時”, “實時”說得通俗壹點,就象電視實況轉播,人們耳聞目睹的信息的時間和正在發生著的事物的時間是處在同壹時刻,這個就叫實時。下面我們分兩個方面來介紹空間武器系統:壹是反衛星系統;二是反導系統。首先我們來看看反衛星系統。

1、反衛星系統

反衛星系統就是攻擊衛星的武器系統,通過攻擊敵方的衛星,來奪取制信息權,在保護自己耳聰目明的同時,使敵方成為聾子和瞎子。目前,打擊衛星的主要方法有三種:

壹是利用地面武器系統,如激光炮和動能武器系統等來摧毀敵方衛星;

二是以衛星攔截衛星,這種衛星不同於壹般衛星,它本身就是壹種攻擊性武器,通過機動變軌飛行,跟蹤接近目標後,能以自爆或撞擊的方式來摧毀敵方衛星,或者利用衛星上裝載的激光器、粒子束武器、以及火箭來摧毀敵方目標;

三是利用航天站或航天飛機來俘獲敵方衛星,為自己服務。

世界上對反衛星系統的研究,仍然是美國和原蘇聯領先。原蘇聯1968年就進行過衛星反衛星攔截試驗,80年代初又成功地進行了兩次綜合演習,它領先於美國,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擁有反衛星實戰能力的國家。原蘇聯的激光技術,起步也比美國早。(據說七十年代後期,蘇聯曾用強陸基激光器幹擾過美國空軍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上空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預警衛星,使其發出錯誤的警報。另外,原蘇聯具有發達的航天站技術,完全可以建立天基反衛星系統。)據西方國家估計,前蘇聯不僅有陸基高能反衛星激光器,並且還擁有天基反衛星激光器樣機。

美國反衛星技術研究比較晚,但進展很快。1978年開始研制反衛星導彈,1985年就曾用它擊落過壹顆失效的美國衛星,現有100多枚導彈已正式部署。美國航天飛機的發展非常快,它能夠在軌道上布放、回收、修復衛星,自然它也可以抓捕敵方的衛星。

2、反導系統

所謂反導系統就是反擊導彈進攻,使導彈突防失效的系統。

關於這個內容,我講兩點:

(1)反導方式;

(2)美國的反導系統。

先看第壹點反導方式。那麽,目前,有哪幾種反導方式呢?

有兩種反導方式:

壹是用導彈來截擊導彈,這是俄羅斯的C-300導彈,已經多次成功地進行了攔截試驗;

二是用激光壹類的新概念武器摧毀導彈,美國多次進行過試驗。

現在,美國正在大力研制反導系統,進展也較快。下面就來介紹美國的反導系統。

美國的反導系統有兩種,壹種是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壹種是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兩種系統,結構大體類似,下面介紹戰區導彈防禦系統。那麽,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有什麽樣的結構?是如何反導的呢?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英文縮寫呢,就是“TMD”,它是由指揮自動化系統和反導導彈兩部分所組成,二者缺壹不可,否則TMD就失效。下面先介紹指揮自動化系統,

指揮自動化系統,是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偵察和監視為壹體的人機系統,英文縮寫呢,就是C4ISR,它是衛星通信、衛星偵察、衛星導航等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美國依靠先進的衛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建立了全球指揮自動化系統。

下面來看反導導彈,美國現在研制了三種反導導彈。

壹種是戰區高空攔截彈,今年10月2日,美國發射了壹枚戰區高空攔截彈,攔截了壹枚模擬對方進攻的民兵三型洲際導彈;

第二種是美國與以色列聯合研制的箭2型反導導彈,已經成功地進行了六次試驗,攔截距離150公裏,攔截高度為48公裏;

第三種是愛國者導彈,海灣戰爭中,“愛國者”大戰“飛毛腿”,出盡了風頭,下面以愛國者攔截飛毛腿為例,來講講TMD是如何反導的?

這是它的作戰示意圖。

首先,飛毛腿發射,預警衛星進行探測,並計算出飛毛腿的大致彈道和落點,然後,將信息傳給地面數據中心,地面數據中心計算出準確的彈道和落點之後,將信息通過通信衛星傳給戰區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發出指令,引導愛國者進行截擊,摧毀飛毛腿。這就是TMD的大致反導過程。這裏需要特別警惕的是,美國企圖將臺灣也納入TMD之中,妄圖阻撓中國統壹的進程。當然諾,他們的陰謀是不會?/ca>

  • 上一篇:有什麽關於三國郭嘉的小說
  • 下一篇:誰能介紹介紹心理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