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槍洋炮打出來的鏢局。河北涿州高家鏢局威震武林,靠的不是內力或者刀法,而是20支走私的美國海軍大左輪。很多武俠小說不分朝代,都默認鏢局遍布天下,鏢師是最常見的壹類江湖好(fei)手(wu),主要工作是給中等水平的邪魔外道欺負,替正道子弟吶喊助威,維護武俠世界經濟體系的日常運轉。比如元朝背景的倚天屠龍記:俞岱巖閉了閉眼,再睜開來時,仍是見到這面小小的鏢旗……心道:“這是臨安府龍門鏢局的鏢旗啊。我到底怎麽了?”………都大錦強抑怒氣,說道:“我這龍門鏢局開設二十年來,官鏢、鹽鏢,金銀珠寶,再大的生意也接過,可從來沒出過半點岔子…………牽扯糾纏的鏢我們不接,來歷不明的鏢不接,五萬兩銀子以下的鏢不接。”
更著名的鏢局文學是老舍的《斷魂槍》,被選入中學課本。在主角沙子龍的回憶中,鏢局和西洋快槍的時代是對立的,這也讓普通人覺得鏢局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壹部分。其實呢,松散的鏢師群體到了晚明才有零散記載(打行、標行);而成形的鏢局要到康熙年間才出現。鏢局的全盛時期恰恰正是19世紀後期,即鴉片戰爭之後的洋槍時代。
當然老舍這裏的描寫倒也不是故意的謬誤,只是說明人類感性認識有局限,喜歡把自己童年就存在的東西當“傳統”罷了;就像1981年出生的我,總覺得1983年才出現的CA15解放卡車是“傳統””。但無論在民間回憶中鏢局有多麽古老,如果火炮沒有成為軍隊的制式裝備,走鏢就是給土豪送菜;如果沒有西化軍隊保證長途商路的總體安全,鏢局再牛,也不可能在各地豪強的地盤上運送高價值貨物。所謂的鏢局“江湖”,並非冷兵器時代的“傳統”,恰恰是火器進步和西方工業技術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