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的學問也不少,首先它不是論個兒賣,而是論張。食、水罐、杠、蓋板、抓,全配齊的為整張,只是壹個空籠子的叫“腔”,壹個制作精良的鳥籠是很能看出制作人的手藝,不論是方籠圓籠都有著嚴格的比例、間距與光華度,它不上漆不點膠。上漆看不出原竹子的好壞,點膠則說明制作人的手藝還欠功夫。制作精良的鳥籠,上蓋兒應微微下榻,裝備齊全點上膠後托在手上不松垮不變形。鳥籠子門為“鬼子門”,中間那根竹簽必須對正方能把籠子門打開;杠有紫檀、花梨之分;鳥食罐有五個,兩個食罐兩個水罐,罐為圓肚兒形,上繪山水花草,也有細瓷粗瓷之分,中間扁平的小罐專放玉米蟲,食罐旁邊有個類似彎曲手指的竹插子,那是用來插黃瓜的;鳥籠上端的蓋板也很漂亮,圖案更是五花八門,有“琴棋書畫”、“金魚戲水”、“喜鵲登枝”、“五福祝壽”;蓋板上的掛鉤——行話叫“抓”,最好的材料是黃白銅的,固定蓋板的螺絲鉚以黃白銅的八大錘為上品。頂級的鳥籠當屬紫檀的,它的材料稀少木質堅硬,制作起來非常吃功夫耗時間,紫檀的鳥籠,配上紫檀的杠、細瓷的食水罐、黃白銅的抓、蓋板,價格相當不菲。這時,它已超出鳥籠的使用價值,作為工藝品掛在客廳裏、走廊上。
魚
現在四十歲以上的北京人大概還記得,中山公園、北海公園壹進門那大大的木盆和盆裏那五顏六色的金魚吧?木盆放在距離地面不高的架子上,上蓋鐵網防止野貓侵犯。木盆的盆壁上長著厚厚的青苔,壹個盆壹個品種,墨龍井、五花珍珠、獅子頭、紅帽、望天、水泡眼,悠閑地遊著。漆黑的墨龍井、肚大尾小的珍珠、富態的蝶尾、和妳對視的望天、顫巍巍的水泡眼,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木盆、瓦盆最適合金魚生長,它透氣、保濕、隔熱,金魚是喜涼不喜熱,放在院子裏,下過雨陽光照射後,盆壁就長出綠苔,綠苔適合微生物的生長,魚蟲由此產生,妳看那金魚總是貼著盆壁在遊動,那就是它在尋找食物,而且是純天然。現在這兩種盆已經很少,出現了壹些石頭盆,石頭盆也很適合金魚生長,但它體積沈重,搬運吃力,另外在挑選時,壹定要摸摸盆壁、底是否光華,剮著魚鱗、魚尾都是很痛苦的。
蟲
“蟲”——這裏最有名的有三種:蛐蛐、油葫蘆、蟈蟈。蛐蛐叫聲好聽且好鬥,有人把它作為賭博的工具,這點很不可取。蛐蛐罐最好的是澄漿罐,“澄漿”顧名思義當然是最細的泥沙,用這種材料制成的澄漿罐呈青灰色、淺綠色,樣式很古樸。放蛐蛐之前還有壹套復雜的工藝就是砸底,先將整個罐用高壓鍋蒸壹遍消毒,再用黨參、朱砂等中藥及秘方調成面,用專用工具壹層層地砸底,這是個很要功夫的細致活兒,壹不留神用勁大罐底砸破前功盡棄。蛐蛐住在這樣的罐子裏,既補氣又安神,放的食物還不變質。油葫蘆雖長的其貌不揚,卻十分愛幹凈,壹天就要為它清壹次罐底,更換新食物,兩三天清理時,剛打開蓋,它就壹個跟頭跳出來,逃出骯臟的小窩,變質的食物它絕對不吃。蟈蟈早已不是只有夏末秋初才有的蟲兒了,它的籠子、罐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天它有著類似鳥籠的小竹籠子,小竹籠子做工精細就是鳥籠的微縮版,甚至也有“鬼子門”。蟈蟈呆在裏面很舒服,絲瓜花、倭瓜花是它最愛的食品,入冬後,壹批人工孵化的蟈蟈出生了,它的食品是玉米蟲、住所是葫蘆罐。葫蘆罐就是人們將葫蘆摘下把瓤掏空,在葫蘆皮上刻下各色圖案,再用烙鐵筆將圖案烙好固定,罐口的木蓋按比例、間距打上氣眼,氣眼再鑲上套,蓋下放壹只彈簧,那是為了蟈蟈鳴叫時能發出顫音。就在大雪紛飛的冬日裏,蟈蟈躲在主人的懷裏唱出陣陣歡快的歌聲。
有必要強調的壹點就是:養這些花草動物哪壹件都是需要時間、愛心責任心的,因它們都是有靈性有生命的,如果壹時高興壹次給花澆水都溢出來,十天半個月又不管它,魚、鳥壹次餵食都快撐死,以後幾天連看都不看,這樣最好什麽都別養。如果真是打心眼裏喜歡,但工作忙沒時間那就等等吧,等妳到了和路邊遛鳥的老大爺壹樣的年紀,再挑選妳的最愛,認真負責地和它們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