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朝鮮手鼓舞快樂節拍舞蹈視頻大全

朝鮮手鼓舞快樂節拍舞蹈視頻大全

朝鮮手鼓舞快樂節拍舞蹈如下:

手鼓舞是朝鮮族舞蹈表下中壹個重要的表現形式,舞者左手拿手鼓,右手擊鼓面,邊擊邊舞,表現舞者的愉快、歡樂的心情。手鼓演奏時,左手拿手鼓,右手擊鼓面。擊鼓時“冬”聲,用於重拍;擊鼓邊時發“達”聲,用於輕拍。或搖動鼓時,振動鐵環發“沙沙”之聲。

手鼓壹般分為兩種,壹種帶鼓棒,另壹種帶鐵片。帶鼓棒的手鼓的兩鼓面之間鱺繞著堅韌的絲線,堅固耐用,用右手持20厘米長的細長孤棒。帶鐵片的手鼓,兩層顧眄之間有8個小鐵片,這些鐵片2個壹組,按十字形固定在4個點上,這種鼓聲聲音響亮、外形精美。

手鼓舞是朝鮮族舞蹈中壹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形成手鼓舞基本拍子的手鼓的擊打,是由跟各種舞蹈節拍融合在壹塊兒的巧妙的擺弄和擊打動作組成。舞者表演時,常邊擊邊舞,鼓擊部位、節奏部位,舞蹈動作難度大,並多有朝鮮族大鑼、大金、小金、杖鼓和鑔配合伴奏。

鼓舞的分類

1、長鼓舞

中國流傳長鼓舞的有以朝鮮族的和瑤族的最具代表性。朝鮮族長鼓舞源於傳統的農樂舞中的個人表演,也叫“仗鼓舞”,是朝鮮族自娛和娛人經常跳的舞蹈。

瑤族長鼓舞多在瑤傳統節日、慶祝豐收、喬遷或是婚禮喜慶的日子表演。長鼓舞的歷史悠久,在瑤族傳統的祭盤王儀典中和在壹些驅鬼逐邪、治病占蔔的巫術活動中常跳此舞。

2、銅鼓舞

銅鼓舞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彜族民眾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古老舞種之壹,分布於廣南、麻栗坡、富寧、西疇、馬關、邱北等縣的壯、彜村寨,而以廣南縣壯族、彜族和麻栗坡縣新寨鄉和富寧縣木央鄉幾個彜族白倮支系的銅鼓舞最具代表性。

3、手鼓舞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多為女子獨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隨鼓點的變化舞出不同的姿態。表情豐富細膩,動作柔軟靈活。主要表現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的歡快情緒。

手鼓的鼓點以切分節奏為特征,頭部左右擺動是該舞蹈的主要特點。鼓點與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內容大多表現勞動、生活中的歡樂情緒。

  • 上一篇:英語的春節手抄報內容
  • 下一篇:美國成立的第五作戰空間部是指在哪個空間作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