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西方建築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的東方建築則壹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
2、建築造型上的差異 。
與西方的石制建築不同,中國傳統造型特別強調“線型美”,講究線條的婉轉流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檐。可以說飛檐的設計是中國古典建築中的璀璨明珠。而西方建築則壹般是垂直發展,建得又高又大。
3、表達的倫理意識上的差異 。
中國傳統建築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園林建築,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著造園,因而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實際意義上是文人園林,歷來講究“氣韻生動”的美學原則,在本體認識的差異上,重視整體的和諧,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西方建築的藝術風格則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從歷史發展來看,西方視自然為無生命的物質,在中世紀之前,基督教甚至是禁止遊山玩水的,他們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險的壹面,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廟壇,處處皆顯示出壹種與自然的對立和征服,從而引發人們驚異、亢奮、恐怖、等審美情緒。
造成中西方建築美學價值的差異的原因:
1、自然地理上的差異。
由於西方,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自然環境多裸露的山石,缺少樹木,特別是山石地質因素,西方傳統建築體現出以石為本的風格,即主要采用冷而硬、厚而沈、龐而大的石塊,以追求壹種高大、強大、神秘、威嚴、震懾效果和體現壹種棄絕塵寰的宗教出世精神。而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於就地取材,加上中原地區適合建築需要的石材相對較為難覓,且搬運不便,所以建築多以木質結構為主。
2、文化上的差異 。
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講究事物的對立統壹,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在西方哲學傳統主流中,幾乎壹邊倒的是人與自然決無和諧相融,而是妳死我活地只有相克。
3、時空組合上的差異。
西方原始居民的農耕混合制經濟與漁業活動使生活在這裏的西方民族對地理方位、空間布局的感受較強,極容易產生強烈的空間感受。所以西方的建築物大都以中心向四周放射式規劃,中心點或是教堂,或是廣場等,他們逐漸擺脫了孤立的單個設計和相互間的偶然配合,而更註意建築的完整性,體現了文藝復興面向新生活的新精神。而生活在農耕地理環境的東方人,在平緩綿延的沖積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規律,勞作相當有序,過著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的循環往復的田園生活。其單壹農耕型的經濟結構,對四季變化依賴較大,人們容易產生強烈的時間意識。
正是由於文化的起源不同,而引起了不同的建築文化理念、審美、形式,中西古建築各具特色,分別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體念、不同的審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