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有關食物的歷史故事

有關食物的歷史故事

1、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壹月三日(1089年),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壹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壹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2、太白鴨和李白

唐代詩人李白小的時候跟父親就住在四川,直到25歲才離開四川。在四川的時候他很愛吃當地名菜燜蒸鴨子。後來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寵愛,入京被封為翰林學士。他以年輕時吃過的燜蒸鴨子為藍本,做了壹道蒸肥鴨獻給玄宗,玄宗非常欣賞,將這道菜賜名為“太白鴨”,壹直延續至今。

3、西施舌和西施

傳說在春秋時,越王勾踐借助西施的美色消滅了吳國,然後越王想接西施回國,但是越王的王後因為嫉妒西施的美貌,害怕她回來之後受寵,便找人將西施沈於江底。西施死後化為這貝殼類“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盡訴冤情,人們就把這類貝殼做成菜取名西施舌。

4、餃子和張仲景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壹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向窮人舍藥治傷。他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就是把羊肉、辣椒和壹些祛寒藥材壹起煮熬切碎後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

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壹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壹段時間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藥壹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壹,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壹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壹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5、光餅和戚繼光

福建福安壹帶有壹種地方名吃叫光餅,說起光餅的歷史,還得從戚繼光抗倭說起。當年倭寇猖獗,行跡不定,忽而蜂擁登陸,忽而呼嘯而去,還不時黑夜偷襲,殺人放火。戚繼光率領義兵追殺捕剿,貴在神速,對埋鍋造飯,總嫌拖延時間,但又想不出另外的辦法。

有壹次,戚繼光行軍途中,有壹個老農獻上許多中間有個小孔,外邊放芝麻的鹹餅,以作慰勞。並且說:“別看這餅光光的,它可以用繩子穿著帶在身邊,餓時撕下,就可充饑。”戚繼光連聲稱贊說:“老伯伯,妳想得真周到,真要謝謝妳了。有了這光餅,以後行軍不會再耽誤時間了。”

消息傳開,各地百姓都爭先做光餅獻給軍隊,“光餅”的名稱便從此流傳了下來。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繼光餅”,這種叫法如今在福安等地依然保留著。

6、貴妃雞和楊貴妃

壹日,唐明皇與楊貴妃飲酒取樂。楊貴妃喝的爛醉如泥,突然撒嬌道:我要飛上天!玄宗以為她要吃什麽“飛上天”,於是命廚師做壹道“飛上天”菜獻上來,這讓廚師們很無奈。

忽然壹位廚師急中生智說:“買幾只童子雞來,斬下翅膀,燜煮熟爛,不就是‘飛上天’嗎?”當把這道菜呈上來後,楊貴妃吃了壹口,連聲稱贊:好吃,真好吃!因這道菜貴妃極愛吃,於是就有了“貴妃雞”的美名。

百度百科--東坡肉

百度百科--太白鴨

百度百科--西施舌

百度百科--餃子

百度百科--光餅

百度百科--貴妃雞

  • 上一篇:月餅原名叫什麽啊
  • 下一篇:有誰知道正月十六是什麽節日,有什麽習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