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壹傳承至今的民族,是因為我們具有壹個不容置疑的文化認同,那就是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是凝聚著中華民族***同體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認同的基礎。而文化認同有壹個基本認知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首先在黃河流域、遼河流域,然後由北至南,自西向東延伸,並不斷融合、同化,最終匯聚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大家族。
客家人的祖先就是來自中原地區,自秦漢東晉以後,幾經戰亂,輾轉播遷,定居嶺南。特別是唐末宋初、金元時期,中原地區的漢族為了逃避戰亂,大批南遷,進入了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由於他們在官方戶籍中被稱為客籍(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曾說:“土籍的本地人和數百年前從北方移來的客籍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界限……”),所以稱之為“客家人”。客家人在遷徙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使他們形成了既有漢族又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
那麽,客家文化都有哪些呢?
祠堂文化客家人非常重視祖先崇拜,他們遠離中原故土,顛沛流離,壹路跋涉往南方遷徙的時候,也不會忘記背上自己的祖先骸骨同遷。每到壹地定居下來,他們就按姓氏建築圍屋過聚居生活,每壹座圍屋必定會有祠堂。所以,祠堂是客家建築的標誌,也是客家人聚集群的壹道亮麗風景。壹般來說,祠堂越大,顯示這個家族的人口繁多,人丁興旺,所以祠堂也是客家人姓氏郡望的標誌之壹。
每年的大年初壹,客家人都會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方式,然後在祠堂聚餐,壹些大的家族,參加祭祖和聚餐的人甚至多達上萬人。有的地區,村裏的老人去世了,也都在祠堂操辦,從入殮到出殯,整個流程極為隆重,風風光光把逝者送上山,入土為安。在江西贛南壹些地方,如果這壹年誰家新生了男孩,也都要祠堂燃放鞭炮,稱“添丁炮”。“添丁” 寓意著人丁興旺、家族繁榮。還要請喝“添丁酒”,以慶祝壹個新生命的誕生,祈禱先祖保佑延續香火,家族人丁興旺。
客家祖音客家人有句老話:“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若問客家人的祖先來自何處,他們會不假思索地告訴妳: 中原。 若問客家人的“ 祖宗言” 出自何處, 他們也會不假思索地告訴妳: 古代的中原漢語。
中原在歷史上是大多數王朝的政治中心,統治者要控制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自秦始皇開始就進行了文字、語言的統壹。在後世每個王朝建立以後,也都要進行“正音”,即對字音定出新的統壹的規範,作為王朝的官方語言。
客家人在衣冠南渡以後,雖然歷經遷徙,在語言上他們仍保留了古代中原漢語的音韻,自宋代起就形成了北方和南方漢語均有差異的客家方言。可以這麽說,客家人的音韻稱得上中國古代漢語的“活化石”,而真正的中原官話,早已在數次歷史變革中,消失在了歷史的煙雲之中。
節日民俗客家人至今跟中原人壹樣,對傳統節日非常重視,春節、二月二、清明、端午、七月七、七月十五、中秋、重陽、冬至也是他們重要的節日,這也說明了客家人雖然南遷,但是祖先崇拜和農耕文化所派生出來的節日對他們仍然影響很深。