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的總的認識,是人們對整個世界認識的基礎。
中國古代,人們把自然界看作是壹個普遍聯系、不斷運動的整體,由此形成樸素的自然觀,如“陰陽說”、“五行說”、 “元氣說”等。古代自然觀是壹種有機論自然觀,強調整體和聯系,註重事物的變化發展,註重解釋事物與現象的關系,註重的是辨證統壹。
古代的自然觀具有濃郁的思辨性質,不註重實驗方法和邏輯推理,它是壹種經驗性、實用性的自然觀,講究直觀的經驗的積累和服務於農業生產實際。
自然觀的產生:
任何時代的自然觀都是在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與當時的自然科學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反過來,它又對自然科學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
在歷史上,最先出現的是神話形態的自然觀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心主義自然觀的對壘日趨明顯。唯心主義自然觀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唯物主義自然觀大體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形態,在古代,人們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壹個普遍聯系、不斷運動的整體,由此形成樸素的自然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